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名人?
李光耀,GCMG,CH(Lee Kuan Yew)(1923年9月16日(癸亥年)—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华人,新加坡前总理(开国元首)、新加坡最高领导人,曾任国务资政以及内阁资政。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党溪乡。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1954年11月参与创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 曾任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秘书长、立法议会(1965年12月改称国会)议员、新加坡自治政府首任总理、总理公署高级部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内阁资政(总理公署)。2011年5月14日,李光耀宣布退出新加坡内阁,标志一个时代的终结。
2015年3月23日凌晨3时18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1岁。2015年3月29日下午14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举行国葬。
相约不嫁,联袂而死的自梳女,只能和死人结婚,是女性的悲歌吗?
《自梳女》是香港翡翠台在1990年播出的一部十集电视剧,剧集不长,但演员阵容还是比较强大的,主演有陈秀雯、罗嘉良、邵美琪、黄爱珊、许志安、潘芳芳等人。这部剧在剧情方面除了关注自梳女这个群体之外,本身并没有太出彩的地方,大致介绍一下就是:
故事大致发生在清末民初这段时间,因为剧集中并没有很清晰的交代,这是笔者通过服饰等要素推断的。在广东顺德的一个小镇子里,故事的女主角在顺德龙江镇长大的丝场女工叶素娟由于目睹姊妹婚姻不幸,决定梳起不嫁。她的好友玉芳及柳英只好尊重其选择。故事也就围绕着这三个女人各自的爱恨纠葛展开了。故事最终的结局比较戏剧性:女主角素娟被男主的真情打动决定放弃自梳,玉芳有一段普通的婚姻但并不幸福,而柳英与相爱的男人私奔遇上暴雨,男人遇难后选择了自梳不嫁。
陈秀雯饰演的叶素娟
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多离奇,符合港剧一贯的将各种题材统一写成“爱情”的套路。但其中关于自梳女这个群体,以及相关的一些习俗和细节的再现意外的做得不错,多少改变了笔者对港剧“历史感”粗糙的刻板印象。这也可能是故事的舞台广州顺德离香港比较近的原因吧。那么到底什么是“自梳”,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正好笔者最近对这个问题有所关注,所以结合影片多说几句。
一、自梳习俗概说
自梳习俗的来源,大概可以追溯到清朝前期。如乾隆年间的《番禺县志》记载:“其俗尚矜,往往厉奇节至于过中。国朝百年来,番禺一邑其所称贞女者志不绝书,而其甚者相约不嫁,联袂而死。”“相约不嫁,联袂而死”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后世“自梳女”不婚的实质,只是还没有形成后世的仪式形式。
电视剧中所展现的那种在几个姐妹的见证下,完成自梳的比较规范的仪式,大概形成于清末民国时期。建国后有学者研究过当时“自梳”的仪式形态:
为了避过家庭的耳目,梳起仪式的筹备,多在自梳女及不落家妇女聚居的姑婆屋内进行。梳起时所需的物品如:新衣、新鞋、新袜、梳子、红头绳、镜妆及祭品:烧肉、鸡、红包、大发、生果、线香、宝烛、茶酒等,亦由姑婆屋内的姐妹协助暗地里陆续备办。梳起的前夕,例必在姑婆屋内住宿,以香汤沐浴后,即召齐志同道合的姐妹聚谈,互相鼓励。至晨光曦微即趁路上未有行人,联同前往附近的神庙举行梳起仪式。梳起的女子到神庙后,即在观音菩萨座前摆开携去的衣物和祭品,点起香烛,向神像三跪九叩。矢誓决心梳起,永不婚嫁。然后由事先约定的已梳起的妇女为她拆开原梳的辫子,改梳为云髻。接着即将身上穿的衣服脱下,换上新衣。这个梳起的女子再向观音菩萨叩拜后,即与同往的姊妹互拜、道贺。仪式至此便算结束。[1]
在《自梳女》这部电视剧中,七巧节之夜,素娟、柳英与及银、仙、索、群四姑婆齐集於王玉芳家拜七姐,素娟亦同时决定宣布梳起不嫁。这一段情节比较完整的再现了这一自梳仪式的过程,在香港电视剧中属于比较少见的对历史细节高度还原的剧目,值得赞赏。
在《自梳女》这部电视剧中,还涉及到了一个情节:姑婆屋。同样是在电视剧第一集素娟自梳那一段:席间四姑婆说出欲找一间屋做姑婆屋,玉芳慷慨答应让出一屋予众女,四姑婆大感兴奋。这里提到了“姑婆屋”,是我觉得本剧对历史还原较好的另一个点。那么什么是姑婆屋呢?很多人可能会想到,这自梳女都梳起不嫁了,那么进一步地肯定会逐渐割裂和夫家、父家的关系,那么她们在哪生活呢?实际上姑婆屋就是起到这么一个作用的。我们看到在电视剧中,素娟自梳的时候,还有银、仙、索、群四姑婆在场。可见自梳除了是一种不嫁的誓约之外,实际上还是加入某个圈子的“投名状”。进入自梳女的圈子,大家都没有男人了,那么就姊妹们相互扶持着共同生活,她们合租的屋子就被称作“姑婆屋”。《粤游小志》中记载:“广州女子多以拜盟结姊妹,名金兰会。近十余年风气又复一变,则竟以姊妹花为连理枝矣。且二女同居,必有一女俨若藳砧(丈夫)者。”这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当代的同性婚姻的生活形态了。
相似的穿着、发型是自梳女群体的符号
最后一个问题,可能有朋友会问,这些女人不结婚,那么她们生活的经济来源是什么呢?这里不得不说到电视剧《自梳女》对史实还原比较好的第三个点。自梳习俗在清末民国时期最盛行的地方就是剧中的盛德地区,这一地区是我国近代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有大量的纺织、缫丝工厂,同时家政服务业比较发达。所以在当时自梳习俗比较集中的两个行业也就是纺织女工和家佣。这点在电视剧中再现的很充分:女主角素娟就是一名工厂的纺织女工,女主的朋友柳英后来成了工厂的买手,此外在第六集中还涉及到了工厂女工跳槽和设备购进等情节,这些都体现了当时真实的时代特点。
女主角素娟即是一名纺织女工二、自梳女可以结婚吗?
电视剧最后的结局是素娟被男主的真情打动放弃了自梳,而好友柳英在爱人去世后反倒选择了梳起不嫁,体现了某种轮回的宿命感。可能有人会问,既然自梳是一种不嫁的誓言,那么这誓言可以违背吗?这个问题确实也值得说道说道。
剧集结尾,柳英选择梳起从前面的剧情可以看出,到了清末民国时期,自梳已经发展出了比较完备的一套仪程。这种仪式感一方面使得自梳行为更加隆重严肃,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誓言的约束力,毕竟是在观音面前起誓的么。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自梳的誓言是要持续终身的,甚至在文献中还看到过对违背誓言的惩罚规定:“一经梳起以后,即成铁案,终生不得翻悔。如有勾三搭四,即为乡党所不容,其甚者往往被捆塞人猪笼内,投于河涌将之浸死。故女子对梳起仪式,向极重视”[2]。这基本上是将放弃自梳视作与婚内出轨不守妇道等同的性质了。但我对这一规定的实际执行力度表示怀疑。
一方面,在梳理文献的时候能够看到,这种约束也不是绝对的,也确实有自梳之后又嫁人的例子,只是这种现象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反映了当时男性记述者的一种愿望”[3]。
另一方面,考虑到自梳习俗的具体情况也不难理解:一般来说自梳都是非常要好的姊妹之间的一种超越友情的关系,见证者也都是很好的姊妹。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要改变自己的婚姻状态的选择,其他人出于情分恐怕也很难做出特别激烈的反对。当然,如果两人真的超越了友情,进入了爱情的范畴,那么将放弃自梳视作对爱情的背叛,从而因爱生恨也不是不可能。
注释:
[1]陈遹曾、黎思复、邬庆时:《自梳女与不落家》,《文史春秋》1994年第3期。
[2] 《自梳女与不落家》
[3] 张杰:《金兰契研究》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鸣博士)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自梳,自梳,梳起头,缚住身,终生不嫁,孤灯一人…
常听人说有女子自愿做“自梳女”,这种习俗多见于珠三角地区,一些婚龄女性将头发像已婚妇人那样盘起,以表示终身不嫁人、甘愿独身终老。当然,其中也不乏已婚女士,她们受负心人抛弃,从此对男人失去信任,不愿再受其摆布,于是将心意决绝,将头梳起,终生“自梳”。
“自梳”之前,需要有番仪式,必须选择吉日,将族人亲朋聚齐,让其做证人,看自己将辫子改梳为新妇发髻,而后在神灵面前喝下鸡血酒,立重誓终身不嫁,终生不得反悔。纵使以后再有心怡男子出现,也只是过眼云烟。不少人为此空留余恨,只叹自己命犯天煞孤星。
至于自梳女的起源,目前没有确切记载,在清末明初之时在南海、顺德、三水等地非常流行,最后一批自梳女如今仍有人健在,她们如今居住一处,相互为伴,默默等待人生之路的结束。
据《顺德县志》记载:晚清之时,顺德蚕丝业发达,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当她们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受尽婆家和丈夫的恶气,身份还不如奴婢,这些女工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自梳女。自此后,形成风气,遍及珠江三角洲地区。
女子一旦“自梳”,就必须洁身自爱,不能与男子有任何瓜葛,违反之人便被视为伤风败俗,被乡亲和姐妹所不容,轻则一辈子遭人白眼,重则被毒打致死或装入猪笼浸死。
除此之外,自梳女不能死在父母家中,也不能死在亲戚家中,亲人也不许为其收尸,只能依靠同样自梳的姐妹帮助下葬,无非就是一块木板,一张草席,仓促入藏,连口薄皮棺材都没有。
为何家人和亲人做的除此决绝,那是因为迷信所致。当时,人们认为未婚处子在死后会变为孤魂野鬼,所谓“白骨无情”,这些女子的鬼魂会对家人不利。
家人和亲人都不管,为了让身后的牌位有人能进奉香火,有些自梳女会选择有名无实的婚姻仪式。她们会通过中间人介绍,跟某个陌生男人结婚,但在婚后就返回,绝不发生任何关系。自梳女会为这个男人买妾生子,如果生不出儿子,自梳女会为其买一个。说白了,这是一门生意,只不过隐晦些罢了。
通过这些利益交换,自梳女死后,才有人给自己的牌位近奉些香火。也有些自梳女不愿与活人假结婚,便选择与死人进行冥婚,做名义上的夫妻。这样,自梳女去世后就可以葬在夫家的祖坟之中,接受夫家人的祭拜。这种方式称之为“守墓清”,而“守墓清”又分为“墓白清”和“当尸首”两种形式,“墓白清”指的是自梳女嫁给早已死去的男性,事实上是嫁给牌位;而“当尸首”就是男子死而未葬时入门,此时自梳女要披麻带孝,守灵送葬。
当时很多人家原因这样做,认为男子在阴间有人可以照顾,再者也不用自己花钱,所有的钱全部由自梳女出,名义上的“婆家”可以趁此赚上一笔,以后“婆家”有事,自梳女还要在经济上贡纳婆家。有这种便宜事儿,又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此举在当时非常盛行。如今看来,这不只是女人的悲歌,还是封建礼教的糟粕。如清朝女子的裹脚布一样,纯属是一种自虐的变态文化。
这里时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自梳女很显然是违背人之本性的一种做法,经过漫长的进化,生殖几乎已经成了每一个人类的本能,但是这些女性却被逼得宁可背弃人之本性也要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其实明清时期妇女的地位较之以前是有所提升的,但是封建礼教却把她们又带向了深渊。
当时对妇女的要求是丈夫死去你得守节,未婚夫死了,你得守节,被男人调戏了,自杀才是你应该做的事。官府没有这么规定,在法律层面上讲,改嫁不改嫁官府管不着。但是你真改嫁了,那你就会受到全社会的唾弃。
不改嫁守节就好了吗?也不行,在婆家,没有丈夫呵护的女子地位甚至不如一个丫鬟,自己得辛辛苦苦带孩子照顾老人不说,还得时常受到婆家的苛责、刁难甚至虐待。
如果这些你都熬过去了,到了五十岁,那么恭喜你,国家会给你建个贞节牌坊,在全国宣传你的事迹,每年还会给你大量的补贴。可以说,政府虽然没有立法规定,但是却引导了舆论走向和老百姓的观念。
有些女子为了捍卫自己的自由,就决定终生不嫁,也被叫做自梳女。明清未婚女子都梳着一条长辫子挂在背后,待大婚时由母亲或者女长辈替其把辫子挽成一团贴在后脑,称为髻。
而自梳女呢就自己把辫子挽成髻,以表示自己永远不嫁人,当然这是有个仪式的。
做了自梳女,还可以继续在母家生活,但是有一点,绝对不能死在母家,年老了就必须要出去和同为自梳女的人一块住,互相扶持,共同走过生命中的最后岁月。
这里的不能嫁人不单单是指不能结婚,也表示着不能谈恋爱,不能有性生活,一但被发现了,就会被乡党毒打,浸猪笼,死后父母还不能给她们收尸。
新加坡大选在即,怎么看李光耀次子李显扬加入反对党?
李显扬这么做显然是在拆他哥哥李显龙的台。
(李显扬)
早在2017年,李显龙和弟弟李显扬、妹妹李玮玲关系就已经相当紧张了。2017年2月,李显扬和李玮玲宣布与长兄李显龙决裂,他们兄妹的矛盾公开化。
作为新加坡第一家庭,李光耀在世时,显得挺和睦。可李光耀2015年去世后,世人才发现这个家庭有着非常深的恩怨纠葛。
李光耀去世后,围绕李光耀故居是否要拆除,兄妹三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实际上,故居是否要拆除,并不是真正的矛盾所在,三人不过是借此发泄对对方的不满罢了。
(李显龙、李玮玲、李显扬兄妹)
作为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获得了公共行政学硕士学位。1979年李显龙回国后就在新加坡军队和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并且升迁很快。2004年起,李显龙担任新加坡总理。
李显龙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很多人认为是由于他父亲李光耀的缘故。不可否认,这方面的因素确实有,但李显龙个人能力也是非常突出的。
不过,由于家庭矛盾越来越尖锐,李显扬和李玮玲二人对哥哥李显龙的执政很不认可,不断提出批评。这兄妹二人都认为,李显龙能走到这一步,很大程度上还是受父亲李光耀的影响。尤其是李显龙不遵从父亲遗嘱,执意保留李光耀居住过的老房子,就是要将这当作他的政治资本,对其继续执政会加分的。李显龙则指责是李显扬和李玮玲操纵弥留之际的李光耀签署了这份非他本人意愿的遗嘱。
由此,李显龙和弟弟妹妹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已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李显扬和李玮玲公开批评李显龙要培养自己的儿子担任总理,从而在新加坡建立起一个王朝。但李显龙明确否认,他的两个儿子也出来澄清,表示对政治不感兴趣,无意从政,更不想当什么总理。
虽然如此,李显扬仍要在政治上狙击李显龙,他加入新加坡反对党前进党的意图十分明显:即使李显扬本人不参选总理,他也会帮助反对党向李显龙发起挑战。所以,李显扬加入反对党十分高调,6月24日加入前进党后,就和该党秘书长陈清木共进早餐。
只是,李显扬即使高调加入反对派,恐怕也难以撼动李显龙和他领导的人民行动党。因为李显龙在内政外交上虽然不如他父亲灵活,非常亲美外,很多新加坡人对他却还是较为认可的。相对而言,李显扬资历尚浅,前进党成立的时间也很短,他们想战胜李显龙还是非常困难的。
或许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李显扬并未宣布自己是否参选。明知狙击李显龙希望不大,还非要这么做,可见兄弟之间的仇恨已发展到多么严重的程度了。
李显龙、李显扬两兄弟的梁子正越结越深,新加坡大选在即,而李显扬却加入了反对派的前进党,这分明是公然与哥哥作对。
李氏兄弟都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儿子,李显龙是长子,而李显扬是幼子,他们还有个姐妹叫李玮玲。兄妹们反目从已知资料里看,主要是为了父亲故居的处置问题。
按照李光耀的遗嘱,他的故居在他过世后将予以拆除,当时女儿李玮玲还居住在里面,李光耀嘱咐也可以等女儿搬出后再拆除。
总之李光耀的意思就是要拆除,并且他授权李显扬与女儿李玮玲作为遗嘱执行人。然而在李光耀去世仅仅一个月后,哥哥李显龙却突然宣布故居如何处理由政府决定。
这下两个弟弟妹妹不肯干了,他们于2017年6月发表联合声明,指责哥哥李显龙违背了父亲意愿。同时他们认为哥哥这么做,纯粹就是以父亲名义捞取政治资本。
李氏兄妹强调自己之所以坚持拆除,主要就是为了完成父亲遗愿。他们从中既得不到任何利益,也没有任何政治方面的企图。
因为事关国父所以这件事情在新加坡的影响很大,最终连李氏家族的小辈们都走向了对立,这也意味着三兄妹的彻底决裂。
尽管李显龙后来为这件事道了歉,但最终三兄妹也没有就故居的事达成一致意见,于是这件事就一直被搁置起来。
但兄妹们为了故居的争端远没有结束,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6月23日,李显龙宣布解散国会,准备举行大选并寻求连任。
然而就在第二天从未涉足政坛的弟弟李显扬,却宣布加入反对党前进党,这无疑是公开与哥哥李显龙唱反调。
李显扬一直对政治不感冒,他的兴趣在商界。对于为什么现在涉足政坛,李显扬也给出了解释。他认为虽然现在执政的人民行动党是由父亲创立,但他们“已迷失方向”。
同时李显扬强调“现任政府与父亲时代完全不同,他们没有按父亲意愿行事”,于是他加入前进党,准备沿着父亲的“足迹”继续前行。
从事件的整个过程来看,李显扬这么做可能并不是突然对政治有了兴趣,或许还是为了那套故居。也许他认为只要哥哥李显龙隐退了,那么故居就可以按父亲遗愿拆除了。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新加坡第一政治豪门家庭又起“波澜”,兄弟阋墙,兄妹反目,好一场波诡风云的看客事件。有时候,一直在想着是不是已故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布下的棋局,以李家掌控新加坡百年之势为最终目的。
李显扬与李显龙
为什么这么说呢?
1965年,新加坡脱胎于马来西亚独立成为国家,而李光耀成为开国总理(开国元首),一直掌权到1990年辞去总理职务,但以内阁资政身份继续掌控新加坡,并扶持了第二任总理吴作栋上台,然后就到了2011年,李光耀与吴作栋彻底退出了新加坡内阁。
到了2004年,新加坡开国元首李光耀长子李显龙上台,成为第三任总理,并完成李家的接班人的任务。到了2015年,新加坡开国元首李光耀溘然长逝。
那么从2004-2020年,这十六年的执政里,新加坡第二代李家掌门人李显龙好像对于治国理政的答卷相对比较满意。
那么在2015年,李光耀去世之后,李显龙与弟弟李显扬,妹妹李伟玲就因为了新加坡欧思礼路38号的房子“李光耀的故居”处置权,公开进行指责对方并造成所谓的兄弟不合,兄妹不合的局面。
你所看到爆发点选取的是多么的奇妙,不是国家大事或是相关财产分配问题,而是父亲的故居造成爆发点,让人都认为李家二代人物不和局面。
这是不是前总理李光耀布下的先手棋局开始运转了。
新加坡欧思礼路38号的房子“李光耀的故居”
因为李光耀安排两个儿子的前途完成不同,一个在商李显扬,掌控新加坡国家电信集团;一个从政李显龙,从美国肯尼迪学院毕业后,从军开始镀金,回转到从政,一路飘红,所有人都是为了李显龙铺路的。
不仅如此李显龙的妻子何晶掌控了新加坡淡马锡财团,这是占了新加坡财政8%收入,当然这是明面上的财富数字罢了。
那么李家二代就完成了对新加坡商政两面的掌控与交接。
为什么现在李家二代李显扬要加入反对党,所谓的新加坡前进党?
这个2019年才注册成立的新加坡前进党,所谓想着打破人民行动党一家独大的局面。或许也是李家授意之下,成立的反对党,因为这样才能慢慢地消除掉李家独大的局面,才能让新加坡人看到所谓的希望。
而且李显龙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癌症侵扰一直伴随着他的执政生涯,或许也是兄弟之间的协商之后,李显扬从另一个方面去作为参选的人选,甚至可以公开身份表达反对李显龙的执政,这样才能把水给搅浑了。
还有就是李家第三代对于政治没有兴趣了,只会玩转商业,这政治地位要保住必须要培养接班人。
不仅仅是李显龙或许在任一届总理,然后到了人民行动党接班人继续接任新加坡总理,在转交给所谓前进党,那么这时候的新加坡就是两党轮流坐庄的局面了。
或许那时候的李家开始从政治上转入幕后,但在商业上牢牢掌控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与财政命脉的时候,仍然可以保住李家地位。
毕竟等待李家第三代成长起来还需要时间,但毕竟李显龙、李显扬、李伟玲才60多岁,仍然有的是时间等待他们的成长机会。
那么李家掌控新加坡百年的局面就没有改变,但百年之后,谁能够说的清楚,也不知道世界大势如何变化。
这些所谓兄弟阋墙、兄妹反目的事情,或许都是人为释放在明面上的烟雾弹罢了。
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