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一些农村收购毒蛇的价格要比无毒蛇的价格高出很多呢?
农村收购毒蛇价格比无毒蛇高很多,这个很容易理解。
简单来说,我们知道有毒的蛇,其蛇毒,以及蛇胆都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可以治疗多种疑难病,而且部分毒蛇的蛇肉蛇皮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做成中药材治疗其他一些轻微的病症。
但这一点在无毒蛇身上,显然人们更看重的是其食用价值,像一些体型大的无毒蛇,卖个好价钱也无可厚非,比如菜花蛇,但更多的是体型小的无毒蛇,食用价值都大打折扣,自然卖不上好价钱。
(我们在这里不提倡大家在农村抓野生蛇买卖,很多蛇因为人类的滥捕数量越来越少,甚至被列入濒危物种,而一些蛇类属于保护动物,一旦抓捕可能会承担法律责任。)
对于更多的收购蛇类,其实都是农村里人工饲养的,这里面饲养毒蛇的人远多于饲养无毒蛇的人,原因不言而喻,饲养毒蛇显然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我有个战友,他老家是浙江的,他跟我说,他们村通过养蛇卖蛇赚钱的人大多所在,家家户户都住着小洋楼,开着好车,都是通过养蛇得到的,可见蛇的价值。而其中养毒蛇的人,收入更是高的出奇。
毒蛇最贵的部位当属他的蛇毒,尽管目前很多蛇毒用于临床的产品很少,但蛇毒独特的药用价值,对于一些顽固病症确实有很好的疗效,因此蛇毒的收购始终居高不下。当然了毒蛇价格之间相差也很大,比如银环蛇蛇毒性烈,单次排毒量非常少,往往价格很高;眼镜蛇、眼镜王蛇虽然个体更大,但排毒量同样很大,价格就没有五步蛇那么贵。
先不说毒蛇的收购,单就蛇毒的价值,在市场上就有五步蛇干毒1毫克400-600元左右的高价,毒液的价格要低的多,但同样不可小觑,所以这也促使很多人饲养毒蛇。另外毒蛇的身体,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则可以加工成其他药材使用。
(在这里提醒大家,养蛇需谨慎,养毒蛇更需要谨慎,毕竟通过毒蛇毒液来参与的临床案例很少,需求量并不大,市场有限。)
所以正是因为毒蛇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才有了农村收购毒蛇价格远高于无毒蛇价格,但对于一些人工饲养肉质鲜美的无毒蛇,其实收购价格也并不低,可相对于毒蛇来说,差距还是很大的。甚至有些人专门饲养珍稀大型毒蛇,最高的售价甚至高达100万一条。
(文/阿冰)
以前在我们农村当地基本上所有的男性都会捕蛇,甚至连十岁左右的男孩子都学会了捕蛇的本领。以前在夏天和秋天的时候,基本上每天都会有人上门收购,农民抓到的蛇。我每当到了捕蛇的季节,会抓蛇的人通通都上山去去捕蛇卖钱,因为在那个时候抓蛇卖的钱,是一个农村家庭很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而我也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抓到了我人生当中的第1条蛇,当然是无毒的菜花蛇,不过当时抓到的这条蛇也有三斤,当时卖了100多块钱。
不过在农村收蛇的人,一般收购毒蛇的价格确实要比无毒的蛇价格高出很多,尤其是像眼镜蛇和五步蛇这种剧毒的蛇类,价格一般都会比较高。而像普通的无毒蛇,比如乌梢蛇和黄金条的话,一般价格就是一二十块钱一斤。但是如果像我眼镜蛇和五步蛇的话,价格可能卖到五六十元钱一斤,而且这是在十几年前。在当时我们当地的猪肉价格也才3~4块钱一斤,可想而知这些有毒的蛇,价格算是特别的高,足够买十几斤的猪肉了。那么为什么有毒的蛇要比无毒的蛇价格高这么多呢?
以前我一直以为收购蛇的那些人都是将这些蛇收购之后卖给你那些喜欢吃蛇的人,但是其实他们不仅仅是将这些蛇卖给别人去吃。之所以他们收蛇的时候,有毒的蛇要比无毒的蛇贵,就是因为有毒的蛇可以将他们的毒液提取出来,然后提供给专门制作抗蛇毒血清的医院研制抗蛇毒血清。在市场上蛇毒的价格要远远超过蛇肉的价格,现在很多人养殖毒蛇,其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并不是靠卖蛇肉赚钱,而是依靠蛇的毒液赚钱。
据了解像五步蛇和眼镜蛇之类蛇的毒液,在市场上一斤的价格卖到18万元左右,所以毒蛇的毒液有液体黄金的美誉,价格可以说是相当的昂贵。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毒蛇的价格要比无毒的蛇价格贵很多,就是因为毒蛇身上产生的附加值要比无毒的蛇高出很多。不过在毒蛇提取毒液的时候,也有很多人会被毒蛇咬伤,所以在取毒的时候要非常的小心。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养殖毒蛇的人要比无毒蛇的多很多,就是因为毒蛇的价格更高,人们之所以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养殖这些毒蛇,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当然有一种蛇是例外的,那就是菜花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王蛇,王锦蛇。这种无毒蛇的价格一点都不比有毒的蛇便宜,在十几年前,大王蛇的价格要比无色的价格还要高,我当时抓到的那条菜花蛇能够卖到130块钱,平均下来的话一斤也在40多左右,其实和这些剧毒的蛇比起来价格都差不多。所以,一般在养殖蛇的行列当中养殖菜花蛇,人也相对比较多,因为菜花蛇的肉质比较好,所以主要就是提供蛇肉卖钱。不过一般情况下都是有毒的蛇,价格要比无毒的时候贵,是因为有毒的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所以相对来说贵一点。
我们知道蛇是要冬眠的。一般在冬天时,是很难找到蛇的。但是这可不妨碍人类吃蛇,尤其是冬天,用蛇和鸡做个龙凤煲,那可是最好的滋补驱寒的食材了。
在吃蛇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越是毒蛇就越是补身体,越是去体内的风湿。于是,就有人会觉得肯定是越毒的蛇,越贵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不是的!只是一般来说,毒蛇,尤其是剧毒的蛇,会比一些无毒的蛇会贵而已。但有些无毒蛇却因为稀少或者更加美味滋补,而变得更加贵。
一般来说,蛇在人眼里的商业价值里只有两种。一种是用来吃的,做美食。一种是用来提取毒液来做研究。
就是因为一些毒蛇的毒液可以用来做医学研究和医学开发。所以在蛇的商业价值上会比普通的无毒蛇会高。
比如,银环蛇。因为银环蛇的毒液,据说可以开发出一些刺激肌肉神经的药物。因此,银环蛇的毒液是很贵的,无形中带动了银环蛇的交易价格。
比如,眼睛王蛇。因为眼睛王蛇的毒液,据说可以开发出治疗老年人痴呆症的药。于是眼睛王蛇的毒液也是很贵的。
其实,作为食材来说,一些无毒蛇食用口味和滋补价值来看。一些无毒蛇的食用价值更加高。比如,水律和另一些无毒的水游科蛇类。
而一些无毒蛇类,在泡酒方面,用来做药酒方面,也比一些剧毒蛇类好。比如王锦蛇,它的泡酒价值比一些毒蛇好。
在直接晒干,炮制,然后用来作为中药的,无毒的乌削蛇应该说比大部分有毒蛇的中药价值更高。
一般来说,市场上,对于不同蛇类的市场价格的制定,都不是按照他们的毒性来区分的。而且按照它们的食用,药用,稀缺性等各方面来决定的。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懂的。
所以,在农村里,蛇商人收购蛇时,定的价格也不会是毒蛇比无毒蛇贵,而且根据不同蛇类的市场价值来定价。
现在市面上的蛇,大王蛇也就是王锦蛇,收购商到农村收购野生的,大约在100块一斤左右。水律蛇,大约在70块一斤。而乌蛇大约在120块一斤,主要是乌蛇太少了。
而一些剧毒蛇,眼镜蛇大约在60块一斤。眼睛王蛇在80块一斤。银环蛇大约在80块一斤。青蛇和土公蛇,在我这边貌似没人收购。
可见,并不是说毒蛇就一定比无毒蛇贵的。主要还是看蛇在人心中的价格。
蒙古死亡之虫真的存在吗?
在蒙古传说中,存在着一种体型巨大、身藏剧毒甚至还可以喷射电流的虫子,这种虫子当地人称之为蒙古死亡之虫,不过它也只是始终生活在传说中而已。
据说在蒙古内陆环境险恶的戈壁滩里生活着一种十分诡异的虫子,说它是虫子吧,又不太像虫子,毕竟那些见过它的人,都声称虫子有一米来长,体型肥大,虫子的头部十分模糊,不过让人忘不了的是虫子会喷射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毒液,据说毒液连金属都可以轻松腐蚀,即使远在数米之外,死亡之虫也可以轻松将毒液喷到人畜的身上。
当然了,除了喷射毒液之外,虫子还可以放电,简直就像是电鳗和眼镜蛇的结合体。虫子放的电,据说可以在几米开外将人或者是牲畜给电死。按道理说被描述得这么神乎其神,一般的科学家应该都不用考虑,直接将其视为神话产物吧,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相反的是,一直以来,关于蒙古“死亡之虫”的传说在蒙古流传如此广泛,而且那么多的目击者的描述惊人一致,足以说明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在当地人的描述下,这种虫子生活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它们一般会冬眠,冬眠时期可以长达一年,一年之中,它们基本上只在6、7月份气候温暖,空气湿润的时候出现,其余的月份基本上不出现,都躲在沙子里面,一旦出来,那必定是会大开杀戒。根据那些不幸与死亡之虫有过“亲密接触”的当地人,他们的手不幸被虫子毒液烧伤,伤口周围变得铁青。
捷克探险家麦克勒曾先后多次专门前往蒙古找寻死亡之虫,根据他的探险经验,他写了一份具有实用价值的“情报资料”:虫子外形像是一个香肠,如同男性的胳膊粗细,整体呈现暗红色,类似于牛体内的肠虫。但是迄今为止,关于蒙古死亡蠕虫是否真的存在这个问题,科学界意见不一。
蒙古死亡蠕虫(Mongolian death worm)位列全球十大神秘怪兽之一,是一种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怪物。
图注:关于蒙古死亡蠕虫的想象图,图片来自网络
蒙古死亡蠕虫的传说长期流传于蒙古地区,但是首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则是出现在美国著名探险家、古生物学家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Roy Chapman Andrews)所写的《寻找古代人足迹》(On the Trail of Ancient Man)一书中,这本书在1926年出版。
图注:安德鲁斯在蒙古戈壁中发现了恐龙蛋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安德鲁斯,他不仅是著名的探险家,而且是非常有名的古生物学家,有“恐龙牛仔”之称,是著名电影《夺宝奇兵》中印第安纳·琼斯教授的原型。在上个世纪20年代,安德鲁斯带领探险队进入蒙古戈壁地区,首次发现了著名的伶盗龙、原角龙和窃蛋龙等,为我们打开了通向白垩纪蒙古的大门。
显然在安德鲁斯的这次蒙古探险之旅中,他从当地人的口中得知了蒙古死亡蠕虫这种传说中的生物,尽管在书中提到这种动物,但是安德鲁斯并没有见过蒙古死亡蠕虫。
根据传说中的描述,蒙古死亡蠕虫外形像粗大的蠕虫,身体鲜红鲜红的,长度在0.6到1.5米之间。在蒙古死亡蠕虫的身体两端有用于探测的触角,还有长满牙齿的漩涡形嘴巴。蒙古死亡蠕虫还有特别之处,它能够向猎物喷出毒液或者释放超强电流,在远距离上将猎物杀死,然后再慢慢吞噬。
蒙古死亡蠕虫生活在地下,它们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冬眠,只有夏季的6月和7月才会四处活动。当它们从黄色的沙丘下经过的时候,会留下独特的沙纹,可以根据这一特征进行追踪。
身体鲜红,长有触角和嘴巴,能够在地面之下活动,还能够使用毒液和电流远距离杀死猎物,这让蒙古死亡蠕虫变成一种相当恐怖和神秘的生物。
图注:电影《蒙古死亡蠕虫》海报,图片来自网络尽管安德鲁斯是最早记录蒙古死亡蠕虫的西方人,但是就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这种生物的存在。在此之后,人们又多次进入蒙古戈壁之中,寻找这种传说中的生物。
最近三次寻找蒙古死亡蠕虫分别是:
1990至1992年,伊万·迈克尔带领的一支探险小队进入戈壁沙漠,他甚至使用敲击声和爆炸声来吸引蒙古死亡蠕虫,但是并没有成功。
2005年,福亭动物学中心的理查德·弗里曼(Richard Freeman)进入戈壁沙漠,寻找蒙古死亡蠕虫,但是空手而归。
2009年,新西兰TV3新闻频道记者大卫·法瑞尔(David Farrier)参加了一次在蒙古的探险活动,他也想寻找蒙古死亡蠕虫,依然没有找到。
从目前的考核记录来看,人们无法证明蒙古死亡蠕虫的存在,这种恐怖的生物很可能是人类编造出来的,而非真实存在的。
尽管我们无法证实蒙古死亡蠕虫真实存在,但是在自然界中却生存着一种与蒙古死亡蠕虫生活方式和长相相似的动物。它就是矶沙蚕(palolo worm),这种体长可达1.5米的环节动物生活在海底的沙土之中,它的头上张有一对锋利的钩状鄂齿,而且还有敏感的触须,能够感知猎物的靠近。当发现猎物靠近之后,矶沙蚕会用钩状鄂齿迅速咬住猎物的下腹部,然后将它们拖到沙子里。这种体长1.5米的恐怖生物生活在海底,非常像传说中的蒙古死亡蠕虫,但是它并没有看上去那么恐怖,对人类并不造成威胁,而且是一种很美味的食材。
图注:矶沙蚕及其捕食动态图,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蒙古死亡蠕虫真实存在,但是在这个星球上的确生存着与其相似的生物。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蒙古死亡之虫,作为全球十大神秘怪物,传说中可以一口将人生吞的巨大蠕虫生活在蒙古的沙漠戈壁中,它极其危险,喷射的致命毒液能击中数米外的目标,眼睛能释放电流。它像极了科幻小说中才能存在的奇异生物,但有人曾多次宣称遇到了它,这也为它的存在提供了说法。
神秘的蒙古死亡之虫
在蒙古的戈壁沙漠上,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在茫茫戈壁沙丘中生存着一种巨大血红色的虫子,它们形状怪异,神出鬼没,会喷射出强腐蚀性的剧毒液体,甚至可以从眼睛中放出一股强电流,可以让数米之外的人或动物瞬间毙命,然后慢慢的将猎物吞噬。
根据蒙古人流传的传说,死亡之虫生活在地下,除了六七月份活动之外其他时间它们都在冬眠,当下雨地面潮湿的时候,它们会爬出地面去捕食骆驼。
人们第一次注意到蒙古死亡之虫,是由美国探险家安德思在1926年出版的《追寻古代人的足迹》一书中提到了死亡之虫,他在书中写道:“尽管现在的人们很少见到死亡之虫,但蒙古人对死亡之虫的存在表现的非常坚定,而且所有宣称目击过死亡之虫的人对死亡之虫的描述惊人的相似。它的形状像香肠,没有头和腿,它有剧毒,只要你接触它就意味着死亡,它们生活在沙漠戈壁中最荒凉的地方。”
寻找“死亡之虫”
或许当我们第一次听到“死亡之虫”的传说时候,觉得就好比许多传说故事一样,无非就是一个杜撰的故事而已,就如同科幻电影中的怪异大虫子一样。但“死亡之虫”却似乎不是一个荒诞的传说,无论是从几百年前的文献资料,还是近期的目击者对它的描述都惊人的一致。
虽然目前为止,没有影像资料提供了死亡之虫存在的证据,但是探险家们对于死亡之虫的寻找却没有停下他们的脚步。
作为对“死亡之虫”研究的权威专家,捷克探险家麦克勒分别在1990年和1992年两次来到蒙古,以求能寻找到“死亡之虫”的踪迹,虽然这两次探险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收获,但是他自己却被“死亡之虫”深深的吸引。
根据麦克勒编写的关于“死亡之虫”的情报资料指出,它外形像香肠,体长约0.5到1.5米,同男性的胳膊一般粗,它尾端很短,就像被刀切了一样。它的面部模糊,无法分辨眼睛、嘴和鼻孔。整体呈暗红色,爬行方式是向前滚动或者将身体倾向一侧蠕动前进。
2013年,麦克勒再次来蒙古寻找“死亡之虫”以实现自己的探索心愿。这次他有备而来,乘坐超轻型飞机低空飞行在蒙古戈壁,进行大范围搜索,希望可以发现躺在沙丘上晒太阳的“死亡之虫”,然后将其生活习性和特点记录下来,以填补蒙古当地人有关于“死亡之虫”的不详实资料。当然还是一无所获,并没有找到“死亡之虫”。
英国探险家戴维斯从互联网上了解到许多关于蒙古“死亡之虫”的故事,不远万里来到蒙古戈壁沙漠,也想寻找到“死亡之虫”,以目睹它的“芳容”。
戴维斯沿途向牧民打听“死亡之虫”的消息,尽管许多牧民表示曾看过,但是无法为他提供“死亡之虫”详实的生活习性和出没地点。依据探寻途中获得的信息和资料,戴维斯决定碰碰运气,他们一行在三个据称“死亡之虫”时常出没的地点“安营扎寨”,但是过了许多天,依旧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
戴维斯表示,将会组织第二次探险,希望能解开“死亡之虫”的神秘面纱。
所以“死亡之虫”究竟有没有存在一直是一个谜题,虽然所谓的目击事件一直都有,但是就好比尼斯湖水怪、ufo这些目击事件一样,所有的目击者说的几乎一致,所以“死亡之虫”可能就是一段人类敬畏自然的传说而已。
为什么有的人很强壮见到蛇却怕的不行?
个人倒是觉得这种恐惧感来自于人类本身的基因和遗传。
一般来讲,害怕和敬畏有的时候是相辅相成的,蛇就是很好的例子。自古以来不论是东西方的人类,都害怕蛇,而且崇拜蛇。古埃及人和古印度人都崇拜眼镜王蛇,咱们中国人也不例外,中华民族的祖先女娲、伏羲都是人面蛇身。这种东西方固有的文化属性难道真是巧合吗?个人感觉这可能是人类祖先自带的基因遗传现象吧。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遗传基因呢?我有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外星人可能就是人面蛇身。通过关注近几年的科普材料,我不认为人类就像达尔文进化论描述的那样是通过古猿人进化而来的,我更相信是人类先祖是外星人和古猿人结合的产物,客观上对人类祖先的DNA进行改造,这就是为什么说“科学的尽头就是神学”,而这个初级的“神”,很可能就是当初造访地球的外星人。您怎么看?
人与人皆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惧怕的东西,这不再于你是高矮胖瘦还是强壮羸弱与否,只是各人不同的心理因素所造成。
惧怕的东西有很多种,有人怕黑暗,有人怕孤单,有人怕马峰,有人怕爬虫,有人怕登高,有人怕密密麻麻,自然,惧怕蛇类的人不在少数,那花花绿绿蠕动着的软体动物还又有毒,让人看着就会不寒而栗!再强壮的人也怕被它咬一口。
对于蛇,我基本没有怕过,读小学时就同人一起去抓过水蛇带回家来养,亦曾恶作剧将水蛇放到老师的办公抽屉里,当然,为此在全校大会上作了检讨,小时胆大,爬墙头在墙头走,在阳台栏杆上也敢走,可是怕马峰,曾因捅马峰窩被叮成了“猪头”,从此惧怕马峰,最怕的是蚕仔,蚕下的仔密密麻麻,看了浑身寒毛直竖!赶紧避开,大群的蚂蚁乱爬也让我不适,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密集恐惧症吧?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怕密集有减缓,但小时不惧登高的情况不再了,居然恐高,在家登高换个灯都会手脚颤抖,真是怪了!
这个应该说完全是心理作用,而心理因素也会随着时间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惧怕某种物事实属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