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一学校将学生10部手机收缴并在学校大会上公开砸到冒烟,你怎么看?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感谢“美蛙英语”的邀请!
老穆首先表明立场,支持学校这样的决定!
手机之于学生的危害性,不亚于猛虎!老穆曾经有个学生,就是因为沉迷于手机游戏而退学在家。
说句公道话,手机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学生玩手机没有度,且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倘若不加以制止,孩子很有可能就此“沉沦”。
有不少高中学校,只要发现学生偷玩手机的,直接开除!
如此看来,销毁手机,处罚还算是轻的了。
事件概要
时间:10月14日,
地点:安徽淮南凤台古城中学
人物:学生、老师
起因:学生在校偷玩手机,被学校没收。
经过:在学生大会上,校方公开砸毁学生手机,有手机被砸到冒烟,一共销毁了不到十台手机。
校方曾事先和家长签协议,禁止手机进入校园,违者将被销毁手机。
结果:引发人们的热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一)教育部明确规定,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
教育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治实施计划》,其中就有这样一条规定:
严禁学生携带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进入教室,带入学校统一管理。
(二)学生玩手机,有哪些危害呢?
【1】学生玩手机,不仅影响学生的视力,还耽误学习,必须禁止入校园!
【2】学生玩手机,大都玩游戏,一旦沉迷于游戏,对学生的成绩将造成很大的影响。
【3】手机上的交友软件较多,万一学生被骗,怎么办?
【4】学生万一利用手机看一些不健康内容怎么办?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习成绩,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学生私藏手机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化,着实让校方感到头疼。
尽管学校三令五申不得带手机进校园,但还有学生不听劝说,置校规于不顾,私自携带。
学生藏匿手机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藏在鞋底、藏在电瓶车里、藏在风衣里、从墙头扔过去……
因此,学校必须要严查!不仅进校查,还要进宿舍查!直到所有学生都不带手机为止!
(四)作为家长,要管控好自家孩子,莫要让孩子带手机进校园。
同时,家长也要控制学生零花钱,防止学生私自买手机,或租手机。
【结束语】学校的做法,也是无奈之举,倘若再不严加管教,恐怕毁掉的,就不是手机了,而是学生!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你们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作为老师,我的看法就是:砸的好!我相信,随着网友越来越理性,我相信越来越多的网民会认可这一做法。
对于这个事件,有几点需要注意:
1、安徽淮南古城中学,是一所全日制民办学校,我觉着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民办学校,校长承受的上级压力会小一些,也不会为自己的前途考虑,所以对待这个事情上,能够更加强硬,这也是很多人认可民办学校的原因,因为民办学校的管理,更加严格,砸手机是小,学校还可以开除、劝退学生,而公办学校,做事则会畏手畏脚,不是学校不想去这么管理,而是不敢这么管理。
2、砸手机并非盲目,而是有协议保障的:该学校校长解释,学校历来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而且和家长签过协议:进入校园的手机,就会被销毁。所以,这一做法,可以得到家长的谅解,也会减少很多麻烦。
3、“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实,关于当众砸手机这件事,任何一个校长都知道这件事可能会面临的舆论压力,而该学校校长则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有争议的方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获得越来越多人的支持,从舆论方面看,这一次大众对于学校的这一行为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学校也借此做了一次宣传。
对于学校当众砸手机的问题,一直都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是争议点无非就是两点:
1、这种行为是否涉嫌违法?这是最值得争议的一点,因为按照有关法律,这可能涉嫌故意毁坏他人财物,即便是学校有相关的协议规定,但是协议不能违反法律,如果有学生或者家长执意追究责任,那么学校可能就会惹上麻烦。
2、这种教育行为是否对学生有利?有人认为,教育学生,应该言传身教,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问题,会不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所以,有专家建议:学校发现学生带手机,可以由班主任保管,而不应该当众销毁。但是,这显然没有站在学校的角度思考问题:
1、班主任保管学生手机,就要承担责任,如果手机丢了应该如何办?这不是不可能,因为学校办公室属于公共场所,经常人来人往,办公室丢东西,也不是没有的事情,如果丢的是自己的东西,可以自认倒霉,但是如果是丢了学生的手机,我想班主任可能就很难接受赔偿了。
2、班主任保管手机,无法震慑学生:虽然手机有丢失的危险,但是多数学校都还是采取班主任保管手机的措施,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方式软弱无力,往往是把学生手机交给家长,第二天学生就能把手机带到校园。
所以,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坚决支持学校当众销毁手机的措施,这种措施最直接有效,这也符合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利益,只是因为背后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学校也可能会因此惹上麻烦。
对此,你怎么看?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最近我同办公室的一个大姐正为她家儿子着急上火呢。都高二了,被学校惩罚,回家反省一个月,你说高中那么紧张的学习,反省一个月,估计再回去就更什么也学不会了。急的大姐不行,四下里找关系,想赶紧给孩子复学。
这孩子这次被学校勒令回家反省也是因为手机。
孩子所在的高中有规定,不允许带手机。但是孩子们都是住宿生,还有离家很远的孩子,没有手机和家长联系一下也不是很方便,于是就把政策放活了一点。手机可以带到学校,到校后必须教交给班主任,由班主任保管,放假时才可以给学生。
同事家的孩子,也上交了手机,却趁班主任不在办公室的时候,又偷偷拿回来了。晚上玩手机玩没电了,就去学校的小超市去充电,小超市老板还算明智,没有赚孩子的昧心钱,直接把孩子给举报了。事情就这样暴露了。于是给同事家孩子回家反省一个月。
因为他不但违反规定玩手机,还去老师的办公室进行偷盗行为,虽然偷的是自己的东西,但是性质恶劣。于是给的处罚也严厉。回家反省一个月。这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这处罚也真要命,急的同事不行。搁谁谁也着急。可是孩子却不着急,说大不了就不念了!
哎!手机的魔力远远大于学习的诱惑力。可以不上学,但是没有手机却不行。这就是现在很多痴迷手机游戏孩子的内心想法。
从这点来看,安徽淮南学校将孩子们的手机没收,然后集中销毁,行为虽然有点过激,但是对于这些玩游戏痴迷的孩子,还是能起到杀鸡骇猴的作用。我觉得绝大多数的家长是会拥护学校这样的决定的。
不斩断孩子对于手机的依赖,孩子根本就不会安心的学习。
现在很多家长一谈到手机,就觉得手机害了很多自己的孩子。你说是手机害了你的孩子,觉得手机是造成你孩子学习不好的主要因素。
其实我想说的是,手机并不是造成你孩子不好好学习的罪魁祸首,不自律是造成你孩子学习不好的罪魁祸首。
现在你说从大人到孩子,谁不玩手机,就算是那些学霸,你能说他没有玩过手机吗?那也不现实呀。孩子们别管学习好赖,都会多多少少的玩手机。与手机完全绝缘的孩子很少。
但是普通孩子和学霸直接的差别就在这里,人家学霸学习累了,玩会手机,放松下,使大脑得到休息后,就会更加专注的学习。放下了手机,就会全身心的去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他们做什么事情都非常的专注,投入。该学习了就放下一切杂念好好学习,该放松了,就痛痛快快的玩一会。而很多普通的孩子,他们一旦玩上了游戏,就会痴迷其中,放不下,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不学习,只迷恋游戏。他们做不到自律,只会放纵自己的情感,沉迷其中,所以手机不是罪魁祸首,游戏也不是罪魁祸首,管不住自己才是造成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
即使学校有规定,不许带手机来学校,但是他们宁肯冒着被老师发现的危险也要带着手机,是他们不像学霸那样能够果断地约束自己。他们做不到自我约束。那么就要靠外界的约束。
在家估计家长的威力不行。很多孩子的家长,也强制不让孩子玩手机,但是管不住,家长容易妥协。家长管不住,那么就让学校代替你管束孩子吧。
如果我是孩子的家长,我举双赞成学校的举动。这些偷偷带手机来学校的孩子,对于手机的依赖性已经很强了,再不限制,那么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这是家长想要的吗?如果不是,那就支持学校的举措。既然签订了协议,不许带手机来学校,被学校搜到了,那么学校给予什么样的惩罚都要接受。斩断孩子的念想,培养孩子的自律,慢慢地静下心来才可以学习。否则的话,孩子是学业堪忧。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大家同意我的观点吗?分享下您的看法吧。
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为何会解体?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吗?
实际上,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解体早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有了苗头,一次世界大战不过是最后的导火索。
自从法国大革命以来,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暴烈的新思想立即传播到了整个世界,民族主义的核心价值在于民族自决原则,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应该争取独立建国的权利,这对于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这种多民族国家来说,是极为致命的,这使得这些大帝国瞬间丧失了统治合法性。
(奥匈帝国民族分布图,主体民族奥地利日耳曼人不过才占比23.8%,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
正因如此,奥地利帝国的首相梅特涅才会如此致力于维持君主间的神圣同盟,压制所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等革命思想的原因。
他深知单一民族的法国也许可以追求民族主义,但是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奥地利帝国,民族主义的泛滥是致命的。他直接会导致奥地利帝国内的各民族寻求自治主张,并通过暴力脱离帝国统治,进而导致帝国的解体。
梅特涅主张,所有君主应对彼此之间的争端保持克制,不应片面追求国家利益,而应构建一个神圣同盟,保障君主这个利益集团的阶级利益。因为一旦战争的幅度扩大,势必会削弱各国的君主统治,从而让革命派、民族主义者和共和主义力量壮大,进而推翻君主的统治。
(奥地利帝国首相梅特涅,他倡议的神圣同盟将奥地利帝国的覆灭推迟了一个世纪)
这就是梅特涅为何如此反对拿破仑的原因,拿破仑的征伐破坏了各国君主的统治,他宣扬的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更是致命的。
梅特涅体系一直维持了多年,直到拿破仑三世的胡乱作为和德国的崛起,期间,他大大阻止了民族主义的扩散,维持了欧洲的大体和平70多年。
但是这种体系到了19世纪末已经逐渐分崩离析,一方面是德国的崛起这一民族主义大事件,直接改变了欧洲的均势格局,造成了对抗,另一方面,俄国的盲目扩张也触怒了英国,随着君主间冲突的加剧,神圣联盟已经土崩瓦解,而一战就是最后的一根稻草。
(土耳其最终也走向了民族主义独立建国)
一战期间,由于各国拼尽全力的斗争,使得各国政府皆元气大伤,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由于战争原因,国力损伤巨大,财政入不敷出,这使得这两个国家再有没有能力维持对其他民族的武力镇压,各地区纷纷独立,各民族独自建国已经势不可挡。
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特点在于,他们的主体民族的人口占比从没超过一半,
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都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强国,然而这两个国家最终都以解体而告终,庞大的奥匈帝国分裂成了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后来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南斯拉夫一分为六;而奥斯曼帝国更是分解成了土耳其、沙特等十几个国家,遍布如今的东南欧、中东与北非等地。
奥匈帝国当时总面积在欧洲仅次于沙俄与奥斯曼,人口仅次于沙俄与德意志,国土辽阔而且资源丰富,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农产品与军工业产品生产和出口国,是列强之一。奥斯曼帝国也比较类似,奥斯曼帝国横跨三大洲,统治着上百个不同民族国土跨度巨大。
奥斯曼与奥匈帝国最终瓦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区域内部矛盾非常尖锐,比如奥匈帝国当时就是建立在奥地利帝国的基础上,奥地利帝国联合匈牙利建立的二元制帝国内部,有大量非德意志与匈牙利民族,实力强大,文化信仰与奥地利相差太多。
而奥斯曼帝国就更加夸张,其主体是土耳其人,统治区域内还有阿拉伯人、希腊人、库尔德人、柏柏尔人、苏丹人等等。
奥匈帝国因为世界大战的严重影响,元气大伤,根本无法维持对其内部众多矛盾的调和,最终走向瓦解;而奥斯曼帝国,随着欧洲近代的崛起而不断衰落,英国、法国等国不断入侵蚕食,激化了奥斯曼内部矛盾而瓦解。
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解体是列强为争夺欧洲和世界话语权而导致的结果!
历史背景:1829年在英法俄的干涉之下希腊爆发独立战争并脱离奥斯曼帝国,1859年意大利独立战争爆发和1866年普奥战争以及俄罗斯支持奥地利对国内第二大民族匈牙利的镇压,使奥地利国力衰弱,最终于1867年奥地利对匈牙利妥协成立由日耳曼人与匈牙利人主导的二元制国家~奥匈帝国。1875年黑山、塞尔维亚独立,1877年俄土战争奥斯曼土耳其战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独立,奥斯曼为抑制沙俄的扩张出让塞浦路斯于英国,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奥斯曼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奥斯曼势力逐渐淡出欧洲仅仅保留君士坦丁堡一隅!
(奥匈帝国疆域图,1867年~1918年存在于欧洲的二元君主立宪制国家,以维也纳和布达佩斯为双首都)
1870年普法战争后德意志统一。欧陆传统强国法国被严重削弱,1882年德意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正式争夺欧洲霸权。由于极盛时期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阻断了欧洲通往东方的路上商路,也掐断了俄罗斯南下黑海~地中海的命门,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被迫从海陆出发前往东方,意外的获得了新大陆和大片殖民地,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而俄罗斯也通过多次俄土战争逼近君士坦丁染指巴尔干!面对德奥意的军事同盟,法国率先与俄罗斯签订法俄协约,随后英国意识到德国的强大必将打破欧陆均势在法国对海外殖民做出让步后英国也加入法俄协约,三国协约形成,德意奥两面受敌。
1918年早已朽木难支的奥斯曼经此大败后面对国内日益猖獗的民族主义;最终于1922年,持续600多年的超级帝国退出历史舞台!英国接管埃及和巴勒斯坦,法国接管叙利亚。
(一战前英法俄在亚非的扩张形成了对奥斯曼的包围!)
短暂存在的奥匈帝国实质上是以奥地利和匈牙利为双核心的邦联政体,被踢出德意志联盟的奥地利和完全独立的匈牙利之间的邦联本身就不稳固,而且过度强调匈牙利人的特权地位,导致境内民族主义矛盾愈演愈烈,再加上奥匈帝国对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的占领直接将脆弱的奥匈帝国推向断头台!奥匈帝国似乎忘记南斯拉夫是床榻边俄罗斯帝国的势力范围,
19世纪以来经多轮民族独立,奥斯曼无力支撑对俄罗斯帝国的军事抵抗。也无力延缓帝国坍塌的脚步,在英法对外贸易日趋上升之际,占有敏感地带的奥斯曼解体只是时间问题!
英法是欧洲海权国家的代表,俄罗斯是路权扩张的典型,英法俄通过不同的殖民掠夺方式跻身列强。持续衰落的奥斯曼与急功近利的奥匈面对百年劲旅的合围,一败涂地!归根结底是奥斯曼与奥匈触动了列强的奶酪!
与大汉朝征战130余年的匈奴,起源于哪里,最后又去了哪里?
与汉朝征战一百三十余年的匈奴起源于我国中原地区。匈奴人同属我古华夏民族。太史公“司马迁”之著作《匈奴列传》中就记载了匈奴起源!
匈奴历史起源!
匈奴列传云:“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汉书音义曰“匈奴始祖名。”张晏曰“淳维以殷时奔北边”。又乐产括地谱云“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谓之匈奴”。其言夏后苗裔,或当然也。故应劭风俗通云“殷时曰獯粥,改曰匈奴”。又服虔云“尧时曰荤粥,周曰獫狁,秦曰匈奴”。韦昭云“汉曰匈奴,荤粥其别名”。则淳维是其始祖,盖与獯粥是一也。
唐虞以上有山戎、左传庄三十年“齐人伐山戎”,杜预云“山戎、北戎、无终三名也”。括地志云“幽州渔阳县,本北戎无终子国”。
『“山戎”春秋 时分布在今 山西省太原市 东,后迁至 河北省玉田县 西北 无终山 ,因山而得名。《左传·襄公四年》:“ 无终子嘉父 使 孟乐 如 晋 ,因 魏庄子 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 戎 。” 杜预 注:“ 无终 , 山戎 国名。”』
獫狁、荤粥,晋灼云:“尧时曰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橐他。韦昭曰:“背肉似橐,故云橐也。”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扆、包恺音讬。他,或作“扆”。正义畜,许又反。駃騠、徐广曰:“北狄骏马。”说文云“駃騠,马父→子也”。广异志音决蹄也。发蒙记“刳其母腹而生”。列女传云“生七日超其母”。騊駼、徐广曰:“似马而青。”郭璞注尔雅云“騊駼马,青色,音淘涂”。又字林云野马。山海经云“北海有兽,其状如马,其名騊駼”也。驒騱。徐广曰:“音颠。巨虚之属。”驒奚。韦昭驒音颠。说文“野马属”。徐广云“巨虚之类”。一云青骊白鳞,文如鼍鱼。邹诞生本“奚”字作“騱”。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
匈奴又称胡。公元前三世纪前后兴起于大漠南北。冒顿单于时最为强盛,“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先后并东胡、月氏、楼烦、白羊、丁零诸邻部族,控地东尽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西伯利亚,南达长城。由单于庭直辖中部,左贤王等左方王将管辖东部,右贤王等右方王将管辖西部。单于之下,左右贤王等王将各有份地。汉初常南下侵扰,汉朝只得遣送宗室公主为单于阏氏、馈赠财物、开放关市与其缔结和亲。
汉武帝时期,屡为汉军所败,其势渐衰。宣帝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内讧,五单于分立。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呼韩邪单于附汉。
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再次分裂。北匈奴蒲奴单于留居漠北,并控制西域等地,与东汉和南匈奴对抗。其后因天灾,又遭南匈奴、乌桓、鲜卑及西域各国攻击,社会经济萎缩,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力量大为削弱。
永元元年(公元89年)至三年东汉数次发兵出击,大破北匈奴于漠北及西域各地,北单于西逃乌孙,后转康居东部地,逐渐西去。(今欧洲匈牙利同属匈奴后裔)
留居漠北的匈奴余众并入鲜卑。另一部分余众由北单于弟于除鞬率领,退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又一部分余众留居鄂尔浑河流域,公元五世纪初为柔然吞并。
南匈奴附汉,入居塞内,进而内迁。北匈奴于永元三年(公元91年)兵败西迁,残留漠北十余万落(户)加入鲜卑,后逐渐鲜卑化。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南匈奴呼厨泉单于朝魏,部众分为五部,散居各郡县。两晋时,其分支屠各胡、卢水胡、铁弗匈奴曾建立前赵、北凉、夏等国。
匈奴人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迁徙,住穹庐,食畜肉,饮湩酪,衣皮革,被旃裘,其次为狩猎业。
手工业有冶铁、铸铜和陶器制造,有陶缶,称“服匿”。少数城镇略有农业。每年正月,诸王将小会单于庭,举行春祭;五月,大会龙庭,祭祀祖先、天地、鬼神;秋季马肥,复大会,稽查人口、牲畜数。
匈奴来自哪里?北匈奴又去往何处?这是两个学界一直在争论,且没有准确结论的历史问题。从匈奴兴起到南匈内附、北匈西迁,经历了有三百多年。
对于匈奴的起源问题,学界秉持的观点有很多。史料中对于匈奴兴起之前的记载都比较笼统,从秦汉以后,就开始有学者探讨匈奴的起源时间和过程。
目前从文献及考古可以确定,匈奴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已生活在我国北方,其发源地位于阴山河套一带,而活动中心主要位于内蒙河套及大青山一带。
匈奴到底起源于哪里?
关于匈奴起源的观点,概况起来主要有两大种,介绍如下:
第一种:从史料及考证来看,匈奴源于夏朝后裔
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有学者据此认为匈奴是夏末商初时,夏人北逃后所形成的民族。此处的“淳维”指的是夏桀之子,也叫獯鬻(xūn yù)或熏育,他就是匈奴的祖先。
淳维在夏桀死后,带着父亲的妻妾,逃到北方逐水草而居,即所谓匈奴。接着太史公又道出了,匈奴人就是北方山戎、猃狁、荤粥等部落的统称。
这一观点受到很多学者的支持,他们认为淳维北迁之后,融合北方的月氏、楼兰等数十个部落的人种。王国维也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他自己的观点。
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王国维对匈奴的演化做了概况,他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战国时的戎、胡,都可被称为匈奴。
在这个基本框架下,还有一种观点,他们将先秦时期北方所有的游牧部落都划到匈奴一类,这其中也将东胡包括在内。
以上的几种说法都是在《史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都是以匈奴来自夏朝后裔为根本原则。也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少质疑,认为匈奴人夏人差别太大。
第二种:匈奴是西来民族,与北方游牧部落无关
这种观点直接颠覆了《史记》关于匈奴来源的记载,提出了匈奴与先秦时期北方的游牧部落没有关系,他们是来自西边的游牧民族,战国末南迁至此。
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匈奴的语言与人种,匈奴属于阿尔泰语系,与华夏各语系完全不同。匈奴的人种含有白种人基因,主要以北亚蒙古人种为主。
而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多,因为在中外的文献史料没有发现任何有关的记载,只能算是一种学术观点,要想证实,必须要有史料支持与考古支撑。
由此可见,学界对匈奴的起源,争议还是很大,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关于匈奴的史料文献太过匮乏,加之匈奴为游牧部族,很难找到相关的实物。
而北匈奴又去往何处?
秦统一六国后,匈奴已经成为北方不可忽视的一股新兴力量。在蒙恬的军事打击下,匈奴北退七百余里。秦末汉初时,冒顿单于到了匈奴开始崛起。
这时的北方和西域诸部族,都在匈奴的有效控制下。匈奴的疆域也达到了历史最大,首次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游牧政权,匈奴民族也是形成于这一时期。
西汉时期,在汉武帝的持续打击下,匈奴退出河套及以西地区,实现了漠南无王庭的状态。远离水草茂盛的阴山地区后,匈奴开始出现衰落的气象。
汉宣帝时期,匈奴的实力被进一步削弱。匈奴内部出现“五单于”争立的混乱局面,至此匈奴开始走向分裂。公元50年,匈奴正式分裂为南、北两部。
公元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曹操,十四年后,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安置在平阳郡等地,南匈奴王朝终结。南匈奴人逐渐陕西、山西、河北一带。
被匈奴先是被汉朝所破,后又与南匈奴争斗不断。公元91年,北匈奴再次被东汉大败,部分匈奴人南迁,其余匈奴人西逃至伊黎河流域的乌孙国立足。
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伊吾,杀死了汉将索班。之后东汉先后四次重创北匈奴,西域已没有匈奴的立足之地,北匈奴开设向西撤退,直至康居国。
关于北匈奴的去向,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北匈奴在鄂尔浑河流域融合到拓跋鲜卑的部落;二是部分北匈奴逃至西域,主力却在新疆的巴里坤湖附近。
最后一种说法就是,北匈奴西迁到黑海,造成了罗马帝国的灭亡。这种说法直接将欧洲的匈人与北匈奴等同起来,这种观点在学界的争议还是很大的。
综上所述,关于匈奴的起源及北匈奴的消失,目前并没有一致观点,处于争论之中。要想揭开这些谜团,还得依靠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共同努力。
其实匈奴部族最早的记载时间并不亚于华夏民族,我们在三皇五帝的时候,匈奴部族就已经存在,那时叫戎狄。起源于黄河流域以北,内蒙一带。最后的结果是消失了,至今失联。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匈奴尧时的称呼叫“獯粥”,周时称为“猃狁”、“犬夷”、汉唐称为“戎狄”。仅仅从古人给他们取的名字就晓得这是一伙“职业土匪。”
他们散漫的居住在黄河流域,地盘大致在陕西、山西、河北的北部,与汉族杂居,但是汉族根本看不起这些部族,所以历来就受到汉族的排斥。从黄帝、尧开始,就征讨獯粥和“北教八狄。”到了周朝的时候,简直双方就是征战不断。
从战国中期开始,匈奴开始频繁南下打劫,到了战国后期,头曼单于统一匈奴各个部落,有了统一就有了组织,就更加凶险!他们的行动方式,简直就是“马背上的强盗”!
但是,由于这些部族的生活方式完全是靠天吃饭,逐水草而居,生产力根本谈不上,很落后。当他们逐渐被赶到黄河以北后,秦、赵、燕三国联合修长城面北而拒。
这些部族就只能为生存而奔波,看到有水和草的地方就驻扎下来,过一天算一天,所以发展相当缓慢。没得人畜吃的东西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去抢!
但是,北迁的部族中,有一部份发现了一个好地方,这就是广阔的河套平原。这里水草丰美,天高云淡,于是很多部族闻讯赶来,逐渐壮大,它们就是后来令秦汉两朝十分头痛的匈奴。
不过,这个时候的匈奴人数还是比较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令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冒顿单于时期是匈奴最为辉煌的时候,他骁勇善战,带兵还可以,互相桀骜不羁的部落首领都願意听冒顿单于的统一指挥,从此以后,开始了和汉朝近二百年的征战。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付步步紧逼的匈奴,加上韩王信投降匈奴,联合四十万大军把刘邦围困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白登山,但是,就在刘邦面临灭顶之灾时,“天不灭汉”,刘邦竟然逃出包围圈,据说陈平用了计,什么计?缓兵之计?美人计?金蝉脱壳计?史无记载,据说陈平献上一张美人图,冒顿单于眼前一亮,挥手使骑兵退后,但是口说无凭,也有说天降大雾,刘邦顺利脱逃。
西汉最为困难的时候是刘邦故去,吕雉又权欲熏天,刘盈仁慈懦弱,只有靠相国萧何里外操劳,但是萧何也追随刘邦而去,大汉凭借刘盈的无为而治勉强维持,匈奴冒顿单于趁火打劫,目标竟然是吕雉,看来冒顿单于还是有汉语言文学的知识,他亲自给太后吕雉一封和亲的情书,赤裸裸、热辣辣的向己是“天命之年”的吕雉求爱!
不过,这时的大汉朝已经人才凋零,白登山一战,刘邦尚且不明不白的狠狈而逃,朝廷密议一阵后决定,只有求和,别人求爱从道理上讲,并无不妥,因为双方都是单身。只是污辱性极強!
求和信写得很委婉、客气,吕雉装起受惊若宠的口气,然后强压怒火的说,我年老色衰,齿缺发枯,希望你宽宏大量,我另外给你选一些宗室女子,嫁给冒顿单于,赔上一些礼物。
大汉北疆又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安静与和平。
但是到了汉武大帝时候,国力日益强大,大将霍去病和卫青多次力挫匈奴,尤其是年轻将领卫青,深入漠北深处,斩首匈奴几万首级。匈奴势力大为削弱。
到了汉宣帝刘询的时候,釆用步步为营的挤压方式,使匈奴彻底告饶!
公元46年,匈奴境内天灾人祸,又受乌桓的进攻,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部匈奴首先投降大汉,与汉朝合力攻击北匈奴,北匈奴只有向西迁往欧洲,后来在欧洲也在征战中分化瓦解而不存在了。
南部匈奴在强人曹操的统治下,匈奴分为五部,由汉人管理,南匈奴逐渐消失被汉族同化。
结语
匈奴第二次短暂崛起的时间是“五胡乱华”时期,匈奴人刘渊和其子刘聪在位时灭了西晋王朝,在北方打遍天下无敌手!五胡开始大量杀汉人,民族矛盾加剧,冉魏国君冉闵力挽狂澜,中原匈奴彻底解决。所剩无几的遗留者逐渐汉化,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中成为一个匆匆过客。匈奴的消失原因,主要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历史文化,甚至没有文字,统治根基十分薄弱,一个民族靠抢劫为生,只有受到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