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 《执牛耳者》《未来之城》,上海广播电视台官宣两档科学类节目

小编 23 0

《执牛耳者》《未来之城》,上海广播电视台官宣两档科学类节目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个个科技创新成果加速涌现,为发展赋能,为生活添彩,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大众科普与科技传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广播电视台日前官宣两档科学类节目。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 《执牛耳者》《未来之城》,上海广播电视台官宣两档科学类节目

《执牛耳者》是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制作的科创先锋访谈节目,节目于5月18日起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每周六20:30,5月26日起东方卫视每周日12:30播出,同时通过看看新闻Knews向全网进行推送。

《未来之城》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制作,定位融媒体科普。节目推出当天,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广播电视台携手多家科研机构和单位,在2024年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上首次发布“公众参与科学项目”,旨在树立国际科技传播先进理念,搭建公众参与科学的广阔互动平台,鼓励和引导市民以更专业的方式拥抱科技、走进科技、掌握科技。《未来之城》于每周六中午12点30分在东方卫视首播,每周二晚10点30分在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播出,配套短视频产品还将先于电视播出,通过看看新闻Knews新媒体矩阵面向全网推送。

打开科学大门 感受科技创新脉搏

新一季《执牛耳者》节目延续实地探访的风格,移动式探访、沉浸式访谈,邀请大科学家为公众打开奇妙的科学大门,跟随科学家走进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学装置的现场。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 《执牛耳者》《未来之城》,上海广播电视台官宣两档科学类节目

在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期智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先生的介绍下,探访位于徐汇滨江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的上海期智研究院,洞悉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的前沿布局;走进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沈定刚教授既是学院的创始院长,也是联影智能公司联席CEO,在企业与高校之间,他架设起桥梁,探索出一条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医疗的产学研医融合创新之路;来到上海张江走进李政道研究所,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开启“天问”之旅,依托大科学设施的建设,聚焦根本性科学问题等等。随着节目的进程,这一季仍将有二十多位科学家带领我们一起关注世界、突破边界,诠释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

通过深入科学研究现场和生动应用场景,记录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科研成果,一线科技工作者亲身讲述、现场科普,带领观众感受科技创新的脉络和魅力,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展现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呈现出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图景。

深奥的科学知识通过电视语言的转化,让大众更可感可知更易懂,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传递科学知识,激发观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 《执牛耳者》《未来之城》,上海广播电视台官宣两档科学类节目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科学家们是新时代的引领者,是创新的推动者,更是科学精神的生动诠释者。《执牛耳者》节目以科学家的工作环境作为第一现场,在典型环境中呈现典型人物,将“纪实”和“访谈”两种形态有机结合,在科学现场营造了与科学家深入对话的谈话氛围,在深入对话中挖掘科学故事,解读科技创新筚路蓝缕的历程,展现科学家肩负的使命和奋斗的信念,在众多科学家身上闪耀着勇毅前行、追逐梦想、忘我奉献的时代之光,传递给大众更多的精神力量。

新一季节目增添“科学家请回答”环节,旨在创造一次平凡好奇心与科学大脑之间的相遇,节目组深入大街小巷、各行各业向市民征集了百余个关切的科学问题,比如,人工智能领域的下一个挑战将会是什么?我国的量子通信什么时候能普及运用到大众生活中?很多难治性疾病,未来会不会和治疗感冒一样简单,吃个药就好?人类生活垃圾越来越多,我们如何更加有效地处理,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市民们的提问涉及基础研究、宇宙探索、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高端制造、能源和环境保护等等各个领域,趣味横生的问题,源自生活的真实发问,递交给科学家们,科学家们选择问题、回答市民关切的过程,也是一次难得的对话交互,激发共同拥有的对世界的热爱和探索,以求索之问,碰撞科学新知。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 《执牛耳者》《未来之城》,上海广播电视台官宣两档科学类节目

科学精神,是不畏艰险不停追求真理的力量所在,节目希望以科技的力量,点燃一颗颗心灵的火花,激发公众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引领他们走向科学的殿堂,共同探索人类文明和科技创新的未来之路。

科学研究,人人皆有可为

“我偶尔会吐槽我的老公和儿子,说他们是‘一丘之貉’,可说完之后我就会想,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它们出现在居民小区里,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未来之城》的演播室里,从事环境咨询工作的上海市民靳蕾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和靳蕾一样感到好奇的,还有从事客户管理工作的上海市民应俊。一次偶然机会,应俊在一档广播节目中,了解到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科研项目——“貉口普查”。她很想知道,没有生物专业背景的她,究竟能在科研活动中做些什么。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 《执牛耳者》《未来之城》,上海广播电视台官宣两档科学类节目

今年4月中旬,新一轮“貉口普查”启动志愿者招募,应俊立刻报名,并受邀提前体验“貉口普查”预调查工作。在专业科学家的指导下,应俊带着8岁的儿子前往沪上某居民小区,通过走样线、做问卷等方式,调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的数量和生存状况。

“了解才能关心,关心才能行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跟着专业科学家做了科研,更学到了与貉和谐共存的科学方法。”应俊说。

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4.14%,较2022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在上海,市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进一步点燃了公众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除“貉口普查”之外,包括“鸟撞调查”“昆虫家谱”在内的多个公众参与科学项目,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今年4月,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携手多家单位,启动名为“遇见动物:2024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活动中推出“上海蝴蝶生存现状监测”等一系列公众参与科学项目,带领公众以主人翁视角体验一线科研生活,掌握科研本领。项目启动后,市民报名踊跃。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 《执牛耳者》《未来之城》,上海广播电视台官宣两档科学类节目

据“上海蝴蝶生存现状监测”项目发起人之一的宋晓彬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外就有了公众参与的蝴蝶监测项目。近年来,越来越多上海市民参与到与昆虫有关的监测活动中来,参与者呈现出年龄分布广、职业背景多样等特点,他们中既有公司白领、学校教师,还有木匠。“这恰恰说明科技创新在上海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当越来越多科研项目以更加多元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科学家与市民之间的‘双向奔赴’,无疑将进一步提升这座城市崇尚科学、尊重创新的情感浓度。”

此外,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也在今年发起了一项公众参与科学项目,借助公众力量采集认知数据,助力提升各类认知功能障碍早期筛查的效能。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认知检测工具集平台负责人包一川介绍,现有的认知功能检测方式,主要依赖问答和各类量表,有人力成本高、筛查效率低、检测偏主观等缺点。“我们开发一系列检测工具,就是为了更好地量化认知功能,并尽可能降低对主试的要求,甚至让被试自主完成检测。公众的参与能帮助我们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数据,进一步丰富常模数据库,同时还能对采集模式进行论证。”

《未来之城》将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公众参与科学项目的全过程,参与的市民和科学家也会陆续走进演播室,分享他们携手推进科研的心路历程。

立足各自定位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陈吉宁调研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今天(5月28日)下午在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调研时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坚守人民情怀,坚持守正创新,坚定融合发展,立足各自定位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巩固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为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 《执牛耳者》《未来之城》,上海广播电视台官宣两档科学类节目

上海报业集团自2013年组建以来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整体转型,已从一家以报刊为主的传统报业集团,转变为全媒体集团。当前正全面启动新一轮深化改革,全力打造具备一定国际影响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和文化传媒产业集团。陈吉宁听取上海报业集团总体概况及融合改革相关工作汇报,实地察看融媒创作空间、智媒平台运作及新空间新技术赋能一线采编等情况,参观“新上海·十天”解放日报庆祝上海解放和创刊75周年特展,了解党报历史沿革,就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及澎湃新闻结合各自定位推进融媒体发展的探索实践听取情况介绍,对解放日报和上观新闻打造“头部时政平台”、文汇报打造“头部人文平台”、新民晚报打造“头部民生平台”、澎湃新闻打造“头部新闻平台”的进展成效作了具体了解。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 《执牛耳者》《未来之城》,上海广播电视台官宣两档科学类节目

上海广播电视台业务涵盖新闻制播及融媒平台、媒体运营及技术服务、内容创制及版权经营、文旅投资及现场演艺等文化传媒全产业链条,正以“新闻立台、文化兴台、融合强台”为核心战略,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技术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全媒体集团。陈吉宁听取上海广播电视台基本情况汇报,察看智慧媒体数字底座、超高清内容演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箱“Scube智媒魔方”及移动直播间等,就电视台结合新技术变革新趋势,推进超清化、智能化、移动化建设的改革探索作了深入了解。市领导还走进东方卫视新闻演播室、新闻综合频道演播室、第一财经节目录制室,了解东方卫视打造“头部全媒体平台”、看看新闻打造“头部新闻平台”、第一财经打造“头部财经平台”以及集团推进国际传播中心建设的做法举措和工作成效。

每到一处,市领导详细了解媒体各自定位特色、日常采编制作流程、技术赋能融媒发展、用户群体生态培育等,与一线采编播和技术人员亲切交流交谈,察看报道作品、询问采编强度,听取他们对于媒体深度融合转型的切身感受和实践体会,希望各媒体立足各自定位,着眼最具优势、最有特色的领域深耕细作、深度开拓,让优势更优、让特色更特,进一步锻造和夯实核心竞争力。 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持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基层一线、贴近火热实践,不断提升报道作品的思想性、专业性和精准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上海精彩。

调研期间,陈吉宁与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负责同志展开深入交流。他指出,当前传播技术加速演进,舆论生态深刻变革。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把握传播规律,做强主责主业,在顺应变革变化中切实引领时代潮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强信心为重点,紧扣上海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紧扣人民城市建设的火热实践,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做好权威报道、深度报道、现场报道,在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敢于发声,加强权威解读,回应社会关切,更好发挥“定音鼓”“风向标”作用。前瞻研究传播方式、媒体格局、舆论生态,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内容生产流程再造、机制创新和技术更新, 培育更多垂直领域、特色鲜明的融媒工作室、融媒“轻骑兵”,推出更多正能量强劲的现象级融媒体产品。要用好资源优势,建强传播矩阵,增强全球叙事能力,加快提升国际传播能级,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参加调研。

(本文图片 陈正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