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明医疗科技董事长孙明旭: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解决临床痛点,而非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来源:【新黄河】
新黄河记者:曹茜
5月21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省”科技工作者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一场。发布会上,山东蓓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明旭讲述返回家乡创业的历程,这位扎根济南的创业者,用17项专利写下一份“家乡答卷”。

服务家乡:累计帮助超过2000名患者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
对于孙明旭来说,山东创业,是基于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从个人来讲,他一直在济南生活和学习,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感情。作为他的学术启蒙地,承载着深厚的情感联结与文化认同。这些年孙明旭在外求学工作,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攻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内心深处,他始终觉得,能够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家乡的发展,尤其是在医疗健康这一民生领域,具有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良好的政策和创业环境为孙明旭提供了施展平台。济南作为家乡,不仅提供了优厚的政策支持,更在产业布局上瞄准了医疗康养等前沿领域,这与他长期研究的神经康复方向高度契合。此外,作为母校的济南大学也给予他启动资金、实验室资源及团队组建的全方位支持,使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应用。
回顾创业历程,孙明旭最大的感受是“创新生态的完善与高效”。在山东,从实验室建设到产品落地,政府与企业形成了高效的协同机制。例如,其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设备从研发到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仅用两年时间,这种速度背后,既有政策“绿色通道”的支撑,也得益于跨部门协作的“保姆式”服务。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通过国际、国内合作,产学研结合,孙明旭组建了一个约30人的跨学科科研团队。团队人才覆盖神经工程、康复医学、信息技术等领域,团队中既有国家级专家,也有充满活力的年轻成员,大家因共同的目标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用实践印证决策。目前企业已申请发明专利17项,产品销售覆盖12省30余家三甲医院,累计帮助超过2000名患者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
“双轨并行”:依托高校开展前瞻性研究、在企业设立“联合实验室”
中枢神经损伤而导致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的恢复和重建一直是神经科学界的难点和热点。目前,我国运动功能障碍的患病率整体仍逐年上升,致残率超过70%,康复治疗方面也存在不足。
孙明旭介绍,在神经康复领域的技术攻坚中,他们始终遵循“临床需求定义研发方向,技术突破重塑诊疗范式”的原则。他带领团队在运动功能恢复和重建领域全力攻关,研发了功能性电刺激康复系统、高性能脑电采集装备等产品。
“以脑卒中为例,传统康复治疗依赖人工辅助,效率较低且难以精准适配个体需求。我们研发的‘功能性电刺激康复系统’则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通过神经电刺激来刺激神经,诱发肌肉收缩,直接控制瘫痪的肢体,从而建立一个电子‘神经旁路’,帮助中枢神经损伤患者重获四肢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孙明旭介绍,脑卒中患者在接受三个月治疗后,上肢活动能力显著恢复,能独立完成手臂屈伸、手掌打开等日常动作。这类案例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解决临床痛点,而非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关于科研成果转化与基础研究的关系,孙明旭认为,二者如同“源头活水”与“江河奔流”。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根基,需长期投入以突破理论瓶颈。而产业转化则是技术价值的最终体现,需紧跟市场需求快速迭代。“为此,我们采取‘双轨并行’策略:一方面依托高校开展前瞻性研究,另一方面在企业设立‘联合实验室’,将阶段性成果转化为产品。”孙明旭说,例如,研究的脑控植入式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最初经过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样机制作,同时开展了两例大动物临床试验,验证后逐步优化系统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探索过程中,他们还拓展出了可以产业化的设备——矩阵式功能性电刺激设备和功能性电刺激室外康复自行车。
此外,“揭榜挂帅”机制有效弥合了产学研鸿沟,企业发布技术需求,高校主动“揭榜”,形成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生态。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基础研究的持续性,又加速了技术落地,使科研真正服务于社会需求。
“科技转化的核心是优秀科研人员、宽容的科研环境和政策保障。我认为,在这三个方面,山东省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创新生态。未来山东省也将涌现出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助力我省的经济建设。”孙明旭说。
见习编辑:樊雨晴 校对:刘恬
本文来自【新黄河】,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汉民族及各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
来一次民族医学大赏:集中了解中医及各少数民族医学的独特魅力。
在我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丰富多样的传统医学文化,除了广为人知的中医,还有众多少数民族医学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中医,以其深厚的理论基础著称。它依据阴阳五行学说,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中医的中药方剂千变万化,千人千方,通过不同药材的配伍来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例如,人参补气、当归养血,针灸更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像针刺合谷穴可缓解牙痛等。
藏医有着独特的“三因学说”,认为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物质。藏药取材于青藏高原独特的动植物及矿物,如冬虫夏草。藏医的尿诊别具一格,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泡沫等情况来诊断疾病。
蒙医以“三根学说”为理论核心,即赫依、希拉、巴达干。蒙医擅长正骨疗法,其独特的手法复位和夹板固定技术,对于骨折等骨科疾病有着很高的治愈率。而且蒙药的炮制和应用也有独特之处。
维吾尔医强调四大物质学说,在治疗疾病时注重调整气质平衡。维吾尔医的药材多来自新疆当地,如孜然等也被用于药用。其传统的食疗方法也是一大特色。
回族医融合了阿拉伯医学和中医的特点,在养生保健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如回族的清真药膳注重食材的选择和搭配,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壮医以“三道两路”理论为基础,壮医的药浴疗法闻名遐迩。通过多种草药煮水进行药浴,可起到祛湿解毒、舒筋活络的作用。
苗医的“四大筋脉”理论体现其对人体经络的独特认识。苗医擅长使用草药,而且有独特的外治法,如苗药贴敷治疗跌打损伤效果显著。
瑶医则以“盈亏平衡”理论为指导,瑶医的庞桶药浴是其特色疗法,对多种疾病有着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这些民族医学都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各自的特色反映了各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传承,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传承发扬。
总结:
我国的中医和各少数民族医学都有着独特的理论、疗法和用药特色,它们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了解这些民族医学的特色,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我国医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有助于我们在现代医疗中借鉴和传承这些宝贵的经验,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问答
医疗元素是什么?
医学文化元素是从元素角度研究病因,治疗用药及保健方法的医学科学分支。这是随现代医学,药学,营养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与量子生...
临床医学的企业文化?
临床医学院文化是临床医学院的灵魂和精神财富,具有导向、激励、凝聚等功能,搞好文化建设是临床医学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临床医学院要在注重资金、设备等硬...
中医是属于科技范畴还是文化范畴?为什么?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至宝,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医涵盖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是多学科的精化。是人们遵重自然改造自然的产化,它提高了人们的寿命,促进了经济的发...
求比较全面介绍古希腊罗马生物医学方面的文化和历史,包括...
[最佳回答]这本书的第17页开始就是介绍古希腊罗马的医学史如果是不那么系统的介绍,
你认为中医是文化还是医疗技术,为什么?
懂透中医的人,认为中医是医疗,与中华文化分不开。糊涂的人认为中医是文化哲学,甚至玄学。医,治病救人的技术活。但他不是凭空而来,有理论根据。中医与中华...
如何理解让中医退出现代医疗体系回归传统文化?
治未病,只是用一种体面的方式来承认中医根本不擅长‘’治已病‘’的说法。回归传统,只是用一种委婉的方式承认今天的中医(传统中医)普遍都是饭桶罢了。想独...
其实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医疗拔罐。中国拔罐里约走红表明()A....
[最佳回答]A不合题意,说法不体现材料的主旨内容;B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创新;C表述错误,不同民族文化逐渐走向融合说法错误,应该为相互融合;D符合题意,中国...
汉朝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汉朝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更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麻沸散。数...
中医药传统文化内容?
中医药传统文化从一开始就以宇宙和生命的内在统一性为出发点,是一种源头型的文化,未来所做的一切都只能是对这一源头思想的肯定与发扬。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
事业单位A类B类C类D类E类有什么区别?都考啥-民宿酱的回答...
事业单位笔试科目分为五个类别:综合管理类(A类)、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中小学教师类(D类)、医疗卫生类(E类)。考试内容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