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博士养猪送快递,算不算人才浪费?
在说这个问题以前,我们先来看一条消息:26人养猪场有4名博士10名硕士,今年将养出5万头猪。这是丹阳一公司用物联网技术养猪,养殖场内沒一点气味,养出的猪价格虽高,但仍供不应求。这家公司的经理告诉记者:26个人干了200个人的活。喂食配种都有计算机控制,每天给猪听二次轻音乐,21天洗一次澡。监控中心只一个人上班,在外地可以远程监控母猪的发情,生病和防治。猪糞发电,每年81万度,解决了公司1/3的用电问题。
我们再看博士快递哥谭超的故事:做过保安,做过房屋中介,收过废品,现在经手一家快递营业网点,经手60万件快递。这位曾就读于吉林延边大学世界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说:我用两手挣钱吃饭,管别人怎么看。更有原北大毕业的“猪肉王子”陈生回北大招聘。而2017年,央视“财富论坛”更是传出消息:很多大学生都在养猪,包括北大的和清华的。
有人说北大的养猪不是养猪,是情怀。清华的送快递不是快递,是意境。我觉得不用说的那么诗意。无论是养猪还是送快递都是为了吃饭,说的正规一点是工作,说得高大一点是事业。5万头猪的养猪场我没见过。但万头养猪场我考察过。万头养猪场的上游产业是饲料加工业,豆腐加工,油料加工,醋生产,面粉生产……养猪的下游产业是:猪糞的沼气生产,万头猪每天沼气生产可产3000立方米,可供3000户人家做饭。沼渣是有机肥,沼液又可以养鱼,种植蔬菜水果,这就是循环经济。而这些,都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来完成。这么看,还要说养猪或从事其它行业是浪费人材吗?时代不同了!
算不算人才浪费,我们先看看结果再来分析。
1、北大才子陆步轩,当年的高考文科状元。34岁开始操刀卖肉,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热议。不久,陆步轩个人自传《屠夫看世界》面世,其猪肉店亦发展至十几条肉案的较大规模。2008年,陆步轩与同样卖猪肉的北大校友陈生合作。
2、北大经济学专业的陈生,人称猪肉王子。其创立的壹号土猪已入驻天猫商城,公司市值过百亿。
3、谭超,吉林延边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从送快递开始,如今是一家快递店老板。
从宏观上的社会贡献来看,他们的才能并没有浪费,而是在更合适的位置尽展才华。
但是,具体从国家和个人角度看,却可说是人才浪费。
首先,国家每年对博士研究生都有高额补贴,2017年更是达到年人均万元以上。
如果这些博士生毕业后没有从事专业对口工作,既浪费了国家补贴,又打乱了国家人才培养计划。
其次,对个人来说,艰苦的而漫长的读博之路,虽然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但本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却无用武之地。本质上,读博是走了一条弯路。
有句鸡汤说,“所有人生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虽如此,若当初就直指目标,定会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当然,并非所有人在年轻时都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有一个清晰而远大的人生目标。
我们总是在步步前行的过程中,才渐渐明白,我要的是什么,我能做什么。从而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
从事自己不喜欢、不适合的工作,无疑是痛苦而且没有希望的。这时候,果断地掉头,固然会损失沉没成本,但却是理性止损,是对自身资源的重新优化整合。
因此,硕士博士毕业生养猪送快递,算不算人才浪费,要看站在哪个角度观照。但显而易见的是,这是人类经济社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开放有活力的标志。
————————————————————————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毫米原创首发于悟空问答,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谢邀。
这个问题,不算复杂,就简单说下吧。
首先,就专业知识而言,读完硕士博士后,不从事相关行业,而养猪送快递,这无异是有些“浪费”的。
难道这些养猪、送快递的硕博士都不知道做与本专业全无关系的养殖和物流工作,是人才浪费吗?
他们应该知道。那么,为何还要“浪费”呢?
可能原因之一:没有找到合适对口的工作。今天硕士博士数量庞大,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者,毕竟是少数。其他的一大批,则从事其他行业,加入养殖和物流行业,也很正常嘛。
可能原因之二:不喜欢或者不适合从事原专业相关领域工作,同时发现养猪或快递有意思,转而从事养殖或物流行业。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爱上养殖小猪娃,喜欢送快递,也不是什么不可以的事情。
可能原因之三:养猪或者送快递,能够获取他们想要的物质或精神回报。
他们希望通过养殖或物流工作,帮自己解决物质基础问题。打算待到有条件时,再回来做本行。北大的猪肉哥,不是说他本来很希望做学术研究,也在地方事业单位工作过一段时间吗?只是后来,他发现养猪,做商业更有前景,更能提现自身价值,又回归养殖和肉类加工行业了。
如果不是被迫放弃本专业,而是主动选择养猪或者送快递,从这些硕博士自身来说,根本不存在所谓“人才浪费”的问题。
而硕博士经过系统的学术训练,一般具有较开阔的视野,较强的学习能力,若能将这些长处发挥在所从事的行业,相信他们能够把猪肉或者快递做到硕士博士应有的水平。
之所以会有这类问题出现在媒体,不过是因为过去屠夫和邮差的社会地位远低于读书人,而今天,作为读书人中佼佼者的硕博士,竟然放弃了“体面”的本业,而从事不怎么“体面”的养殖和物流行业,让人们感到有些不适了。
社会变化了,观念也在变化,只是不完全同步而已。加上,近些年“读书无用论”尘嚣甚喧,故而特别引人注目,引发争论了。
如果说,社会要反思,反思的结果应该是,鼓励人们从小就勇敢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条件和帮助。并且,尊重各行各业,不要把行业分为三六九等。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走适合自己的道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就算没能像陆步轩那样,打造出壹号土猪的品牌,也都是非常值得骄傲和鼓励的!
更多精彩文章,精彩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如觉此文不错,还请点赞鼓励!谢谢。
研究生期间,学习大数据该需要准备啥?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是一个大的研究方向,在这个大的研究方向下还有很多细分研究方向,研究生要结合自己所处的科研环境(课题组),以及导师的具体要求来制定学习方案。
对于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方向的研究生来说,在制定学习计划时,要结合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如果要从事开发岗位,那么需要重点关注三方面内容,其一是编程语言的学习,当前开发岗可以重点学习一下Java,其二是大数据平台的学习,大数据平台的内容比较多,学习周期也相对比较长,其三是积累行业场景知识,大数据开发与行业场景的结合非常紧密。
目前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选择主攻开发岗位会更容易实现就业,而且开发岗位的人才需求类型也比较多元化。随着工业互联网的落地应用,未来产业领域会释放出大量的高端应用型人才需求,所以如果没有继续读博的计划,一定要重视多做一些与产业领域相结合的科研实践。
如果未来要从事算法岗,那么也需要重视三方面内容的学习,其一是编程语言的学习,当前编程能力对于算法岗位也是比较重要的,算法工程师也需要完成一些程序设计任务,其二是算法相关知识的学习,其三是机器学习知识,包括深度学习等内容。近几年算法岗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但是进入到2021年之后,算法岗的需求有所复苏,未来可能呈现出一个温和的上升趋势。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我!
大数据,说白了就是从海量数据中挖掘那些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作为一个研究生,偏重的还是科研和理论,学习哪门语言都是其次,我主要说一下我的理解吧。
1.首先你要学会基本的获取数据,不管是爬虫,从网上获取还是别人已给好的数据,其次,你要学会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数据,将数据转化为你需要的格式,方便后续计算处理。
2.学习数理统计,概率论,线性代数,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这些数据分析的理论,数据已经获取,最重要的还是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如何将现有理论应用其中,通过学习型算法发觉潜在的规律才是重点,这也是科研研究的重要方向。
3.得到结果后,要对训练的模型进行整体评估,它的精确略,不足,如何调整参数达到最优等,其次要学会可视化显示出来,图片更能直关的展示结果。
4.至于哪门编程语言,我个人推荐还是python和r语言吧,这两门语言在数据分析和处理方面都不错,而且也比较热,至于软件的话可以使用一下SPSS,也不错,至于平台的话,可以学习一下hadoop,spark等。
总结来说,就是要打好理论基础才是重点,而不是敲代码,纠结编程语言,研究生重要的是理论和科研,多弄成果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