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亚纳海沟8000米以下,究竟有哪些生物能够生存下来?
科学家潜入10000米深的马里亚海沟,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潜水艇下潜到3000米深的时候,发现了章鱼、抹香鲸等一些人类常见的海洋生物。
海底深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是无边的黑暗,经过各国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人们在3700米的地方发现了水螅水母。
很多科学家预测说海底4000米以下的话就不会有生物了,因为压强太大,生物必死无疑。
当当潜水艇不断下潜之后在4700米深度的时候发现了紫色海参。
据说最深的位置距离海平面大约一万一千米。在那里科学家发现了如同海参一样的生物在蠕动。
目前已知的有神女底鼬鳚、马里亚纳狮子鱼、阿米巴虫类、短脚双眼钩虾等。
先来介绍一下海水的深度划分。
深海是指透光层以下的海,一般指海平面200米以下。所以深海这个范围很大,但细分的话还可分为中层带(200-1000米)、深层带(1000-4000米)、深渊带(4000-6000米)与超深渊带(6000-11000米)。绝大多数海洋生物生活在中层带,包括一些通常被划入“深海动物”的物种,比如大王乌贼实际上不是真正的深海动物,它的活动范围一般不超过400米。海平面以下1000米的物种就很少了,因为这里没有阳光,氧气很少,水温低至8℃以下,没有顽强的生命力在这里根本活不下来。
大约在海平面以下3000米的地方,水温已低至4℃,这里已经是哺乳动物能够到达的极限,潜水能力最强的哺乳动物柯氏喙鲸创造了2992米的深潜纪录,差点就突破了3000米。这里主要的动物都是些长相随意的鮟鱇鱼,尖牙鱼、蝰鱼、吞噬鳗等。它们是最具代表性的深海物种。3000-8000米深处多为环节动物和甲壳类,大型动物在这里几乎不见,但仍有一些较大的鱼类能够来到这里,细鳞壮鳕极限潜水深度3500米,葡萄牙角鲨3675米,小鳞犬牙南极鱼3850米,耶氏突吻鳕6945米,克马德克岛隆背狮子鱼7561米,但它们还不是潜水能力最强的鱼类。目前拍到活体鱼类最深的地方是在8178米。2017年8月24日日本探测器在马里亚纳海沟8178米深处拍摄到一种狮子鱼,这种鱼就被命名为马里亚纳狮子鱼(Pseudoliparis swirei Gerringer, 2017)。但比它更深的地方还发现过鱼类。1970年在波多黎各海沟8370米深处发现过一种名叫神女底鼬鳚(Abyssobrotula galatheae)的鱼类,不过被发现时已经死亡。看来鱼类的极限生存深度是8200-8300米。不过单细胞生物和节肢动物还可以再往下一些。
2011年美国一台探测机在马里亚纳海沟10641米深处发现了阿米巴虫类单细胞生物,被确认是世界上最大的单细胞生物。1978年在马里亚纳海沟10476米处设置陷阱成功收集短脚双眼钩虾(Hirondellea gigas),体长只有5厘米,在10917米深处也采集过标本。一万米的海沟里还藏着不少未知生物,但都是小型低等生物,因为营养物质匮乏,氧气不足,压强很大,不足以供养高等生物,所以对于深海动物不用太过恐惧。
世界上最深的地方—马里亚拉海沟 这里的生物如何生存?
马里亚纳海沟是海洋中最深、最黑暗的部分。其最大已知深度为10,911米,比珠穆朗玛峰高2000多米。光只传播到大约1000米的海水中,所以90%以上的马里亚纳海沟存在于完全黑暗中。光线的缺乏创造了看起来不像是来自这个世界的野生动物,必须承认,它们看起来都有点可怕。如深海琵琶鱼。它的名字来源于支撑发光器官的细长背脊,它将发光器官用作吸引猎物的鱼饵。然后它用那些巨大的牙齿来杀死猎物。
马里亚纳海沟底栖生物是水母的一个属。像琵琶鱼一样,这种动物利用生物发光来吸引猎物。穹顶边缘的红色小丝是细小的红色触须,动物用它来推动自己快速穿过水面。
马里亚纳海沟龙鱼 这深海龙鱼是一种凶猛的掠食者,它与中国传说中的龙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马里亚纳海沟小飞象章鱼,它的触须有一排吸盘和两排肉质尖状物用于进食,它们会把猎物整个吞下去!
潜水员曾在千米深的海水中见到过人们熟知的虾、乌贼、章鱼、枪乌贼,还有抹香鲸等大型海兽类;在2000~3000米的水深处发现成群的大嘴琵琶鱼:在8000米以下的水层,发现仅18厘米大小的新鱼种。
2014年12月,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8145米的海床上发现了一种鱼类,这比先前纪录深了将近500米。
参加研究计划的科学家发现的这个奇特生物据信是“狮子鱼”,“当它游泳时,看起来像有个奇怪的卡通狗鼻子背后浮动着湿纸巾。”这种鱼浑身成白色,头大、眼睛小、没有鱼鳞,通常较人类的手掌稍长。
为适应深海环境,深海鱼的生理机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深海鱼的肌肉和骨骼上。由于深海环境的巨大水压作用,它们的骨骼变得非常薄;而且容易弯曲;肌肉组织变得特别柔韧,纤维组织变得出奇的细密。更有趣的是,鱼皮组织变得仅仅是一层非常薄的层膜,它能使鱼体内的生理组织充满水分,保持体内外压力的平衡。这就是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深海鱼也不会被压扁的原因。另外,深海鱼类的眼睛也变得非常奇特。我们常见的金鱼,不仅颜色非常鲜艳,两只眼睛特别大,而且好玩。和金鱼比较,生活在深海里的鱼类,其眼睛结构要比金鱼眼丰富多了。一般鱼的眼睛,多生长在头的两侧,而生活在深海中的鱼,眼睛却长在头部的背部。从正面看,后鱼的两只大眼框,简直就像是竖起来的两只电灯泡。而从上往下看,两只眼睛又像两个大圆圈,占据着头部的“要塞”部位。更有趣的是,这种鱼眼能上下左右活动,其眼球的组织结构和一架望远镜差不多,而且还能自如地调整焦距。奇特的眼睛结构,几乎是深海鱼的一个共同生理特征。
剑射鱼骨头长什么样?
剑射鱼是掠食性鱼类,在其胃部最少发现了12种猎物。乔治·史登柏格(George F. Sternberg)就曾发现了一个长达4米的剑射鱼标本,而在其胃内就仍保有一条长1.8米的鳃腺鱼。那条剑射鱼似乎是在吞下猎物后不久死亡,可能是猎物挣扎时破坏了其器官所致。受伤的剑射鱼或其尸体会是白垩纪鲨鱼(如白垩刺甲鲨及角鳞鲨属)的食物。在一条白垩刺甲鲨的体内就发现了剑射鱼的遗骸。
对于剑射鱼的幼生阶段现时未有资料。最细小的剑射鱼化石包括了一颗牙齿及下颌,个体估计长30厘米。
剑射鱼与其他乞丐鱼目于上白垩纪末灭绝,因为当时西部内陆海道消退。
在捷克发现了可能是全新剑射鱼物种的头颅骨部份。
鲸落故事?
鲸鱼是海洋深处的一个恶霸,经常吃鱼虾。而且鲸鱼的食量很大,每天都有大量鱼虾死于鲸鱼之口,鱼虾们都十分愤怒。但是它们敢怒不敢言,因为鲸鱼太大了!力量碾压鱼虾。
就这样,鱼虾们在鲸鱼的压榨下度过了76年。终于这只鲸鱼来到了自己的暮年,它的力量越来越弱,速度越来越慢。最终这只鲸鱼走到了生命尽头。
鲸鱼的躯体开始下沉,这个现象被一只小鱼看见了,小鱼立马叫来了其他的鱼虾。鱼虾欢快的在鲸鱼周围游着、叫嚷着“鲸鱼死了,鲸鱼死了,鲸鱼终于死了。”鲸鱼吃了我们这么多的同胞,我们终于可以复仇了!于是越来越多鱼虾们都围过来开始撕咬鲸鱼的肉,蚕食鲸鱼的身体。
经过几十天后鲸鱼的身体上的肉大多被吃光,鲸鱼的骨头露了出来。这些鱼虾又叫来了许多吃骨虫,啃食鲸鱼的骨头。又经过几十天后鲸鱼的骨头里的有机物也大多被吃光了,最终只剩下一些遗骸静静的躺在海底。
鲸鱼的这个死亡过程被一个科学家观察到了之后命名为“鲸落”。
马里亚纳的鲸落是什么意思?
马里亚纳的鲸落就是死亡后沉入海底的意思。
“鲸落”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鲸死亡后沉入海底的意思,在研究中,鲸的尸体、坠落的过程以及形成的海洋生态系统等,被生物学界统称为“鲸落”。
鲸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在鲸的家族中,体型最大的蓝鲸体长超过33米,重达170吨以上。
鲸一直有着“海上霸主”的威名,甚至它的死亡也足以成为一场盛大的献祭。如果把深海的海底比作荒漠,与深海热液、冷泉一样,鲸落如同荒漠中的“绿洲”。
首先,鲸沉入海底时,最初尸体上的大量蛋白质和有机物会吸引鲨鱼、盲鳗、甲壳类生物前来,它们以鲸落中的柔软组织为食,如果鲸的体型足够庞大,鲸落上的蛋白质可供这些生物食用4—24个月之久。另外,鲸脂的热量极高,在鲸落被海洋生物们完全吞食、分解的漫长过程中,肥腻的鲸脂包含的能源会细水长流地变成推动海底生态圈运转的“燃料”。
接下来,轮到一些多毛类和甲壳类无脊椎动物登场,这些“机会主义者”能够在短期内适应所处环境而快速繁殖。它们一边从鲸落中获取食物,一边又将其作为居住场所,在这里繁衍生息。
随后,大量厌氧细菌会在鲸落中滋生蔓延,它们进入鲸骨和其他组织,分解其中的脂类,并与海水中溶解的硫酸盐结合产生硫化氢。化能自养细菌则将这些硫化氢作为能量的来源,利用水中溶解的氧将硫化氢氧化获得能量,与化能自养细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重要的能量补充。
最后,当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鲸骨的矿物遗骸又会以礁岩形式成为生物们的聚居地,比如,充满生机的珊瑚礁。
此前,科学家们在鲸落的鲸骨中发现了几种特殊的吃骨虫,它们只寄生在鲸落的骨头中,样子类似于水纹形的荧光棒,它们产下成千上万的幼虫在海洋中漂浮,直到遇到另外的鲸落,然后重新开始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