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舰为什么要在水线以下开凿通海阀?通海阀有什么用途?
谢谢邀请!
“开凿”一词用得不合适,显得太过生猛了,实际上通海阀(海底门)并不是在造好的舰船的水下砸开、凿开的,而是设计时就加以考虑的必备的装置。
(“中山”舰水下的通海阀水口)
通海阀位于军舰的水线以下,其最主要的用途非常简单,就是军舰的一个上下水的装置。可以将海水泵入舰内,也可以将舰内的水排出。
1、可以将水抽入舰内,注水到压载水舱,调整军舰的配重和平衡。
2、可以将水泵入,用于消防或者冲洗。当舰船上的弹药库等要害部位发生灾难性状况时,也可抽水将其灌满避险。
3、可以将水泵入轮机部门,供冷凝器等使用。(蒸汽时代早期,海水还可以直接用来当作锅炉的炉水)
除此之外,用来自沉舰船的自杀,则并不是通海阀设计的原本目标,属于对这种设施的“超常发挥”。
说到通海阀估计很多人都会想到我大德意志通海阀,很多人都在为俾斯麦是被击沉的海上自己自沉的而吵上一番,因为在最后的阶段,俾斯麦被围殴火力完全丧失,最后德国人为了挽留自己的颜面,打开所有的海底阀门,让海水倒灌进军舰内,最终军舰沉没。所以也有部分人觉得俾斯麦不是被击沉的,而是自沉的,英军的炮弹根本没有对俾斯麦的舰体结构造成破坏,只不过最后丧失了生存的机会才打开海底阀门自沉的。
而船舶的通海阀也被被称为“海底阀门”,是船舶连接水面的一个开关,打开这个开关,海水涌进船舶内部,关闭这个开关,海水则不涌进来。那么设置这么一个玩意有用吗?难道就是为了自沉用而已吗?当然不是,这个开关是海上大型船舶都会有的一个玩意,在海上跑过运输的应该都知道,船只遇到风浪时满载货物的船要比空载的船要安全,因为船上有货物,船的吨位比较大,船舶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船舶的复原性较强。而空载时船舶轻飘飘的,船舶的复原性比较差,很容易晃,所以为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打开船舶的海底阀门,往压载水舱里灌点水,这样船舶就稳多了。
而除了这个意外还有很多用处,就比如说用作发动机等设备的循环冷却水、清洗水、消防用水等。除了人喝的水意外,其他都是海水,那这海水从哪来呢?直接将抽水泵放到海里吗?当然不是,家里是农村或者自建房的,屋顶上都会有一个装水的水桶,先将水里的水先抽到房顶上的水桶,有用水时直接打开连接水桶管道的开关就可以了。而通海阀就相当于抽水机,而压载水舱就是水桶。只要船上需要用水的就是从压载水舱这里抽水去用。
而且在舰艇进行损管作业有时候也用得上,舰艇一边受损进水时除了要堵上漏洞以外还需要往不受损的一边灌水以保证舰艇的平衡,不然一边进水过多就会侧翻。像去年瑞典的护卫舰以及2014年韩国世越号客轮就是因为一侧进水过多导致侧翻的。
这个通海阀实际上是暴风锚的一种使用延续。这是防止轮船或者军舰在狂风暴雨中因为风浪太大导致船体翻船而设计的一种自沉装置,这是为了增加船体的水面高度跟自重,以此达到抗风抗暴的目的。
俗话说得好,行船跑马三分命,对轮船军舰来说,大海里的风暴才是它们最大的敌人。以航母为例,作为军舰中最大的军舰航母的最大抗风能力也不过是12级,这还是要在动力驱动迎风的状态下才能做到。而在海洋上行走,最大的风暴可以达到19级,在南北纬60度的地方,风暴常年在11级以上,这使得轮船军舰必须想到另外一个办法来避风避浪,而海底舱就起到这个作用。
军舰一般吃水深度从4米(护卫舰)到11米(航母),但是水面部分却可能高达12(护卫舰)~70多米(航母),这就出现了一个头重脚轻的问题,一旦风浪太大就很容易出现侧翻。所以呢,这轮船设计师就想到了设计海底门的想法,他们设计,当轮船遭遇大风暴的时候就打开海底门,让军舰增加吃水深度,这样可以在降低水面高度的时候同时增加水下深度,而灌进去的海水还会增加轮船的重量(2万吨变3万吨)。
从青岛飞武汉,发现飞行路线是从青岛往济南方向飞,为什么绕这么大圈?
带有环岛的十字路口,如果你想左转弯就必须右转、右转、再右转,整个路径就是酱紫设定的,这样才有秩序。天上或海上的航线也是如此,不是几何学简单的“两点连线,线段最短”,除非你这线段“开辟”了航线。不要小看这“航线”,两个字的背后有诸多的信息含量,比如地面连续的航空基站及其对航线上飞行器连续的飞行数据信息采集,结合卫星实现飞行器全程的监控。题主所列举的飞行航程,基本上是先走青岛到西安的航线,然后走的是北京(经武汉)到广州的航线。
我来给你说说吧。有人说是航线要求,有人说好空军不允许。都有道理。青岛飞武汉,可以走的航线并不多。青岛向西出港航路只有路过济南这一个。向南出港航路一般都是路过上海。哪个近还真不一定。航线的审批是局方和空军在管着,有时候空军活动,就会有流控延误,有时候航线上飞机太多,没有间隔就会流控延误。航线设计不合理,不仅是增加旅客时间成本和票价,还增加公司运营成本,比如说耗油和员工小时费。还与现在的节能环保理念相违背。谁都想直飞过去,但目前制度下暂时改变不了。但愿民航总局能尽可能的优化航线,节约成本,保护环境。
首先两城市之间有固定的飞行航线,航线的划定当然是由民航总局综合各种因素划定的,就像陆地上的道路一样。
第二,航路上都有指挥雷达,随时监控飞机的飞行状态,给飞机发布各种交通指令,让飞机接受交通管控,保证飞机的飞行安全。
第三,飞机飞行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起飞后总是奔着最近的机场去,到达最近机场上空后再奔第二个机场去,这样能够在飞机出现意外情况时就近迫降,最大限度保证乘客安全。
当然,飞机飞行一次情况比想象的要复杂的多。但是一个原则就是保证飞行安全。
俄船坞沉没,潜艇侧翻,他们的技术真是如此不堪?
14日沉没的俄罗斯船坞是PD-16浮船坞,主要是年久失修而造成进水,始建于1938年,全长110米,总宽度30米,可承载5000吨内的各种舰艇的维修。因为早已退役,一直停靠在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港口。连同搭载在浮船坞内的B-380号柴电潜艇一起侧翻,幸好潜艇并未沉没。B-380柴电潜艇于1992年就被放弃建造,并被遗弃在克里米亚俄罗斯的塞瓦斯托波尔军港内。
因为退役被放弃建造,却又霸占着浮船坞,外表又没有做任何的遮挡防护,随着大自然对船体的侵袭,有些部位很快就面临烂透。更因为海水的特殊性,有外漆保护的地方还好,没有外漆保护的地方,那就很容易烂透。PD-16浮船坞也是如此,80多岁的高龄,没有经过有效的保养防护,任其经历风吹雨打,更任其与B-380潜艇一起自生自灭。
算上去年10月在摩尔曼斯克沉没的PD-50浮船坞,俄罗斯接连沉没了两座浮船坞,PD-50浮船坞的沉没还造成俄罗斯唯一的航母的损坏,这体现了俄罗斯海军造船业的窘境。
自从受到美国全面的制裁以来,俄罗斯经济面临严重后果,经济萎靡不振,海军造船业的一些基础工业没有资金进行升级与维修。只能继续拿着苏联解体带来的老本,一遍又一遍的在建造、维修,虽然俄罗斯接收了许多的军工业,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海军方面的基础工业严重缺乏,也极大的限制了俄罗斯海军的发展。
更为难堪的是,还有许多的海军建造技术与基础,都被乌克兰给接收下来,俄罗斯的一些海军舰艇还需与乌克兰进行合作,才能完成制造。随着俄罗斯与乌克兰因为克里米亚的交恶,这种合作被终止,俄罗斯的海军军工业更是雪上加霜。
俄罗斯为了取得与美国的战略平衡,一直在研究一些高精尖的高端武器,进而占用大量经费与技术人员。对于海军舰艇得的一些基础工业无暇顾及,就连唯一的航母维修先是被PD-50浮船坞的沉没所损坏,接着于今年的12月12日又被失火所损坏。
俄罗斯本身的军事科技积累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受累于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一直拨不出款项来进行研究与制造一些基础军工业,只能优先发展一些能平衡美国战略的高精尖战略武器,以确保国家的安全!
俄罗斯的军工技术并不是如此的不堪,只是没有经费研制,俄罗斯在无力研制一些基础军工业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军工优势与友好国家的经济与军工制造通力合作,不失为一个良策,只是需要俄罗斯适当放下自己的脸面!
图片来源网络
实际上用一句话回答,那就是俄罗斯海军的现状。
冰山之上的一只瘦骨嶙峋的北极熊。
因为俄罗斯没钱,所以无力挖掘一个30万吨级别的船坞,服役了几十年的pd50号只能凑合着继续使用。
因为俄罗斯没钱所以长期疏于管理,工人素质低下,因为经济问题,所以屡次发生军人盗窃导弹面板以及偷窃电缆的事故。
因为疏于管理,素质低下长期又缺乏维护这就导致的裤子的锅炉上全是油污,不堪入目。
因为疏于管理,所以工人违规操作 违规操作又点燃了残余的油污,导致了本次的火灾。
有着80年历史的PD–16浮动船坞,实际上一直挣扎在退役还是不退役的选择中?首先本次的倒霉的b380号潜艇是一艘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嗯有事没钱了,不造了 扔着吧,所以一路撂荒,潜艇和船坞都是扔水里就这么泡着.....
但是问题是,船坞就这么泡的也没保养,所以浮船物的状态自然不怎么地,自然而然的,在长时间托举过程中,船坞突发故障沉了 不过么b380起码造的差不多了才撂荒的,所以船坞沉没之后,潜艇自己浮起来了。
实际上如此窘迫完全可以归功于一个经济问题。
上述这一串全都是因为没钱.....所以导致恶性循环。
实际上 俄罗斯海军目前的问题还可以归结于穷X也想大建....经济实力无法支持,自然会导致问题百出。
如果俄罗斯果断放弃一大部分军舰情况还会好一些,对于目前的俄罗斯,无论是航母还是核动力巡洋舰,都不是他应该有的。
俄罗斯当然不至于那么不堪,但是俄罗斯肯定有短板。就像一个木桶,木桶的盛水量是由最短的决定的,而俄罗斯不止一个短板。
即使在苏联最辉煌时期,俄罗斯仍有短板,所以苏联一直在改革,只是不成功罢了。包括苏联最辉煌的斯大林时期,那时候苏联看中的是重工业和资源,对轻工业并不重视,那时候强调的是大炮和工厂黑烟。
当时苏联强调的是数量,对质量并不那么看重,由此也传染到俄罗斯,所以人们说俄罗斯是战斗的民族,产品傻大黑粗。如果往细致处走,就会越来越好。如果往坏处走,处境可想而知。
所以就看到了现在的俄罗斯,其实俄罗斯也想改变。第一有人的问题,第二有资金的问题,还有管理问题,人们看到的只是个表面。所以不论任何国家都是改革在路上,否则就会僵化,就会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