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小编 23 0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在人类历史上,“大一统”是中国的专利,只有中国做到了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超过35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实行中央直接管辖地方、任命地方官吏。

欧洲并非不想统一,相反,大一统的观念也曾深深的烙在欧洲人的心中。

欧洲人习惯于将世界看作天国的写照,天国由唯一的上帝统治,人间也应该由唯一的皇帝统治,罗马教会一样需要唯一的教皇。

1、大一统的观念源自古罗马帝国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法兰克的查理曼帝国、位于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北部的神圣罗马帝国都曾自认西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至公元16世纪,神圣罗马帝国一度有希望建立欧洲的中央帝国,帝国版图包括了今天的德国、奥地利、西班牙、意大利北部、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法国东部、荷兰等。此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稳定在了哈布斯堡家族,因此又被称为“哈布斯堡帝国”。

查理五世在位之时,哈布斯堡帝国国力达到最盛,查理五世的帝国除了在欧洲占据了大半领土外,还在全球各地拥有殖民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假如哈布斯堡帝国能够完成真正的大一统,那么英国和法国便成为欧洲版的“日韩”了。

然而世俗权力最大之时,宗教却分裂了。

2、欧洲宗教改革

古代的人类文明,以帕米尔高原为界,以东为中国的世俗社会,以西则为政教合一的社会。

比如古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中东的索罗亚斯德教和伊斯兰教,欧洲的基督教。但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发生了一些变化。

与印度、中东、拜占庭的政教合一不同,西欧虽然同样存在王权和教皇,但二者并非合一,也就是说西欧的国王也好、皇帝也罢并没有像法老、哈里发们一样被神化。

教皇与皇帝的分权和冲突,是西欧后来宪政与分权思想的基础,这在其它地区并不存在。

中国虽然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宗教,但皇帝本身便是“天子”,与西方政教合一的帝王类似。

至公元16世纪,当哈布斯堡帝国的世俗权力达到顶峰之时,今天的德国地区爆发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从此天主教中分离出了新教。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当教皇势力强大之时,帝国皇帝如鲠在喉;当教会分裂之时,对帝国更为不利。如此以来,皇帝连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都不能做了。

欧洲的宗教改革,客观上促进了帝国的分裂和民族国家的诞生。

3、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即公元1618年~1648年,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这是第一次全欧洲大战,但远不是最后一次。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时间进入公元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威权不再,整个帝国内部四分五裂,诸侯林立,而宗教改革则加剧了这一分裂进程。三十年战争,便由捷克反抗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和宗教政策为导火线。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公元161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企图在今捷克地区恢复天主教,战争就此爆发,因此三十年战争最初是一场宗教战争,一场神圣罗马帝国内战。

但后来局势的发展走向了另一面,因为一个人的出现——黎塞留,他被视为西方现代国家制度之父。

神圣罗马帝国的复兴,最大的受害者是法国,从地图上不难看出,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组成的哈布斯堡帝国将法国团团包围。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黎塞留是法王路易十三的宰相,他为法国建立了三项基本国策:

分化瓦解德意志诸邦 把陆上国境线推到莱茵河西岸 强力进入大西洋和地中海,广泛开辟建立殖民地

其治国的基本理念便是——国家之上和权力均衡。

当大一统不可能出现,为了国家利益,一步步使神圣罗马帝国衰落则是法国安全的保证。

随着神圣罗马帝国内战的持续,帝国人力物力的不断消耗,神罗逐渐成为周围各国打击的目标,丹麦、瑞典、法国等全部加入了战争的行列,内战演变成了欧战。

战争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为一方,同时得到了荷兰、英国、俄国的支持;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皇和波兰的支持。

于是,整个欧洲全部卷入了战争。

黎塞留本是天主教红衣主教,地位仅次于教皇,但为了国家利益,他毅然使法国加入了新教阵营。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黎塞留

在欧洲中世纪,宗教曾重于一切,是黎塞留改变了这一切,从此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他的终生目标便是终至法国所处的险境,耗尽哈布斯堡帝国的实力,防止在法国边境出现强大的势力,尤其是德国。

三十年战争以神圣罗马帝国的战败,法国的胜利而结束。

黎塞留之于法国,犹如俾斯麦之于德国。只不过德国的俾斯麦还要再过200年才能出现,而三十年战争之后的200年,欧洲大陆是法国的天下。

4、《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公元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两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和约的签订,标志着神罗的正式沉沦,德国更加四分五裂,而荷兰独立,法国、瑞典成为欧洲大陆强国。

和约的签订,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国家主权和独立得到尊重,为近代国际法奠定了基础。

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无论是世俗的神圣罗马帝国,还是宗教的罗马教皇,二者的“大一统”局面都不复存在。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1648年碎片化的欧洲

黎塞留的“国家至上”和“权力均衡”从此成为欧洲大国间的准则,民族国家成为西方潮流,大一统再无可能,即使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出现也于事无补。

要知道,即使是今天,我国也并非民族国家,有的西方学者便认为中国只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体。

这一场战争,这一个人,导致了欧洲从大一统转向了势均力敌

在人类历史上,“大一统”是中国的专利,只有中国做到了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超过35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实行中央直接管辖地方、任命地方官吏。

欧洲并非不想统一,相反,大一统的观念也曾深深的烙在欧洲人的心中。

欧洲人习惯于将世界看作天国的写照,天国由唯一的上帝统治,人间也应该由唯一的皇帝统治,罗马教会一样需要唯一的教皇。

1、大一统的观念源自古罗马帝国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法兰克的查理曼帝国、位于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北部的神圣罗马帝国都曾自认西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至公元16世纪,神圣罗马帝国一度有希望建立欧洲的中央帝国,帝国版图包括了今天的德国、奥地利、西班牙、意大利北部、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法国东部、荷兰等。此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稳定在了哈布斯堡家族,因此又被称为“哈布斯堡帝国”。

查理五世在位之时,哈布斯堡帝国国力达到最盛,查理五世的帝国除了在欧洲占据了大半领土外,还在全球各地拥有殖民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假如哈布斯堡帝国能够完成真正的大一统,那么英国和法国便成为欧洲版的“日韩”了。

然而世俗权力最大之时,宗教却分裂了。

2、欧洲宗教改革

古代的人类文明,以帕米尔高原为界,以东为中国的世俗社会,以西则为政教合一的社会。

比如古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中东的索罗亚斯德教和伊斯兰教,欧洲的基督教。但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发生了一些变化。

与印度、中东、拜占庭的政教合一不同,西欧虽然同样存在王权和教皇,但二者并非合一,也就是说西欧的国王也好、皇帝也罢并没有像法老、哈里发们一样被神化。

教皇与皇帝的分权和冲突,是西欧后来宪政与分权思想的基础,这在其它地区并不存在。

中国虽然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宗教,但皇帝本身便是“天子”,与西方政教合一的帝王类似。

至公元16世纪,当哈布斯堡帝国的世俗权力达到顶峰之时,今天的德国地区爆发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从此天主教中分离出了新教。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当教皇势力强大之时,帝国皇帝如鲠在喉;当教会分裂之时,对帝国更为不利。如此以来,皇帝连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都不能做了。

欧洲的宗教改革,客观上促进了帝国的分裂和民族国家的诞生。

3、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即公元1618年~1648年,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这是第一次全欧洲大战,但远不是最后一次。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时间进入公元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威权不再,整个帝国内部四分五裂,诸侯林立,而宗教改革则加剧了这一分裂进程。三十年战争,便由捷克反抗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和宗教政策为导火线。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公元161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企图在今捷克地区恢复天主教,战争就此爆发,因此三十年战争最初是一场宗教战争,一场神圣罗马帝国内战。

但后来局势的发展走向了另一面,因为一个人的出现——黎塞留,他被视为西方现代国家制度之父。

神圣罗马帝国的复兴,最大的受害者是法国,从地图上不难看出,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组成的哈布斯堡帝国将法国团团包围。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黎塞留是法王路易十三的宰相,他为法国建立了三项基本国策:

分化瓦解德意志诸邦 把陆上国境线推到莱茵河西岸 强力进入大西洋和地中海,广泛开辟建立殖民地

其治国的基本理念便是——国家之上和权力均衡。

当大一统不可能出现,为了国家利益,一步步使神圣罗马帝国衰落则是法国安全的保证。

随着神圣罗马帝国内战的持续,帝国人力物力的不断消耗,神罗逐渐成为周围各国打击的目标,丹麦、瑞典、法国等全部加入了战争的行列,内战演变成了欧战。

战争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为一方,同时得到了荷兰、英国、俄国的支持;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皇和波兰的支持。

于是,整个欧洲全部卷入了战争。

黎塞留本是天主教红衣主教,地位仅次于教皇,但为了国家利益,他毅然使法国加入了新教阵营。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黎塞留

在欧洲中世纪,宗教曾重于一切,是黎塞留改变了这一切,从此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他的终生目标便是终至法国所处的险境,耗尽哈布斯堡帝国的实力,防止在法国边境出现强大的势力,尤其是德国。

三十年战争以神圣罗马帝国的战败,法国的胜利而结束。

黎塞留之于法国,犹如俾斯麦之于德国。只不过德国的俾斯麦还要再过200年才能出现,而三十年战争之后的200年,欧洲大陆是法国的天下。

4、《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公元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两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和约的签订,标志着神罗的正式沉沦,德国更加四分五裂,而荷兰独立,法国、瑞典成为欧洲大陆强国。

和约的签订,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国家主权和独立得到尊重,为近代国际法奠定了基础。

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无论是世俗的神圣罗马帝国,还是宗教的罗马教皇,二者的“大一统”局面都不复存在。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1648年碎片化的欧洲

黎塞留的“国家至上”和“权力均衡”从此成为欧洲大国间的准则,民族国家成为西方潮流,大一统再无可能,即使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出现也于事无补。

要知道,即使是今天,我国也并非民族国家,有的西方学者便认为中国只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体。

古希腊与古希伯来文明势均力敌,"死对头"为何最后却能融为一体?

古希腊和古希伯来文明被人们并称为“双希”文明,是西方文化文明的两大源头。但这两大文明在创立初期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才慢慢结合交融,共同哺育了现在的西方现代文明,就像是两条完全不搭边的河流最终汇聚在了一起。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这样两个存在对立矛盾关系的文明,为什么最后能融为一体呢?

一、两希文明的源头和各自特点

1、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最早的文化是遥远的若索斯文化,在爱琴海的边缘这个文明诞生了,后来随着亚历山大国王的扩张,希腊文明渐渐延伸到了广大的亚洲和北非等地域。

古希腊后来被古罗马所灭,而罗马人却继承了希腊文明,并且将其发扬光大。古希腊文明的核心是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为代表的神学和以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为代表的哲学的结合。古希腊的神学和哲学的影响非常深远,到今天已经辐射到了全世界。

行至今天,古希腊文明已不仅仅限制于当年的几个小城邦,古希腊的文明辐射到了艺术、哲学、文学、科学等各个领域,早就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成为西方当代文明的瑰宝。

2、古希伯来文明

而古希伯来文明则起源于摩西和耶稣,被后世誉为圣典的《圣经》和摩西十诫就来自古希伯来文明,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基督教也由希伯来文明发展起来。可以说,古希伯来文明为西方世界奠定了神学和宗教的基础,现在的宗教、律法都是由摩西十诫和《圣经》发展而来。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希伯来人的后裔正是今天的犹太人,犹太人为世界提供了超乎寻常的思想和智慧,然而在古代,希伯来文明却不如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那样出色,希伯来文明在几千年的酝酿中,于公元前1200左右创立了犹太教,也就是今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起源。

二、先竞争、后交融,最终走到一起

1、两种文明交错统治,势均力敌,最后都被西方人民接受

前面说过,希伯来文明在一开始并不出头,而希腊很早就开始创立了自己的文明,有许多瑰丽的希腊传说流行来了。后来,由于武力扩张,希腊的领土从爱琴海边缘扩展到了其他地方,武力强盛的民族的文化,也就有了优越性。

希腊人最鼎盛的时期就是这时,他们看不起其他的任何民族,就像中国中原地区的汉族称边缘民族为“蛮夷”一样,希腊人同样认为别的民族是野蛮的,根本无法与自己民族比较。这一时期,希腊文明占据了西方文明世界的统治地位。

后来,古罗马崛起,打败了希腊人,因此罗马文明又成为世界顶级文明。不过,罗马人还是很敬佩希腊文明,也给予一定的尊重,古罗马把除了自己和希腊文明之外,谁都瞧不起。

这一时期古希腊文明在罗马人手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罗马人强悍的武力让其他民族不敢挑战希腊文明的中心地位,希腊文明迎来了第二次鼎盛时期。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但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罗马在公元476年被欧洲人打败,从此灭亡。曾今被希腊和罗马人捧在手心里的希腊文明也被欧洲人一把摔碎。

欧洲人的入侵毁掉了很多古希腊文明的典籍、艺术品,他们自己的基督教文明(也就是古希伯来文明的延伸)成为主流的文明,开始被世界熟知,也代替古希腊文明坐上了西方文明的宝座。这一阶段,正是古希伯来文明的巅峰。

就像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基督教的统治者也控制着人们的思想,除了与基督教有关的书籍,其他都被列为禁书,其中就包括与古希腊文明相关的一切。人都不喜欢被控制,思想被牵制久了,总会有反抗的时候。

果不其然,后来西方资本主义崛起,新兴资产阶级再也不愿忍受教会的压迫,他们掀起了文艺复新运动,这里的复兴,指的就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明。

这些文艺复兴的反叛者们在意大利发现了许多幸存下来的古罗马文化遗存,进而找到了另一个文明——古希腊文明,他们惊叹于这个文明的魅力,将自由发展的思想移植到古希腊文明的根底上,开出了文艺复兴的花。从此,古希腊文明又走向了世界。

两希文明交错统治,共同推动了西方的文明进程。而且在一个文明主导的阶段,另一个文明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就像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作为美国的两大巨头,都共同影响着美国的政治和文化。漫长的交替统治使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现代文明,缺了任何一方,西方现代文明都是残缺的。

2、语言文字加深了两种文明的交流,难以分割

有位语言学家曾经说过,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你就必须了解它的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体现,同时又塑造着文化。 好似中国的南北方,北方文化包容,豪爽,所以我们听东北人讲话都是大大方方的;南方水多,孕育出吴侬软语的南方女性。

同样,文字也能反映某个地方的文化,中国汉字方方正正,象征中国人刚正不阿,讲究礼仪廉耻的文化特点;英语写的流畅婉转,好像一条河流般顺滑,体现了西方人活泼灵动的文化特点。

古希腊和古希伯来同样通过语言文字实现了更深的融合,已经到了没法明确的分清彼此的地步。有一个电影叫《我的盛大希腊婚礼》,里面有一个美国人,但他的祖先却是希腊人。片子里的人都讲英语,但无论人们说出哪个单词,他都能说出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里面的哪个意思。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两种文明在语言上的联系,其实,这是因为欧洲语言(即英语)发展的时间太短,在几百年间就速成了,而之前的古希腊语又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已经有大量的语言基础,所以语言词汇比较匮乏的欧洲人就直接借用了希腊语言中的一大部分现成词汇,构成了他们的语言系统。

严格说来,现在的西方语言除了欧洲原生的英语外,还包括了大量的古希腊词汇。也正是因为语言的交互融合,在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发展过后,两种文明已是水和泥、泥和水,难分彼此了。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三、两文明共同构成了西方的文学、戏剧和建筑,缺一不可

武力能使一个民族成为世界霸主,但只有闪光的智慧和思想能赢得真正的赞同。西方凭借其灿烂的文学、戏剧和建筑瑰宝,让世界为之赞叹,而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都是古希腊文明和古希伯来文明的结晶,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都不会是今天的模样。

《圣经》 是古希伯来文化的成果,但后来却成为西方宗教的圣典,基督教的影响也辐射到了整个世界,成为世界的主流宗教。

后世各个领域的作品都有《圣经》的存在,马丁路德·金最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中引用圣经;911发生时,布什总统引用圣经为人们鼓劲;英国女王圣诞节讲话引用圣经为人们祝福;卓别林经典默片《大独裁者》 最后那一段演讲里引用了《路加福音》 ;迈克尔·杰克逊的《Heal the World》 是一首宣扬世界和平友爱的歌曲,歌词中引用了《以赛亚书》 的“铸剑为犁”一句……

还有许多,数不胜数,《圣经》已经渗透到西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早就不只是希伯来的经典了,经过历史的沉淀,它已经成了西方文化的代表,也成了世界文化的经典。

现在西方流行的戏剧更是出于希腊之手。当年雅典城邦非常繁荣,为了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让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发表自己的声音,城邦的统治者给每位公民发放“观剧津贴”,让他们看免费的戏剧,戏剧在希腊发展起来,后来罗马统治后,也不断的发展。古希腊戏剧正是现在西方戏剧的老祖宗。

在建筑方面,也随处可见两种文明融合的痕迹。如今的美国国会大厦中很显目的几个标志,诸如喷泉、大柱子、雕塑、圆形的屋顶和三角形的山墙,都是希腊文化的影响物。根据学者的研究,从前古希腊的议事厅和现在西方国家的议事厅如出一辙,都有着极为相似的结构。

古代欧洲势均力敌 欧洲从大一统到势均力敌的转变,关键在于这位西方国家制度之父

西方文明本就是互相影响,交错复杂的,西方的艺术瑰宝都不是受单一文明的影响,而是许多文化杂糅的产物。两希文明共同创造了灿烂的西方文化,缺一不可。

四、总结

今天西方人多是当年打败古罗马的基督教信奉者的后代,它们身上流着古希伯来的血液。但他们的精神和思想,却离不开古希腊文明的浇灌。

希腊孕育了最初的西方文化,又在希伯来后代的身上得到延续。如果没有古希腊文化,就不会有文艺复习,不会有如今西方的自由民主;如果没有古希伯来文明,西方文明也不能发展下去。

拿西方人来讲,他们早就不认为这两种文化存在对立关系,正是因为它们各自的闪光之处,形成了让西方人引以为傲的西方文明。

参考文献:

《圣经》

《摩西十诫》

《古希腊与古希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