虎扑体育「传递足球正能量,百种方言助威国足」活动是如何策划的?

核桃 158 0

你是如何评价虎扑体育?

年,公牛队的铁杆球迷程航,在芝加哥做了一个篮球社区——hoopCHINA,当时这个论坛的主要功能只有“翻译整理新闻和小道消息”。

三年后程航回到上海,拿了晨兴科技百万美元的投资,做了一家叫“雷傲普文化传播”的有限公司,开始尝试公司化运营。那年是07年。

那年,虎扑开始扑楞着翅膀,从那个叫hoopCHINA的茧里破壳而出。

它丰富了业务类型,除篮球外,足球它做了GoalHi,赛车它做了HelloF1;

它想成为门户,赛事,新闻,花边,门户有的东西它都在长;

它开始做深耕,年起,虎扑开始在全国166个城市内搭建球迷团,开展线下营销。

内容,流量,日活。那几年虎扑的主要精力就放在这上面。

在其良好的社群经营能力下,配合着优质网友不断地输出着高质量内容,年6月,据艾瑞咨询数据,虎扑的单周用户访问量首次超过新浪体育,成为中国最大的体育网站。

然而,就像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一样,每个投资人都可以看得出来,这公司很有价值,只是不知道怎么挣钱而已。

虎扑有在探索。当然,哪个A轮公司不焦虑这事儿?虎扑也一样,电子商务,线上游戏的联合运营,是它早期为数不多能讲的几个故事。

相比充盈的主业务,这故事干瘪极了。

年发生了很多事儿。那年虎扑将hoopCHINA,GoalHi 和 HelloF1 三个独立网站全部统一到了的域名下,一个综合型的体育门户雏形初显;

那年它做了虎扑识货,针对自己的论坛的人群做了精准营销——运动装备的网购。在足够的流量滋养下,虎扑识货立马就成为了该公司最重要的变现途径。那年它的营收超过了1亿,拿了万的B轮投资。

当初那个摇摇晃晃的小家伙,在年猛地一蹬地,开始飞了。

后来,后来虎扑尝试了游戏,丰富了电商,甚至加入了彩票这个收割机。它的营业收入,从13年的九千八百万,很快就爬升到年的两亿。而其净利润,也一直保持着不错的水平。

流量为王。这个时代被说烂了的台词之一,又借虎扑之口被重复了一遍。

年1月,虎扑获得2.4亿D轮融资,背后投资人为A股上市公司贵人鸟;

年,虎扑申请上交所主板上市;

年3月,经过近一年的等待期,虎扑正式撤回了IPO进程。这中间的过程自然有很多事情,但从大环境来看,如果你关注至今的投资市场的话,原因是自不必多说;

年初,虎扑在上市的尝试过程中接触到的中金公司,领投了虎扑这一轮的6.18亿融资;

同年8月,贵人鸟清仓其股份,作价2.7亿元。

正如我们看到的,虎扑的故事还没有演完,接下来是飞上云霄还是大夏倾颓,似乎没人能说得准。可站在的节点上往后看去,这十四年,虎扑确实走了一条很独特的道路。

破局·社群怪圈

中国互联网发展三十年来,在我观察来看,似乎任何一个成功的网络社群,都逃不脱这样一个循环,以至于我不得不怀疑,这就是网络社群特有的生长周期。该循环如下:

1初期优质的种子用户(萌芽阶段)↓

2吸引到一定数量的优质用户,社群互动良好(繁荣初期)↓

3进一步吸引广大用户,各领域逐步出现KOL,或者说大V(鼎盛中期)↓

4流量进一步扩大,平民用户由于数量优势,话语权越来越高,大V权力被消解,或出走,或被打倒(鼎盛末期)↓

5社群质量开始走低,水贴比例升高,社群氛围浮躁。优质用户逐步撤离,开始找寻新的代替社群(衰退期)↓

6旧社群被弃置(死亡期)

同时优质用户于新的社群中,再次形成萌芽阶段。

百度贴吧如此,天涯如此,猫扑如此,人人网如此,开心网亦如此。

但我们不得不注意的是,有些社群,似乎找到了破局之道。

微博。以明星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大V的影响力,持续削弱平民在内容输出上的权重。同时在评论区给平民以参与机会。完成了精英与平民的UGC分层。

现状:

在内容生产上,有两个定位:1明星的朋友圈,2新媒体内容生产者的厮杀战场。

在内容接收端也有两个定位,1饭圈的红头文件指导,2普通人的今日头条。

豆瓣。因为我们只讨论社群发展,所以豆瓣的核心功能——影评,以及豆瓣阅读,同城活动等模块,不在今日的讨论范畴。我们只讨论豆瓣小组的状况。

豆瓣小组似乎强制性把自己的阶段控制在了“繁荣初期”和“繁荣中期”的阶段。它就那么不温不火的经营着,不做推广,不做导流,用户总数很一般,流动性也很一般,但它就是这么活下来了。

老实说,这些办法并不让我感到十分高明,一则微博手握海量明星资源,有其特有优势;二则豆瓣可以说是挥刀自宫,一直把自己控制在那个美好的少年期。说到底,他们对“社群”的定位,并不像贴吧,天涯,人人网等死掉的那些前辈那样,是最核心的功能。

可虎扑不一样,它作为一棵树的根基,是扎在“社群经营”上的。而面对这样一个怪圈,虎扑给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

1去中心化

从一开始的设计上,虎扑就反其道而行之,其他社群在经营策略上,几乎全部都是走这样一个路线:

发掘优质内容→奖励内容生产者→生产者受到激励,再次输出优质内容

而虎扑却完全不是这样的。“关注”这一功能,在虎扑上几乎没有什么作用。甚至用户的“昵称ID”,在虎扑其实也没有发挥出太大作用。

以帖子的排序为例,相比过去传统论坛,虎扑更多的在其论坛中削弱了楼主的作用,同时放大了评论者的权力。

它的每个帖子的排序机制是通过“点亮”这一功能来完成的。而这一奖励是独立且切割的,很难形成滚雪球效应。从而达到了“去中心化”的效果。

因此就虎扑而言,发帖人更多的只是起到一个话题引领的作用,随后舞台的主角,是源源不断涌来的JRS。

2平民激励

去中心化这一手,从一开始就避免了大V的出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陷入循环的困境。

但紧接着第二个问题立马就接踵而至,既然你并不能给我带来什么,那我在你这费力气又是图了什么?

社交需求?当然,每个人都有社交需求。可要知道现如今BBS可不是什么稀缺的服务,同样的满足社交需求,网友们有着太多的选择了。

虎扑给出的奖励就是高亮。不要小看这个高亮,被认可,被人群认可带来的满足感,对普通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同时,被点亮的次数,和用户的经验等级是直接挂钩的。

说到经验,要知道这个概念在互联网社群中很容易就做水了,比如贴吧大神,20级大神了,其他网友一般就注意不到这个,看见了最多就哇一声,这位大神什么都知觉不到,意义不大。

可虎扑的经验却和各种权限紧密挂钩,想发帖你得有等级,想回帖你还得有等级,想点灭别人你更得有等级。由于其经验上涨得极其缓慢,所以在新用户刷帖的过程中,他总有一个小目标:比如我马上就可以评论了,我马上就可以发帖了,我马上就可以点灭别人了!

而真到了他可以点灭别人的时候,其八成已经是虎扑的资深用户了,此时小目标的激励作用,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3老用户参与

这个一般是通过版主和“点灭”这一功能来达成社区的管理。通过这两种手段,可以更好的发挥老用户的作用。通过这两点,对社群氛围的维护,以及社群价值观管理,都可以起到足够的作用。

4门槛设置

也就是新用户在注册后,还需要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才可以正式使用该程序。这个我也不清楚虎扑和B站究竟是谁抄的谁,但这一设置很好的起到了两个作用。

a对新用户的预培训;

b更精准化地筛选并聚焦到自己的目标人群;

前段时间影响比较大的虎扑jrs和吴亦凡粉丝梅格尼的战争,据说有大量的梅格尼被问卷调查挡在门外,让人们意外发现,这一功能还有防爆吧的作用。

5社群文化

步行街就像路灯,虽然很黄,但很温馨。

上面的那段文字和图片以及其背后代表的文化氛围,都是虎扑用户自发形成的。

精准的用户定位,相近的群体,大致统一的价值观导向。必将产生良好的社群文化和一定的凝聚力。而这些凝聚力,会实实在在让用户们得到一种群体的归属感和力量。

于是乎,死忠粉(核心用户)来了。

以上这五个特点,是以组合拳的形式打出的。根据这五点,在结果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推论

1虎扑不适合自媒体人,尤其是自媒体新人的发展

2虎扑的内容上限不会很高;

由推论1所得,虎扑的内容上限相比其他论坛会比较低。

民间的智慧自然是很有光芒的,但虎扑的上限也就止于此了。内容生产是一件复杂的,长期的,专业化的事情,比如张佳玮。

3虎扑的氛围更扁平化;

你是985,我是年薪30万,谁也别压谁。说事儿不说人,认理不认亲。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很愿意彼此说说知心话。所谓的大学宿舍氛围,就是这么来的。究其根本就俩字,平等;

4虎扑的生命周期相比其他论坛将长久很多,但不能说躲开了死亡;

我们看到了,虎扑这个社群相比其他社群,其实是往前多走了一步的。他给了自己的用户一种身份认同。这个事情之前豆瓣也做过(文艺青年),但在覆盖量上,无疑是虎扑做得更好。

我为什么说它的生命周期会很长呢?原因如下:

在现如今这般的经营下,虎扑的使用者对该平台的预期就不会太高,本身就是个聊球的地方,除此之外大家不过是拉拉家常,你上来说什么内容质量越来越水了,我只会觉得很奇怪。这不就是个灌水地方么?——用户的容忍度会高很多

然而,也不能说它已经达到高枕无忧之境。

现如今虎扑的主流用户显然是85~95后居多。周杰伦在街上还是最能打的;科比麦迪的人气依然是很旺的;武林外传还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老一代用户由于年龄的差距,一定会爆发出这样或那样的摩擦,并且我们可以大胆预言,由于闲暇时间的优势,年轻用户一定会占据话语权的主流。

那如何平衡新老JR的关系?如何逐渐完成话语权的过渡,这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并且有无数的先辈都倒在了这上面。

要我说,与其硬刚这一困难,倒不如趁早认怂,金蝉脱壳。

有了微信以后,QQ已经让给00后了,不是么?

以上部分,我主要从互联网社群的产品设计角度上,对虎扑的核心功能,核心价值进行了一些探讨。然而正如我们看到的。虎扑作为一个公司,其在电商,游戏,投资,体育IP等领域上,都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

现如今虎扑识货是很挣钱的,虎扑投资的”懂球帝“,”昆仑决“,”悦跑圈“等企业也都发展良好。其打造的篮球赛事IP”路人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们站在往前看,这些都是很好的。

体育事业在中国,依然是一个待发展的领域。在过去,我们恨不得让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高考上。其实关于体育,一个企业可以做得还有很多。

我国的发展模式其实一直都是这样,许多政策也好,路线也好,民营企业大可以在前面趟路。趟得好,我们的政策办法文件就会统统跟上,那企业也可以得到一个身位的领先优势。

趟得不好,该罚罚,该禁禁。

虎扑作为一个先行者,在我国特有的国情下,除了要坚持和谐社会的价值观以外,更要有勇于开拓的勇气和魄力,电商是混饭吃,游戏更是混饭吃。对此我当然是不反对的,毕竟如果没有这些模块,虎扑也许压根就活不到今天。

但是吧,我有时看着虎扑的这个logo,心里还是挺感慨的。

大家注意看那个U和P,虎扑这logo的意思是说,我记得呢,把jr装心里了。

我想说的是,你们千万别把jr当作某一群特定的个体,我们网友可以自己跟自己身上套,但你们企业别着了相。

jr不是个体,jr也不是群体,它压根不是人。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热爱体育,积极向上,热爱国家,热爱家人,尊重传统,热爱生活,在本质上还有点右倾。

这个精神是寄托在虎扑身上的,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体育里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运动的简单纯粹之美,让对阳刚,阳光的欣赏重回社会的审美价值体系......

换言之,在媒体,在线下的赛事运营这些领域中,虎扑真的可以大有所为。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存在,必然有一些核心的竞争力。你哪怕是卖葱油饼的,能把买卖干起来,就肯定有你独特的地方。

也许是面好,也许是跟邻居关系好,也许是地段好。

在这一前提下,其实想混个短线也没那么难,三年五年,这捞一点,那蹭一点,哪里有粮就去哪里。在前两年的互联网环境下,你就单靠讲故事都能撑一段时间。

可很多企业都容易犯一个毛病,即盯着自己的短板使劲。

其实想拢住短板并没有错,这是关系着你生死存亡的事情。我表达的重点并不在于要不要盯短板,我表达的重点是在于盯多少,怎么盯,换言之也就是资源分配的比率问题。

我认为,倘若我们希望可以走得更远,那好好把握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最重要的事。

做企业,很复杂。什么时候求生存,什么时候坚持情怀,有时不得不做一些选择题。

只是人走远了常常会脑袋迷糊,可能已经生存得很好了,但整天盯着数据报表,一门心思扑在增长上,也许真的就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

方向定的远,方能走得远。

祝福。

虎扑体育这家公司大家怎样看?

没在虎扑工作过,但是当时去面试的时候参观了下工作环境。当时是在虹口龙之梦那边,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换地方...工作环境给人的感觉是开放、轻松,几乎没有什么人为的屏障对整个环境进行分割(除了直播间,特殊需要吧)。虽然虎扑成立也已算蛮久了,但是公司的布置还是给人一种创业公司的感觉,非常有活力。

虎扑的产品只用过虎扑看球,应该还有很多款类似的细分产品,觉得和过去的豆瓣差不多,将产品拆分地更加细。更加细分的市场可能更好管理,也更能吸引单一需求的用户。但是最近几年豆瓣又在将各个产品重新整合。不知道虎扑会不会走同样的路。

其实在高中的时候会经常用虎扑看NBA直播,但是现在已经不怎么看直播了,最多也是在比赛结束后看下比分。看直播的话更多的会去新浪。虎扑没有自己的比赛直播权,都是链接到新浪直播的。所以还不如直接去新浪看了。

还有一点,林子大了就什么样的鸟都有了。虎扑的用户各种各样,但是有个现象就是喷子越来越多了。社区的氛围越来越差了,一言不合就开始互喷。偶尔看笑话还蛮有意思的,但是看多了就会心累了。这个是社区产品的共性之一,如何有效把控用户质量。只不仅仅是我这样的用户的问题,对于虎扑来说也应该是一个问题。劣币驱逐良币,那最后整个社区的原有氛围也必将当然无存。要吸引更多流量,同时要控制流量质量。

个人拙见,不喜勿碰,谢谢

虎扑体育拆解分析报告

1、产品概述

产品定位:

虎扑是国内较早的体育社区平台,一开始是以篮球论坛起家,比较早围绕体育这个方向范围来开展活动和营销的社区平台,目前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体育社区平台,用户数破亿,活跃用户超八千万,成功的原因是虎扑从内容、电商、自营赛事、以及投资这四个方面入手,社区内容生动有趣,产品优质并全面,虽然自嘲是直男社区,实际上却成为了服务中国当代年轻人中不可忽视的一股文化力量,并已形成了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未来拥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Slogan:世界是个竞技场

用户粗略画像

从数据中我们得知虎扑用户百分之八十都是年轻人,女性用户和男性用户的用户比例是1:9,这点可以看出虎扑确实很受年轻男性喜欢,究竟是产品那些地方get到了这些用户?是不是未来虎扑也会朝着吸引女性用户的方向去对产品做一些改变?如何改变?

用户使用场景

小张特别喜爱篮球比赛,每次看完比赛却找并不多可以互相沟通探讨的人,直到用了虎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和朋友,并成为了JRs(虎扑对用户的一种文化定义,简称家人,因为是复数所以加个s)

小袁平时爱网上从浪,上虎扑社区之后发现社区里内容特别精彩和有意思,顿时让他精神一振,而且从社区中也了解到很多体育方面的知识

2、功能结构

2.1.整体功能拆解

2.2.特点

虎扑app里面的每个模块的架构都相类似,搜索、发布、内容呈现,给我的第一直观感觉就是每个模块它想给我推荐分享好内容,大方的想让我搜索自己想要的内容,以及提醒我们自己可以发布内容,分享有趣的事,输出知识经验

3、核心功能及流程

发布内容流程

3.1.功能解读

便捷的内容发布流程和形式会让用户更喜欢内容输出,以创造更多生动有趣又好玩的内容,丰富的UGC内容会跟用户产生情感共鸣,极大的提升用户粘性,增强用户忠诚度,相对应的社区也会更活跃,这些部分虎扑的运营工作人员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3.2.内容质量

虎扑就是一个兴趣社区,已经不止是体育类的兴趣社区了,还融概了其他明星八卦,新闻热点等等,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内容质量较高

3.3.交互

产品分了五个模块,除了我的这个模块其他四个模块的核心的功能都差不多相似

比如搜索、发布、内容信息流呈现,这样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更快熟悉这个产品

3.4.关于虎扑社区内容的思考

使用了一段时间虎扑app,发现里面还挺多好玩又有趣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运动类的内容,但大部分内容都和体育运动擦边以及有一丝丝关联,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投票以及分享,但就是让我愿意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不知不觉一刷又bxs 一小时了,类似于在刷抖音快手,但实际上我大部分看的都是图文相结合的内容。所以这是为啥?难道真的是虎扑主街“男人的烧烤摊?”

4、特色功能

虎扑特色功能

腾讯体育特色功能

从虎扑体育和腾讯体育的两个产品特色功能上能看出都是围绕自身产品特点来做出相对于的特色功能,虎扑体育更有生动有趣和文化氛围,腾讯体育特色功能更专业和有深度,因此不仅让我们思考?做体育运动类的产品功能需不需要围绕某个特定功能或者这个特定功能的周边功能来做,又或者都做?

5、运营体系

5.1.运营状况;

总用户量破亿,拥有大量用户资源

深耕行业十多年,合作过很多体育类的新闻媒体机构,拥有大量客户资源

但核心的体育赛事等资源不在自己手上,所以如果没有体育赛事数据做支撑,很多体育运动的用户会流失 ,受虎扑文化氛围影响,也会有大量忠实用户

5.2.运营模式

虎扑体育属于社区产品,主要就是内容生产和分发

内容生产以PGC和UGC的形式主要依靠公司的专业新闻团队、合作单位、KOL、JRs等

之前是最专业和权威的篮球社区,现在是多元化发展,其他体育运动社区也都有

内容分发主要以用户兴趣爱好,相对应的社区圈子,以及系统推荐进行推送呈现

6、商业模式

6.1.直播分成:虎扑的直播正在低调的,如火如荼的发展

6.2.内部市场化: 给自己家的产品提供用户流量,比如说游戏,电商产品等

6.3.售卖广告:信息流广告这块可能借鉴了字节跳动,做的真好

6.4.组织活动:综合体育赛事的宣传媒体,拉赞助,接广告

6.5.比赛下注:类似于体育博彩

盈利模式和业务没有腾讯体育的多,但成本也低,所以虎扑还是赚钱的

7、个人觉得产品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专业内容受限,核心资源不在手上,会被卡脖子

2、虎扑体育从专业的篮球社区起家,在多元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其他社区的内容深度不够,质量较水

3、各个模块还有更大的改进空间,可以更好

8、分析和结论

8.1.行业竞争态势

通过波特五⼒分析模型来拆分,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潜在进⼊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点,来⾃在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1、供应商

虎扑体育的供应商也就是内容提供者,是大量的用户JRs以及合作的团队,单位和公司自己的专业新闻团队,前者内容生动有趣,后者内容专业精彩,虎扑正在打造产品文化,用户JRs肯定会继续输出更多生动有趣的内容,产品正在多元化转型,后者的问题也会解决

2、购买者

篮球迷球迷;产品最直接的目标用户,就是冲着NBA赛事新闻来的

体育行业从业者;包括体育新闻记者、体育行业媒体人,体育教练等等,虎扑体育提供的内容恰好满足他们的一部分工作和生活需要

游戏爱好者;腾讯体育拥有最全最专业的电竞内容和IP

直男;

3、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内容生动又有趣,专业又精彩,这些点理论上其他一些公司的产品应该也能做到,存在其他公司崛起的可能性,并不属于真正的护城河,不过虎扑早都已经开始进行产品文化输出和多元化发展了,不是不能超越,而是超越有些难度

4、代替品的威胁

国家政策法规的限制又或者资本的垄断,以及新技术的突破让民众有更便捷和更快乐的方式获取所需的内容

5、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

腾讯体育、懂球帝、PP体育、A8体育直播、新浪体育等

8.2.体育服务产业链和图谱

8.3.总结

资本的加持以及直播模块的上线给了虎扑更大的想象空间,对虎扑体育造血能力的要求也更强,虎扑现在就奔跑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从对产品拆解中可以看出虎扑的发展得益于公司优秀的管理者理性的决策,前瞻性的思想,靠的是公司运营人员聪明机智的策划,认真细致的执行;在虎扑展望未来看眼时间的同时也更应该注重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发展,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比如说能不能让大部分女性用户也爱上虎扑?这个问题可能有些残忍,产品经理看到了想打死我,但确实值得好好研究的一个事情,在体育运动这个行业,女性用户也是用户,也是消费者,毕竟蛋糕就在这里

本拆解报告中所用到的一些相关数据来自百度,艾瑞数据,七麦数据,百度指数等

作者:LinRong

虎扑体育「传递足球正能量,百种方言助威国足」活动是如何策划的?

勰邀

这个活动是我在第三方平台负责执行的,我回答一下这三个问题。

起因:

亚洲杯预选赛首轮中国1比2输给了沙特,所以本场对伊拉克的比赛对于中国队和中国球迷来说就是

Win or go home

,而且一旦输球的话又会对新赛季的中超球市产生大影响。这场比赛无意中凝聚了无数外部力量的关注。

3月19日下午(国足比赛前三天),虎扑体育足球组内部开了短会对国足比赛的准备工作进行了交流,期间

@moya@zbetter

童鞋在一次灵魂碰撞后产生个新想法:集合多种方言助威作为本次国足比赛前的主要活动。希望借助活动传递足球正能量,最好的话能让国足的球员也看到。也希望可以展示我们自己的球迷文化。

实施部分:

3月19日晚20点,我们的编辑先在社区发起。为了能激发网友的参与热情,当晚一个同事身先士卒录制了第一段视频,用贵州话给国足加油,另外还分别找中国足球的兼职和公司同事万超录制,虽然网友的回帖热情很高,但当晚只有一人主动拍摄了视频

在一开始视频征集的时候我们遇到一个比较大的难题,一晚上下来离我们目标100个差的太多太多了,因为时间比较赶所以我们需要每天都有大量的人贡献自己的加油助威,随即调整了策略开始在微博上做征集。

3月20日上午,我接到通知需要在微博上发一条征集微博帮助他们加快进程,如图:

可以看到效果很一般,之后由

@Tristan

重新牵头开了一个短会,说明这个活动的流程、困难点和最终需产生的效果,并确立话题名称#百种方言助威国足#。17点30分,视频人员完成修正后的推广视频,我在微博重新发布活动宣传,对文案和格式都做了调整,如图:

3月21日17点50分,视频人员完成第二版推广视频,微博发布活动宣传,如图:

3月21日下午,我们征集到的视频总数大概有30个左右,第二波推广视频推出,并在下午在微博发布宣传。3月21日当晚视频征集数量大幅度增加,新增视频达到40个左右,总共的视频数量超过70个。

3月22日上午,团队全力完成最终版视频。由于新增视频数量太大,因此制作过程和时间相当紧张,最终在下午3点前终于完成并铺至各个平台。

第三方平台推广:

3月22日14点47分,@虎扑足球 正式发布完整版视频!并由@虎扑篮球 @虎扑体育等9个虎扑的矩阵 帐号完成第一波转发。在公司各种群内通知自己员工完成第二波矩阵转发,此前由足球部同事联系的足球业内KOL接到通知后陆续上线进行第三波转发,而在此之前我和一些相关的蓝V微博做了交流,表达了我们想为中国足球加油的心情时他们也都很愿意支持我们这次的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他们的转发也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在活动后我整理了一下,总计有超过35位足球业内的KOL进行了转发,包括一些央视的解说,前国脚,现役球员等等,企业账号大致在15个左右,包括 知体育、中国足球队、人人网、56网等等等等,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为什么选择 56 网作为视频载体?

这个是我做判断选择,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提到第三方平台或者是社会化媒体就直接关联到了新浪微博,除了新浪微博外其实还有很多选择,比如人人网、豆瓣、QQzone、腾讯微博等等等。

我们把整个传播也铺到个众多平台,除了新浪微博外,另一个主阵营就是人人网, 虎扑在人人网的总计粉丝超过10万, 而人人网人群主要分布为高中生和大一大二学生(这个关于人人网人群分类的回答非常好:

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人人网还能完全承载大学生们的需求吗?现在的大学生玩什么网络社区?

),属于接受多媒体内容的活跃人群,有利于此类视频的传播。所以我最终是找了人人网旗下的56视频网作合作。在本次合作里56视频网享有本活动视频最终版独家播放器分享及首发,而虎扑体育在第一时间得到人人网平台是全站分享的焦点图推广位,并持续2天,56视频网公共主页再另外单独分享此活动视频,当然他们的官方微博也会在新浪微博平台上来转发。

3月22日下午15:00分,人人网全站分享推广位上线,如图:

推广位视频数据:次分享,1次浏览

人人网热门小站不正常人研究中心(=。=|||||)在站内分享此视频,并带来10万次引用数据,据56网统计的数据,此视频在人人网总计被引用次数达到58万次。

截至到目前视频被播放次数达到26万次,在人人网的平台上被引用85万次,总计被引用94万次。在腾讯的各个平台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