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春”,一个小贩的死,为何成了点燃中东的星星之火?
走在突尼斯的街头,每个人都要捂紧钱包,尤其是外国游客,更要时刻注意周边的情况。
因为这里的恐怖袭击事件,几乎是层出不穷。
当然,这在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也属于常事,但是,突尼斯的情况急转直下,却是因为一场被称为“阿拉伯之春”的革命。
那是2010年12月7日,一名叫布瓦吉吉的26岁年轻人 ,在突尼斯的政府门口,用一桶汽油浇灌全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谁也没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的死,竟然是燎原的星星之火,间接地推动了突尼斯的现状。
布瓦吉吉为何要自焚?又缘何影响至整个国家呢?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绝望底层人,改命还是接受现实
“这是我用借来的200美元购进的货物,还没开始卖呢,能不能放过这一次?”
2010年12月,布瓦吉吉看着再次被城管没收的货物,顾不得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自尊,苦苦哀求道。
而结果却一如既往的残酷:“不允许摆摊,是总署下达的命令,我们只是奉命行事,劝你最好听从指挥。”
城管收拾得干净,没给布瓦吉吉留下任何货物,同时,也带走了他最后的生活希望。
布瓦吉吉全名“穆罕默德·布瓦吉吉” ,父亲早年病逝,母亲改嫁叔叔,但一共六个孩子的“衣来张口和饭来伸手”,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为了还债,也为了让弟弟妹妹们上学 ,未成年的布瓦吉吉辍学摆摊,但是,起早贪黑却没有换来欣欣向荣的生活,反而越来越跌入生活的低谷。
究其原因,除了全部收入补贴家用,还有日复一日的城管检查。
一开始,布瓦吉吉被逮到后,好说歹说后罚款在日常流水之下, 但后来,城管的胃口越来越大,别说一天的收入,甚至一个月也会被尽数吞下。
十年期间,他学会了各种各样逃避城管检查的方式,但除非不想赚钱,否则一去人流量多的街口,就会被神出鬼没的对方逮住。
总而言之,布瓦吉吉的收入每况日下, 甚至到最后都要借钱进货,但无奈仍被不依不饶的城管扣下,甚至连车子和电子秤都被砸烂。
终于,他一直以来紧绷的弦,终于断了!
2010年2月7日,布瓦吉吉购买汽油,到政府门口前哀求总督能归还货物, 但一直无人问津。他将汽油倾倒在自己身上,擦亮了火柴,霎时间被火苗吞噬。
可是,直到布瓦吉吉痛苦地倒在地上,躲在窗户后面的总督才派人将其送到医院,却为时已晚,他已经病逝。
总督一脸轻松:“好在死在医院,而不是政府门口,不然收不了场呢!”
然而,布瓦吉吉的死讯传来,却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一些年轻人,纷纷走上街头进行抗议,而后这些行动,由这个小城市,扩散至突尼斯的首都及其他地方。
一点星火,却能够燎原,而且不少抗议人士都是带着必死的决心,完全不受警察和当地政府的施压。
原因就是,这些抗议人士对布瓦尼尼感同身受 ,而且,布瓦尼尼的去世,或许就是他们的明天。
这也是突尼斯底层人士的一生。
国家兴亡百姓最苦
与不少中东地区的国家一样,突尼斯内的政党争名夺利,却无人真正关心人民,而那些只停留在口头上的演讲词,也根本无法掩盖逐渐凸显的民生问题。
这也导致了一个国家中,越是基层的官职,越尸位素餐 。
这才有了布瓦尼尼屡次被城管苛收的现象,而底层的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因此,突尼斯的抗议活动一旦被掀起,便成燎原之势, 甚至西方世界也插手,给这场由“国家发展不平衡和执法人员粗暴执法”所引发的骚乱,冠以“阿拉伯之春”的美称。
然而,他们的争取,却没有换来想要的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先是,时任突尼斯总统本·阿里 出逃,后应了美国政府的意思,建立所谓的民主阵营,却没有任何一个“出头鸟”愿意挑起改变突尼斯实际问题的重担。
以至于如今,突尼斯的经济发展停滞、政府负债高、货币贬值,人民生活水平急速下降,国家影响力更是下跌超过50个排名。
2023年初,突尼斯更是被传出“奶荒”等基本消费品短缺的问题。
因此,突尼斯人民从刚一开始将布瓦尼尼奉为“英雄”,后变成认为是他的粗暴行为,导致了如今的苦果,甚至谴责其家人,以至于对方不得不移居海外。
我们无法评论布瓦尼尼的行为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只是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好一点,从未想过后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而且,埃及开罗大学教授也表示:“革命大部分动因是民众掀起的,但之后却被西方国家利用了。”
或许摧毁一个秩序很容易,但要想恢复或者重建一个符合多数人利益的秩序 ,却难上加难。
如今,突尼斯仍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救赎之道,希望当地人民能早日心愿得偿。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1.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06973299259998734/?channel=&source=search_tab
2.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00583949146391044/?channel=&source=search_tab
“阿拉伯之春”,一个小贩的死,为何成了点燃中东的星星之火?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2月的突尼斯并不寒冷,然而一名失落的小贩,却没有在地中海南岸的阳光中感受到一丝温暖
这位小贩名为穆罕默德·布瓦吉吉 ,年仅26岁的他,刚刚失去了自己的所有货物,正失魂落魄地行走在街道上
他不知道自己要前往何处,也不知道怎样捱到明天,为了凑够做生意的本钱,他已经欠下了一大笔债
而家里不仅无法帮助自己还债,父母的生活费、弟弟妹妹的学费,也全都仰仗自己每月摆摊赚来的一百多美元,他闭上眼睛,开始回忆起自己短暂且悲惨的一生
在三岁时,他的父亲就因心脏病离世,为了讨生活,布瓦吉吉的母亲改嫁给了亡夫的弟弟,而叔叔虽然对自己很好,然而这个家庭有六个孩子,贫穷,贯穿了布瓦吉吉的整个童年
随着弟弟妹妹慢慢长大,小家庭的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养活弟弟妹妹,布瓦吉吉不得不辍学打工,可是那时的突尼斯人力过剩,没有一家正规单位愿意接收这个十几岁的辍学少年
走投无路之下,布瓦吉吉只能走上城市街头,成为一名与城管斗智斗勇的流动摊贩
摆摊的日子很艰辛,但至少能看到希望,布瓦吉吉每日起早贪黑地进货卖货,同时在城管到来时跑路走人
有时候也会走霉运,被城管没收货物,可是年轻的布瓦吉吉看的很开,每次被城管抓住以后,他都会笑嘻嘻地讨价还价,然后若无其事地再次出现在城市街头
可是生活并没有因为他的努力而变好,日子一天天过去,布瓦吉吉的收入没有增长,但当地城管的胃口却越来越大
因为赚来的钱都补贴给了家用,布瓦吉吉摆了整整十年地摊,也没攒下来本钱,依然只能靠借钱进货以维持生意
2010年12月的一天,布瓦吉吉拿着刚刚借到的200美元,买进了一批全新的货物,可是连一单生意都没做成,城管就闻风而至,并以没有执照为由,没收了他的全部货物
这本不是一件大事,十年来,布瓦吉吉早已习惯被城管敲诈勒索,可是此时的他正处在人生低谷
妹妹刚考上了大学,正是急需用钱的时候,而自己的生意不仅越来越难做,这次被没收货物之后,光是借款利息都是个大麻烦
他在家一夜不眠,决定去找城管交涉,第二天,布瓦吉吉推着空空如也的果蔬车找到了城管,希望自己的讨价还价能多少要回来一点货物
然而他却没想到,早已嚣张成性的城管这一次不仅没有“饶恕”他,在一个中年妇女的带领下,几名政府人员还当众对他进行了殴打与羞辱
饱受屈辱的布瓦吉吉,看着已经被破坏的七零八落的车子和电子秤,决定直接找当地总督做最后的尝试
为了引起总督的注意,他放出狠话,如果没有人见他,那他就自焚,然而结果显而易见,总督并没有在意这个小小的恐吓,布瓦吉吉吃了个闭门羹,上演了故事开始时的那一幕
当布瓦吉吉从回忆中醒来时,他似乎想明白了一切,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了,再这么活下去,身背债务的自己不仅不能再帮助弟弟妹妹,还会成为家庭的拖累
既然总督不怕自己的恐吓,那么自己就死给他看,自己死了之后,家人至少不会被债务困扰,至于总督会怎么样,布瓦吉吉认为,自己的死多少会为当地带来一些改变
在想通了之后,布瓦吉吉加快了脚步,他捏紧了口袋里最后一点钱,而目的地,是当地的加油站
在做出这个决定的那一瞬间,布瓦吉吉似乎认为自己是一个小丑一样的英雄,一个堂吉诃德一样的“勇士”
然而他绝对不会想到,他的这个决定改变的不是一个小城的命运,而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方向
事态失控
在总督拒绝布瓦吉吉的一个小时后,这个26岁的年轻人拎着汽油桶回到了政府大楼门口,而这一次,他的目的是履行“诺言”
阳光下的黯淡火光并没有打动总督,他看着在窗外自焚的布瓦吉吉,挥了挥手,让手下的人赶紧把他拉走救治,好显得自己体恤民情
总督的手下很快告诉他,布瓦吉吉已经被送到医院了,但能不能活下来是未知数,总督并不关心布瓦吉吉的死活,反正死也是死在医院里,而不是政府门口
然而之后的事态却出乎他的意料,严重烧伤的布瓦吉吉被拖走没多久,一大群“布瓦吉吉”就出现在了政府大楼门口
总督跟手下说,这一定是境外势力 捣鬼,然后要求当地警察赶紧驱赶这些暴民
可是一些耐心的警察在了解抗议人群的故事之后,却犯了难,这一大群“布瓦吉吉”,其实都是有着相同遭遇的苦命人
他们被失业与饥饿困扰的太久了,布瓦吉吉的凄惨结局,也让他们对未来彻底失去了信心
一些警察建议总督,应该选择一个温和一些的处理方式,但是总督早就被权力腐蚀,不管警察怎么说,他的回答只有一句“重拳出击”
无奈之下,警察只能试图用催泪瓦斯驱散前来抗议的年轻人,可是抗议者连死的觉悟都有了,区区催泪瓦斯几乎毫无作用
就像布瓦吉吉的故事,引发了最初走上街头的人的共鸣一样,在整个突尼斯,无数的年轻人,都在“布瓦吉吉”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小城市的故事借由互联网快速传播了出去,自焚事件发生十天之后,抗议的浪潮已经从这座临近地中海南岸的小城传到了突尼斯的首都
当大批抗议人群走上首都街头之后,不仅傲慢的总督彻底慌了,时任突尼斯总统本·阿里 也彻底坐不住了
在收到总督最初的报告时,本·阿里表示抗议人群都是极端分子与外国的雇佣军,如果国民再跟着这些人闹事,将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可是当事情越闹越大之后,本·阿里的态度开始转变,为何?因为他自己,其实是最清楚突尼斯那群官员是什么样子的人
虽然突尼斯并不属于中东地区,但这个身处阿拉伯世界边缘的国家,也拥有一位“中东强人”式的领导者
自1987年以来,本·阿里已经在这个小国家做了二十多年的独裁者,这个国家从上到下无数大大小小的官员,几乎都由他一手提点
本·阿里很清楚自己的任人唯亲会让官场环境恶化,贪污腐败滋生,然而他也很清楚,自己的权力也同样来自于这群臭鱼烂虾
为了获得手下人的支持·,过去的他对于国家内的种种腐败视而不见,可是如今问题已经彻底恶化,他不得不做出改变
茉莉花革命
就在突尼斯抗议人群走上街头的第三天,本·阿里就顶不住压力开始软化,他免职了突尼斯通讯部长以及多个省份的总督,并公开承诺,将会重点解决年轻人失业问题,为突尼斯带来改变
然而本·阿里低估了突尼斯人的怒火,在数十年的忍耐之后,突尼斯人已经受够了毫无希望的生活
总统的退让,反而让他们第一次认识到自己也能改变现状,抗议人群没有接受总统的条件,并开始将怒火转移到总统身上,他们要求本·阿里下台,将政权还给突尼斯人民
本·阿里这时候彻底慌了,他开出了条件,但是人民不接受,他命令军队驱散人群,但是军队不愿意向民众开火,他求助于自己的手下,但是自己的手下都在担心会被杀鸡儆猴
最终,本·阿里仅仅坚持了两个星期,就彻底崩溃,选择抛弃妻小,结束23年的独裁统治,只身逃往沙特阿拉伯避难
茉莉花是突尼斯的国花,在本·阿里出逃以后,暂时获得革命胜利的人,开始将这次革命称之为茉莉花革命
然而茉莉花革命仅仅是阿拉伯之春的序幕,对于突尼斯的抗议者们而言,他们之所以走上街头,最重要的原因,是从自焚的布瓦吉吉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然而令无数中东统治者胆战心惊的是,在突尼斯人走上街头之后,本国国民又从突尼斯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更加恐怖的是,政局稳定且旅游业繁荣的突尼斯,实际上已经是阿拉伯世界中条件比较好的国家,对于那些中东阿拉伯国家而言,布瓦吉吉的悲惨生活,甚至是值得羡慕的对象
因此,当茉莉花革命的视频以及本·阿里出逃的消息传到中东之后,无数的“布瓦吉吉”同时行动了起来
从利比亚到埃及到叙利亚再到也门,整个阿拉伯世界全都因为一个小贩之死而沸腾起来
不过在汹涌的民意背后,阿拉伯之春之所以能席卷整个中东世界,既同过去半个世纪阿拉伯人民遭遇的一切不无关系,也与革命背后多股势力的暗流涌动联系颇多
在阿拉伯之春背后,哪些故事早就埋下伏笔,哪些势力早就蠢蠢欲动,关注历史微鉴,我们下期再见
阿拉伯之春,究竟是什么来头?西方民主的一败涂地!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糖葫芦
编辑|t
2010年12月17日,一名突尼斯的小贩来到当地市政府的门前点火自焚。随后,大火迅速将他的身体吞噬殆尽,无数的民众都目睹了这一切。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这次看似偶然的自焚事件,居然会在突尼兹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引发一场史无前例的“颜色革命”。后来,这场颜色革命通常会被人们称为“阿拉伯之春”。
尽管阿拉伯之春的政治风暴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但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尝试着从各个角度来解读这场突然爆发的政治运动。
不少人都认为,阿拉伯之春表面上看上去是一次我主的运动,但实际上是却将西方民主政治的虚伪和邪恶和裸裸地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那么,“阿拉伯之春”为什么会突然之间爆发呢?这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又为什么会迅速点燃整个阿拉伯世界呢?它对于如今的阿拉伯国家政局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阿拉伯之春”中的民众)
接下来,就让我们慢慢地道来。
美帝国的“移祸之计”
与当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乱局一样,阿拉伯之春本质上也是一场由美国人在背后秘密导演的“政治闹剧”。
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虽然被美联储和美国政府联手化解了,但这场金融危机仍然给包括突尼斯在内的阿拉伯国家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在此之前,与北非的阿拉伯国家突尼斯和埃及都相继选择了与西方国家合作进行经济开发。埃及甚至为了方便投资,直接让自己的货币与欧元挂钩。
(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
这些大胆拥抱西方国家的举措,在太平年月里固然会促进本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但在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着整体性金融危机的时候,这些合作项目就成了套在阿拉伯国家脖子上的绞索。
为了能够尽快度过经济危机带来的持续影响,许多阿拉伯国家只能选择在石油价格上为自己争取一点利润。但这种举动无疑是动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蛋糕。
对于美国人来说,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是不是尊重本国人民的意愿,这其实并不重要。只要这些阿拉伯国家能够持续不断地为他们输出低价石油,美国就愿意支持这些国家。
(驻扎在油田附近的美军部队)
但如果这些阿拉伯国家企图用石油资源来对抗美国及美元体系所带来的风险时,那美国人就会立刻动用自己的一切手段来颠覆这些国家的政权。
另一方面,经历过2008年经济危机的美国社会也变得空前撕裂。美国政府非常需要一套共同的价值观来凝聚起整个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向阿拉伯国家输出民主政治制度”就成为了美国政府的绝佳说辞。
从2009年开始,CIA麾下的特工们就不断在包括埃及、突尼斯、利比亚、也门在内多个阿拉伯国家活动。一旦时机成熟,这些国家的“至暗时刻”也就到了。
(进入中东地区的美军部队)
由“茉莉花”引发的革命
穆罕默德.布瓦吉吉是北非国家突尼斯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商贩。由于学历不高加上技能匮乏的缘故,布瓦吉吉与家人的生活一直都非常艰难。
2010年12月17日,布瓦吉吉用从别人那里借来的200块钱进了一批新的货物。但还没等他开始卖货,一名女政务官就给布瓦基吉开出了罚款单。
在罚款的过程当中,女政务官还打了布瓦吉吉两个耳光。这让布瓦吉吉感到备受羞辱,是他只能拿着剩下的钱购买了一桶汽油,前往当地的市政府门口自焚。
(悼念布瓦吉吉的活动)
布瓦吉吉自焚的消息很快就成为了突尼斯的热点新闻。但恐怕连布瓦吉吉自己都不会想到,他的一个举动居然让美国人找到了颠覆突尼斯政权的好机会。
很快,大量的突尼斯人就拿着他们的国花茉莉花走上了街头,要求政府为布瓦吉吉和他的家人给出一个公道的说法。
随后,游行的人群又打出了新的口号和标语要求当时的突尼斯领导人立刻下台,实行更加“自由”的经济政策。
(政治运动中混乱的街头)
突尼斯的领导人也看到这种熟悉的标语立刻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然而,此时由美国人策划的“茉莉花革命”已经传导到了突尼斯全国。
各地的民众在网军的煽动之下走上街头反抗政府与警察。这场本来是为了布瓦吉吉争取权利的游行活动最终演变成了激烈的暴力冲突事件。
随后,这场所谓的茉莉花革命又波及到了突尼斯的邻国埃及。已经领导了埃及几十年的政治强人穆巴拉克在这场政治风波中被迫下台。
(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
在除去了穆巴拉克这个心头大患之后,美国人又将贪婪的目光对准了同样出产石油的利比亚。由于利比亚的领导人卡扎菲多年以来对美国和西方集团极为不恭敬,美国人早就想找个机会干掉他了。
在美国人的煽动之下,许多利比亚人打着“争取民主,争取自由”的口号要求卡扎菲下台。游行人群很快就和卡扎菲手下的军警人员爆发了冲突。
这个时候,由美国人出钱资助的利比亚反对派武装也粉墨登场。他们在利比亚境内一路攻城拔寨,直接将战线推到了卡扎菲的老家苏尔特。
(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
最后,卡扎菲被反对者从苏尔特的一个下水道里揪了出来。在遭受了几小时的虐待之后,卡扎菲最终被人处死并暴尸街头。
与此同时,也门、伊拉克也爆发了激烈的政治冲突。反对派成员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打出了所谓自由的口号。而一些伊斯兰教极端势力更是趁机崛起占领了大片土地。
对于阿拉伯人民的生计,美国人是毫不在乎的。在成功搅乱了这些国家的政治局势之后美国人立刻趁乱攫取了大量的石油。
(内战中的也门居民)
而后,这些被美国人抢来的石油又通过美军在北非和中东的各个军事基地源源不断地运回了美国本土。
在完成了自己掠夺石油的目标之后,那些原本受到美国支持的阿拉伯政客就立刻被美国给抛弃了。留给他们的只有恐怖的杀戮与无休无止的混乱……
(驻扎在中东地美军部队)
漫长的“阿拉伯之冬”
当今天的人们回过头去看曾经的“阿拉伯之春”时,或许大家都会产生一些共同的感悟:这些国家的人民本来可以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但美国人却断送了他们的未来。
“阿拉伯之春”的这个称号最初就是由西方媒体提出来的。由于美国和西方集团在如今的舆论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权,这个称号逐渐成为了那段政治乱局的代名词。
对于普通的阿拉伯民众来说,当年的混乱局面绝对算不上是“春天”。在经历了那场乱局之后,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地的政治局势都经历了长期的动乱。
(伊拉克境内的美军)
在阿拉伯之春后,伊拉克境内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迅速崛起。伊拉克政府军更是与各大反政府武装在各个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交战。整个国家都被打成了一片断壁残垣。
同样经历过动乱的也门和利比亚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虽然内战在某种程度上被平息了下去,但政府对本国政治的控制率一直都非常有限。在基层的社会中,政府的政令基本起不到任何效果。
如今的埃及虽然又迎来了一个军人出身的政治强人塞西,但埃及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这个国家仍然没有从当年阿拉伯之春的阴影中走出来。
(正在与警察对抗的示威者)
2016年,伊拉克领导人在谈及所谓的阿拉伯之春时将其比喻为“残酷的冬天”。这个说法立刻引起了许多阿拉伯国家民众的共鸣。
美国和西方集团将他们精心策划的这一系列悲剧称为阿拉伯之春,但几乎从来没有人就此征询过阿拉伯人民的意愿。这场春天只是属于西方集团的,而阿拉伯人民则被迫要承担漫长且寒冷的冬季。
有意思的是,在阿拉伯之春中被颠覆的大多数阿拉伯政权都是由当地民众选举产生的。也就是说,美国人打着自由和民主的旗帜,推翻了一些由民主程序产生的政府。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这场闹剧般的阿拉伯之春,也立刻让美国和其倡导的所谓民主价值观沦为了一个彻底的笑话。
从此以后,没有人再愿意去相信美国人的那套普世价值观了。因为所有人都能看得清楚,即便是美国人自己也不相信他们所宣传的那些东西。
当今国际社会的游戏规则说到底还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对于绝大多数的小国来说只有当它们足够强大的时候,它们才有权选择自己所喜爱的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
(“阿拉伯之春”中的示威人群)
否则,“独立”对于它们来说都只是一种奢望。而历史也并不会垂怜每一个在苦难中挣扎的民族。只有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民族才能走出黑暗的深渊。
未来人类的发展道路上必然还会充满了各种的挑战与风险。但当风雨过后,这个世界也一定会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下去。
因为由美国主导的霸权主义体系已经成为了被人唾弃的标靶,随着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与崛起,这一套旧有的世界秩序必然会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中。而这个世界也将因此走上和而不同的道路。
参考文献:
What is the Arab Spring? How did it start?
The Arab Spring at Ten Years: What’s the Legacy of the Uprisings?
The unfinished business of the Arab Sp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