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燃料电池用途?
一次燃料电池的用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移动电源:一次燃料电池可以作为便携式电源、小型移动电源、车载电源等,适用于军事、通讯、计算机等领域,满足应急供电和高可靠性、高稳定性供电的需要。实际应用有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军用背包通信电源、卫星通信车载电源等1。
交通工具电源:一次燃料电池作为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电源,满足机动车排放的环保要求。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PEMFC是最成熟的电动汽车电源1。
民用和工业设备:一次燃料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器,如闪光照相机、微型收录机、摄像机、对讲机、BP机、剃须刀、手掌型彩电和游戏机、玩具、遥测器、报警器、计算器、助听器、手电筒和电钟等仪器设备2。
军事装备及航天事业:在军事装备及航天事业中,一次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广泛,如动力车起动电池、无线通信电台电池、特种兵器使用的电池,如水中兵器电源(包括鱼雷、水雷和声纳干扰器等)、微型无人驾驶侦察飞机动力电源(包括摄录像装置电源)、带引发装置的预埋式各种地雷电源等2。
家庭能源: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天然气电池在家庭中广泛使用,解决当前的峰值电力紧张3。
办公用途:办公室通常使用的一些小型配件,例如电子秤、计算器、打印机、键盘、鼠标等,通常都可以使用一次电池供电4。
儿童玩具:一次电池的安全性好,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很多儿童玩具都需要使用比较小功率的电池,因此一次电池也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玩具中
明朝时的火器很厉害,各种炮和水雷都有了,为什么到了清朝后就没了?
谢谢邀请 各位熟悉一点历史的朋友都会有所了解,在明朝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套很完整的火炮体系,但是到了清朝的时候就已经被遗忘,甚至都不知道火炮是一种什么东西,造成这种局面有很多原因,下面我就简单的列举一下。
首先清军入关的时候用的并不是火器,还是冷兵器还有一种说法是满族人都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一开始的作战方法就是马 刀,这就不难理解满族人为啥对刀剑感兴趣,大力推崇。
在一个就是在满清没有入关时与当时的明军作过战,但是没有打过当时他们的八旗士兵,这其中还包括蒙古士兵,这一下就让他们内心觉得火器不过如此,所以满清不屑于使用火器。
还有就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所生产的火器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缺陷,技术不过关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是火绳枪,没有经过训练的人一般是不好操作,即使操作的很好这种火器也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填充慢导致射速也慢,当时满清的八旗军觉得还不如弓箭来的快来的精准,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游牧民族所以很擅长骑射弓箭这种作战,所以不屑于使用火器。
满清入关以后为了统治的需求,保持军事优势,也是大力的限制了火器的发展,然后下令把明朝 科技有关的书籍要不被焚毁,要不被禁,跟明朝有关的通通行不通,当时也修了《四库全书》,但是跟毁的比起来那也只是占毁的一部分。
当时满清觉得火器没有必要发展,但是当时也不是没有火器,有是有,但是很少,大多作为皇亲国戚的卫队,真正在军队的那是没有,再加上清朝贪官污吏泛滥国库银两较少,也不够重视战斗问题,真正用在发展作战方面的钱是少之又少,也导致了清朝火器发展一个绊脚石。
最后归根结底来说就是清朝重视自己的刀剑文化,而不在乎明朝的火器文化,大力地址,也看出当时清朝的迂腐跟思想落后,所以才出现了今天问题所出现下的这种结果。
人类进入热武器时代,历史不过两三百年,但中国发明火药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火药本身可以用来制造烟花,自然也能在战争中运用。早在宋元时期,火药就开始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到了明代,中国火器的发展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明朝建立初期和陈友谅的鄱阳湖水战,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次火炮对抗的大水战。
明朝火器曾经在郑和下西洋的时代随郑和船队远渡重洋,成为了大明王朝军事力量的鲜明体现。明朝火器不但有火炮,而且也有类似现代枪械的火铳,甚至也有了现代鱼类和火箭的原型。现在回想起这些历史,简直让人难以相信。
当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率领部队南下与建文帝争夺帝位的时候,火器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因而明成祖朱棣后来就在明朝军队里增设了一个专门的部门,名叫“神机营”,这个部队专门操作火器,训练士兵们使用火器来进行投掷和使用,为明朝后来北征蒙古提供了重要的战斗力支持。
当时明军普通士兵使用的叫做火铳。火铳的原理类似于现在的枪械,但火铳比较原始,它的体积较大,使用的时候要先填充火药弹丸,点燃引线后才能使用,攻击距离只有几十米,只有当敌人十分靠近的时候,才能发挥杀伤力。所以在当时,火铳被视为一种最后的反击手段。后来,火铳的技术得到了改良,射程和威力得到提升,据说在当时戚继光抗击匈奴的戚家军中,装备火铳的士兵人数甚至超过了一半。
明朝军队更依赖的另一种火器,就是火炮。明朝火炮的口径和体积都十分庞大,需要好几个士兵一起配合才能使用,但威力巨大,架设在城楼或战船上,往往能够给敌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此外,明朝火器更是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也有了现代鱼雷和火箭的原型。
在水战中,明朝发明了一种名叫“火龙出水”的火器,它包括两级推动,在水面作战的时候第一级消耗完后,第二级会补充,射程甚至能够达到2公里,在明朝那个年代放眼全世界,都是最先进的远距离攻击火器。这一原理在陆战中也有应用,这种火器名叫“神火飞鸦”,射程也十分远,和现代火箭的原理不谋而合。
然而可惜的是,明朝百花齐放的火器技术,到了清代就被束之高阁,清代依然迷恋于他们的八旗骑兵,对火器不屑一顾,这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不妨大胆假设一下,如果西方早300年完成工业革命,那时的列强遇到明朝的统治,胜负或许亦在两可之间,这样中华百年的近代屈辱史或许也不会发生了吧。
只是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况且拥有相当火器的明朝还是败给了大清,说明明朝的统治还是有问题的,不然也不会出现李自成了。
即便如此,现在依然有学者认为,清朝让中国倒退了至少200年,你们以为呢?
明朝的火器虽花样不少,但性能低下,远不如洋枪洋炮简单又实用。清朝有西洋传教士南怀仁改进的红衣大炮,又有进口的洋枪,火器已是中国历史之最。比如蒙古拍的抗中神剧,八旗就是靠火枪、火炮打赢的。再看国产影视剧,明军在土木堡、萨尔浒反被弓箭打的惨不忍睹。
美国曾经对伊朗发动过哪些军事行动?
最早是伊朗人质事件之后的鹰爪行动,此次行动目的是营救被扣押的美国外交人员。当时美军起飞直升机、运输机,搭载三角洲、游骑兵进行营救。结果飞行途中,遇到沙尘暴,又是失灵又是坠毁的,最后行动任务失败了。
两伊战争末期,伊朗和伊拉克互相攻击对方海上航线,美国海军攻击了两个伊朗的石油平台,击沉了伊朗海军的一艘大舰和一艘炮艇。
紧跟着就是伊朗航空655号班机的空难,美国海军文森斯号导弹巡洋舰,发射对空导弹击落伊朗客机。这事呢,美国人说是误击,说是在雷达上看是伊朗的F14,直接击落了。这事具体咋回事,谁都清楚。
2007年,美国突袭了驻伊拉克的一个伊朗总领馆,美军派出直升机降落,冲进总领馆,解除了警卫武装,扣押了伊朗外交人员。美国冠冕堂皇的给这些人拘留,最后扣押了305天才释放。
奥巴马时期,美伊关系稍微温和一些,而到了特朗普时期,整天对骂。
最直接的就是今年年初,苏莱曼尼,伊朗国家三把手,甚至有望超越总统的人,被美军在伊拉克发动斩首行动给击毙了。
除了这些之外,从2003年开始,美军的侦察机、无人机,隔三差五飞到伊朗附近侦察,这也算是军事行动
二伊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做了很多见不得人心的事,把生化武器给伊拉克,然后,伊拉克再把生化武器用在伊郎,挑拨是非,只就是美国佬阴谋诡计,为了抢夺石油资源,萨达姆没有服从美国利益,美国怀恨在心,就为了一包洗衣粉,借口攻打伊拉克,在把萨达姆给灭了,一举二得,现在,美国在中东不断地坑害伊郎,美国佬有多歹毒?为了利益优先,什么坏事都能干,美国还能信吗?抢夺石油,脸都不要,美国对伊朗侵略,暗杀苏莱马尼,也就是为了石油,伊朗的报复,用15枚导弹摧毁美国基地,美国立马改口,拥护和平,一个霸权给伊朗打得没有脾气,美国还有害怕的时候,不像美国的性格,这场战役,还是伊朗是最大的赢家
1979年的伊朗,政局已经变天,亲美的伊朗国王穆罕默德•巴列维由于中饱私囊,奢侈的生活终于惹怒了伊朗民众,随后在伊朗革命中国王下台,并流亡海外。
除了遭到驱逐的国王,愤怒的伊朗人再次将矛头指向背后的美国,当年11月4日,伊朗占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并扣押数十名美国外交人员和平民,在接下来的数个月时间内强硬的伊朗新政府拒绝和美国展开关于人质交换的谈判。 软的不行,美国干脆来硬的,随即到了1980年4月,美国计划自行营救这些被困人质,于是就有了1980年4月24日的人质营救行动,即“鹰爪行动”。“鹰爪行动”中坠毁的RH-53D直升机和C-130运输机。“鹰爪行动”是美国为了解救伊朗人质危机事件中被伊朗政府扣押的53名人质而采取的一次军事行动,历时2天,但以军事实力强大著称的美军竟然在此次军事行动中尝到苦果,最后以失败告终。“鹰爪行动”的失败直接导致了美国特战司令部和美国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的成立,不可靠的RH-53D重型直升机逐渐被MH-47特战直升机取代,RH-53系列也随之推出了陆战和沙漠用途。美军在4月24日的计划看似很复杂,但其实很简单,首先美军的“三角洲”部队需要前往阿曼,通过马西拉机场进入伊朗境内准备下一步潜伏。这个时候美国地处阿拉伯海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将会起飞数架直升机,载着海军陆战队成员前往伊朗,并和“三角洲”部队成员何辉一同飞往德黑兰,将人员投递至德黑兰以北的24千米降落区。随后在当天晚上十一点,救援行动就将铺展开,救出人质之后呼叫直升机直达或在备用地点一个足球场接人,在上述同时一支游骑兵特遣队袭击攻占南方56公里处的曼沙里耶机场,C-141战略运输机将入侵并降落,所有人到达曼沙里耶机场搭C-141飞离,RH-53D直升机弃置。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RH-53直升机从直升机甲板起飞后没多久,美军直升机编队就遭遇了严重的机械故障,两架直升机在沙尘暴中所有的导航设备全部失灵,在放慢速度飞行后直升机编队到达补给点的时间整整晚了一个半小时,其中三架直升机被迫放弃任务。显然美军派出的直升机机型就存在严重问题,并不适合执行沙漠任务。但由于时间被过分耽误,美军直升机的燃料已经不支持执行整个任务,所以需要另行加油。但就在一架直升机准备靠近C-130运输机进行加油时,由于风向突然变化发生坠毁,顿时地面化为一片火海,机上8名美军士兵全部死亡。虽然美国自认为小动作很隐秘,但终究“纸包不住火”,此事件很快被曝光并在世界范围内引发轩然大波,美国这种视他国主权为无物,随意派遣军机进入的行为彻底拉开了美伊两国之间交恶的大幕,并成为了伊朗对内宣传的重要案例。至于被俘虏的伊朗人质,直到1981年1月20日,伊朗才宣布释放所有美方人质,这些人质到此一共被扣押444天。人质们立即飞往位于西德的美国空军基地,前总统卡特以现总统雷根特使的身份在那里接待了他们,在进行了身体健康检查和事件汇报后,他们飞回华盛顿并受到英雄般的欢迎。东北王张作霖曾拥有一艘航母,后来这艘航母的下落如何?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或许大家不太了解,在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局面下,中国海军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各个大帅为了扩充实力,也掀起一股办海军的热潮,张作霖就是其中成绩突出的一位。
张作霖对于办海军情有独钟或许是源于一次意外。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如火如荼,上方交战正酣,张作霖亲临前线视察情况,指挥战斗,结果在半路遇见了对方的船队,被舰炮一阵轰炸,差点一命呜呼。这时候张作霖突然意识到,拥有海军,掌握制海权有多重要,于是痛定思痛,开始筹办海军。老张自己对海军一窍不通,只能先引进人才了。于是挖来了沈鸿烈。
沈鸿烈是谁?沈鸿烈十八岁就中了秀才,然后就开始了出国留学之路,在日本海军兵校学习,是专业的海军理论加实践学习出身。1911年回国之后加入国民政府海军,从国民政府参谋部海军局的科员做起,直至出任黑吉江防舰队参谋长一职。老张一看自己身边还有这么个宝贝,可不能放过,于是赶紧挖到自己帐下。
沈鸿烈也有个海军梦,有个航母梦。航空母舰的设计理念在二十世纪初的法国和英国已经出现,但是直到1921年,日本的凤翔号下水,1922年12月正式入列服役,现代意义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才算真正的出现。沈鸿烈在日本学习期间深感航空母舰的出现对于海军作战方式的转变意义重大,对于制海权和制空权的争夺极为有利,心中就埋下了航母梦。
跟随张作霖建设海军的沈鸿烈面临着一穷二白的状态,他手下没有一艘现成的军舰,自建技术达不到,购买吧又被西方国家限制武器购买,只能计划购买商船改造成军舰。
1923年,沈鸿烈找到一艘靠谱的船,这艘船原来是德国海军的运输船,不过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只得裁撤军队,这艘船被迫出售给商队,变成商业运输船。沈鸿烈将其买下后在旅顺口日本人那里对其进行改装,加装了战斗武器,并起名为“镇海号”。之后又继续买进了几艘船,成为了东北海军的基石。
沈鸿烈不满足于普通的船,他有航母梦。1924年,在沈鸿烈的建议下,张作霖从法国采购了当时最先进的水上飞机,加装在“镇海号”上,“镇海号”就变成了中国最早的“航空母舰”,但是只能加装两江水上飞机。不过这个“航空母舰”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航母,正如上文所说,“凤翔号”那种可以支持飞机在甲板上起降的航母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航母”,“镇海号”也只能算是“水上飞机母舰”而已,需要时要先将飞机从甲板上吊起放在水上,飞机再从水上起飞,“镇海号”仍然只是武装运输船。不过在国内“镇海号”也够用了。
到了1928年,奉系海军继续发展,出现了一艘可以一次性搭载8架水上飞机的“航母”,“镇海号”也就落伍了,逐渐被排除出战斗序列,沦为训练舰。
1930 年,中英两国签署了《交收威海卫专约及协定》,中国政府正式收回威海卫,“镇海号”作为国民政府外交次长王家桢的座舰,在外交舞台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见证了历史时刻。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12月26日,“镇海号”奉命自沉于青岛小港码头,阻止日军顺利占领海港。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海军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特别是太平洋战场,航空母舰更是对战争进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在为了实现强军梦,我国也在大力发展航空母舰。
早期的航母
在民国时期中国也曾拥有过航母
上世纪初,各国都在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最早的航母是为了能让飞机从船上起飞而设计的,这之后一些舰船会在船上提供让飞机起飞的跑道,早期的航母大多是使用军舰,客轮改造出来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日本的“凤翔号”航空母舰,之后英,日,美等国,都纷纷开始建造或改造航母,扩充自己的海军实力,拥有了越洋远距离对目标发动空袭的能力。
很多读者可能以为,咱们中国是一直到了2012年辽宁号正式服役,中国才拥有了航空母舰,事实上,在上世纪初,咱们中国就曾经拥有过航母,还不止一艘,分别是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威胜号水上飞机母舰,德胜号水上飞机母舰,华甲号水上飞机母舰,虽然这些航母只是水上飞机母舰,和现代意义的航母是有明显区别的,但这也是中国海军发展的一个重要历程。
辽宁号航母
“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
在上世纪初,世界很不太平,各国都在忙着搞军备,当时中国正是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严重,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作为总司令,率12万奉军进入山海关和直军交战,张作霖也亲自到前线督战,在赶赴前线的途中,张作霖遭到了敌军海军军舰的炮火袭击,差点就挂了,这件事让张作霖萌生了建海军的想法。
张作霖就把在日本海军兵校学习过的沈鸿烈给挖了过来,沈鸿烈一直关注着日本海军建设,对航母也十分感兴趣,在张作霖的支持下,沈鸿烈帮张作霖买到了一艘德国运输舰,排水量2708吨,航速10.8节,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舰艇了,沈鸿烈把船买回来后,又帮张作霖请回了一群专家,开始改造这首舰船。
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
最后这艘舰船被改造为有2门119.4毫米主炮,4门75毫米副炮,可搭载两艘水上飞机的水上飞机母舰,被张作霖命名为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张作霖为了打造这艘水上飞机母舰,可谓是煞费苦心,这艘航母上搭载的舰载机是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水上飞机,时速可达到180公里,曾经打破过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
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虽然和同时期日本生产的飞机直接从舰上起飞的航母相比,起飞方式比较落后,需要用舰上装备的起重机将飞机放入海中,舰载飞机数量也比较少,但是它仍然是民国时期,较为先进的水上飞机母舰,对付大多数的武装力量都具有足够的优势了。而且多次投入实战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艘航母上也诞生了第一支中国海军航空兵。
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
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寇对我青岛虎视眈眈,开始谋划进一步的侵略,东北海军无力与日寇交战,沈鸿烈下令在青岛沿岸布置满鱼雷,水雷,东北舰队所有舰船自行沉没,将整个航道堵住,舰上火炮尽数拆下,装备给其他水兵抵抗日寇,镇海号和东北海军就此消亡。
题外话
事实上张作霖的奉系军阀,曾经还拥有过一艘更大的水上飞机母舰,华甲号,也是由沈鸿烈负责改造,在1928年投入使用,满载时吨位在一万吨以上,可搭载8架水上飞机,运输一千名士兵,航速12节,但是后来在全面抗战爆发后,被日寇强征,1945年在台湾被美军击沉。
华甲号水上飞机母舰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1928年,时任海军署长的陈绍宽,向蒋介石上报了《条陈扩充海军呈文》,描述出中华民国海军的发展蓝图,其中包括了建造航母。尽管没有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但陈绍宽由此,也得到了“中国航母第一人”的称誉。殊不知,早在1926年“东北王”张作霖,已经改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航母——镇海号。
航母的概念,由浪漫的法国人克雷德-阿曼于1909年提出,将军舰作为飞机在水上起降平台,由此延伸了飞机的作战半径。三年后,英国人在一艘旧式巡洋舰上,完成了飞机的起降,实现阿曼的构想,成为航母的雏形,称为“水上飞机母舰”。英国也成为了一战中,唯一拥有航母的参战国,此举大大促进了航母的发展。日本军事观察团在森皮尔爵士率领下,考察了英国现役舰改造的航空军舰后,加班加点。于1922年,小日本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现代意义的航空母舰。
而在远东地区,袁世凯在各方的反对声中,宣布取消帝制,不久便死去。由此,近代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东北王”张作霖亲临前线,遭遇敌方的炮舰炮轰,用其话说“几乎完犊子了”。
见识了海军威力的张作霖,意识到建设海军的重要性,便将时任“吉黑江防舰队参谋”的沈鸿烈,招致麾下,委以组建“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的重任。沈鸿烈何许人也?其早年间曾中秀才,转而执教于府学,成为了教师;后考取了日本江田岛海军学校公费留学生,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学成归国,出任陆军大学海军教官,直至张作霖麾下前,调任吉黑江防舰队参谋。
身处海军事业之列的沈鸿烈,对于航空母舰,这一世界海军的尖端装备发展,是极为关注。但有鉴于当时国内基础工业薄弱,建造航母不可能一步到位,沈鸿烈选择了将购买旧式商船改造为军舰的。即便如此,旧式商船价格也不菲,遭到了军需处的驳回。事情惊动了张作霖,经其拍板,并掷地有声地说“发展海军,不差钱”,最终才将事情定下来。
得到“尚方宝剑”的沈鸿烈,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段,购买了烟台轮船公司一艘2700吨,航速为12节的大型运输船。这首船的前身是德国海军的运输舰,因德国战败,舰上武器装备被拆卸后出售。
此后,在沈鸿烈的主导下,加装了2门4.7英寸主炮,4门3英寸副炮。摇身一变,这艘运输船成为奉军战斗序列中,“镇海”号主力舰。借着沈鸿烈还陆续购入了小日本的废旧商船“广利”号、退役鱼雷艇“白鹰”号以及俄国的一艘破冰船,装点奉军的门面。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胜利的奉军将原直系海军的新式巡洋舰“海圻”号,纳入旗下,主力舰“镇海”号,退居次席。鉴于建造航母费用巨大,一直关注世界海军发展前沿的沈鸿烈,便有了操作空间,将其“镇海”号改造为“水上飞机母舰”。有了搭载平台,沈鸿烈在张大帅的支持下,花重金为“镇海”号配备了,8架当时最先进的法制FBA-19水上飞机。
尽管限于先天不足,改造后的“镇海”号,只能搭载两架飞机,但其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称为了奉军的杀手锏,在军阀混战中,大杀四方。其中在与南方革命军的战斗中,奉军凭借“镇海”号取得了制空权,从而使得革命军中的海军力量,为免遭到打击,无奈退出了长江。
此后,奉军的装备更新换代,拥有了一艘能搭载8架飞机的飞机母舰。“镇海”号转为了训练舰,为中国培养海军人才。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镇海”号接到最后的命令:自沉于青岛小港码头,以建成构筑防御日军的阻塞线。由此,以这种悲壮的方式,走完了一生。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