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出于西羌,生于石纽,也就是北川,三星堆是他的祭祀遗址吗?
大禹、蚕丛是不是一个道上的???大禹从虫,蚕丛也从虫,古代难道是虫的世界???蚕丛,乃是天虫,大禹属于什么虫呢?我说也是属于天虫。只不过是蜀字与禹字很相像。金文“禹”头也是“目”,下面是虫身,只不过是有人用手拿着这条如蛇如虫动物,这就很像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因此,我说青铜大立人是不是像大禹一样的大王;“蜀”字是上面是人,下面也是条完整的虫,只不过这虫在人的怀里。一个手里拿的是天虫,一个是怀里藏个天虫,异曲同工,真是太像了!!!两者之间能没有关系吗???你说呢???
北川只出了个大禹不够旅游招客的目的,三皇五帝都出自你们北川,赶紧去注册呀,不熟被人家韩国争了去。西羌这个地域一直在变,是因为一直被汉人驱赶,上古西羌大致生活在豫西陕东,三国魏晋大致生活在陇东陕西,现在只有汶川北川和黑水了。
大禹出于西羌,生于北川是不可能的。因为有确切的历史记载大禹父子二人均为尧舜二帝治水,而水患主要来自于黄河,其区域在黄河下游一带:包括豫东、河北、山东及今天的黄泛区。那个时候人们应该是逐高阜和山地而居,于是才有了尧帝西迁山西的故事。也就是那个时候,山西才被称为唐。根据这种推断,禹很可能生于当时被称为西羌的地方,大致在洛阳或陕西一带,而不是今天意义上的西羌。
商周之前的中原指的是河北、豫东、山东、苏北一带,不是今天洛阳人说的中原。这从少昊的都城在曲阜,颛顼的都城在濮阳就可以充分的说明这个问题。所以说当时说的西羌应该是洛阳或山西南部一带,最多也就是到陕西罢了,不可能在四川。
禹同舜帝均为颛顼之后,这两个部落均是从曲阜到濮阳,由濮阳又走出来的,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问题。
汉武帝称帝后一心求仙,糊涂了一辈子,为何晚年却醒悟过来?
说白了就是认清楚了现实,知道所谓的求仙问道不过就是妄念罢了。
追求长生、求仙问道是很多皇帝都追求过的事情,不仅仅是汉武帝刘彻。
像千古一帝秦始皇,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等明君也无法抵制长生的诱惑。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因为求仙问道在晚年的时候做过不少的错事,也许就是这些错误的累加不断的提醒着汉武帝,长生不过是奢望罢了。
巫蛊之案的伤疤、人生中沉重的打击
对于汉武帝来说,在其传奇的一生中最重大的打击,可能就是当得知太子刘据是因为被迫造反而自杀。
根据《史记》记载: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大意就是说汉武帝在以继位的时候,对于鬼神就是特别的敬重和重视。
这也为汉武帝晚年埋下了一个祸患,可以说也是巫蛊之祸最早的源头。
巫蛊之祸的起因就是因为晚年的汉武帝因为做了一个噩梦后,身体状态不断的恶化,记忆力也是急剧的衰退。
本来就信鬼神的汉武帝就怀疑有人下蛊谋害自己,就让江充等人调查这件事情。
历史就是这么凑巧,江充这些人虽然深得汉武帝的信任,但是和太子刘据却似乎有矛盾。
他们知道如果汉武帝去世的话,太子刘据必定不会让自己有好的结局。
于是一个关于谋害太子的计划开始了,巫蛊之祸中太子刘据被迫造反,就连曾经恩宠六宫的卫子夫也被冤枉致死。
这对于作为皇帝的汉武帝来说是失去了接班人,对于作为父亲的汉武帝来说是痛失爱子。
这样的打击对于汉武帝这样一个老人来说,可以说是致命的。
特别是在汉武帝知道太子刘据是被冤枉的,更是内疚不已,建立了思子宫以慰太子刘据的灵魂。
丧子之痛、打醒了求仙问道的汉武帝
在得知太子刘据是被冤枉的后,这个打击是彻底的打醒了还在求仙问道的汉武帝。
根据《史记》中的描述当年只要是因为巫蛊之祸获得利益的臣民没有一个幸存的。
江充当时是被太子刘据杀死,但是其后人在汉武帝得知真相以后,也没能幸免。
丞相刘屈氂等相关人物被以各种理由被杀或自杀,可以说汉武帝因为太子刘据的死亡再次开了杀戒。
太子冤枉致死,汉武帝已经彻底意识到所谓的巫蛊之祸不过是人为因素的干扰。
在加上那些自己信任的仙道对于汉武帝的身体恢复基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身体的老化也让汉武帝清楚的认识到,长生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自己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册立接班人保全汉室的江山,同时还要保证江山不落入外戚之手。
所以汉昭帝刘弗陵应运而生,为了防止吕后一样的外戚专政,汉昭帝的母亲也是被汉武帝赐死。
所以晚年的汉武帝之所以醒悟,太子刘据的死亡,打醒了汉武帝,令汉武帝知道所谓的长生、求道只不过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寻求富贵罢了。
注:本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汉武帝晚年敬畏鬼神,有人利用他迷信心理,招谣撞骗,宠臣江充操纵巫蛊闹剧,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破害很多人,动摇国本,使皇权权威下降!
- 再次因为历年征战穷兵黩武,而至百姓生活困苦,巫蛊事件,被方士欺骗,酿成大乱,皇位传人,太子被逼自杀,内宫混乱,终于击碎他的意志,对国策怀疑,动摇,颁布《罪己绍》!
- 晚年自以为创下丰功伟绩,建苑囿,宫殿装饰豪华,四处巡游,登嵩山,巡海上,泰山封禅,沿途赐帛万匹,金钱无数!
- 迷信鬼神,寻求长生不老封方士为大將军,整日疑神疑论,一次梦到被鬼神杀死,醒后病倒,自认为被臣下诅咒,派亲信追查,出现“巫蛊之祸”闹剧,逼迫太子发兵攻占长安,兵败自杀,丞相刘屈篷被杀,几个公主,皇后被杀掉!
- 因喜爱大宛国战马,派将军李广利征讨大宛,帶几万步兵,因路途遥远,粮草基本靠抢掠,没有支援,最后全军复没!
所以汉武帝对自已政策动摇颁发了《轮台罪己绍》,对为太子建立一座宫殿,追思太子!他能知错就改,为汉朝以后强民富国,打下费础!
浪子回头金不换,汉武帝退场前的一份《轮台罪己诏》将汉武帝的历史形象无限拔高了。然而,汉武帝真的是“幡然醒悟”吗?这一切不过是汉武帝的自我救赎罢了。
1
汉武帝晚年求道成仙,更是爆发了著名的巫蛊之乱。这场宫廷之变最终演变成刀剑和鲜血,挚爱的皇后,宠爱的太子,都随着汉武帝的“糊涂”烟消云散。
颁布罪己诏,建立思子台,这位大帝似乎“醒悟了”。
然而,汉武帝真的是糊涂了吗?
来看一看武帝晚年走的每一步棋吧。
武帝第一步,先铲除包括太子在内的太子一党。
太子休养生息、仁政爱民的执政思路,是和汉武帝截然相反的治国思路,汉武帝并没有打压太子,而是放任太子的政治思想成长。
然而,武帝晚年由于频繁发生自然灾害,让汉武帝穷兵黩武的弊端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汉武帝提前透支大汉的行为,让刚刚兴盛的大汉王朝走向了崩溃的危机边缘。
各地出现暴乱,百姓民不聊生。
太子休养生息的国策无疑是正确的,但现在这个国策必须由汉武帝亲自颁布。否则,汉武帝的名声就会是无道暴君,因为现在天下大乱了。
太子继位后,若由太子颁布休养生息的国策,那么后世的评价就是:老子暴虐无道,儿子仁政爱民。
这时候,汉武帝选择了打掉太子一党。
并且彻底打倒太子党的一切势力,防止后世出现异样的声音。
汉武帝的第二步,给太子平反。
诛杀“蒙蔽”自己的小人江充全族。
然后为太子平反,将太子的政治形象重新树立起来。如此一来,汉武帝采用太子休养生息的国策就会顺理成章了。
第三步,颁布《罪己诏》。
向天下承认自己穷兵黩武,承认自己对天下造成的伤害,然后提出了与民休养生息的国策。
三步棋走完,汉武帝名声的救赎终于完成了,非常的有章法。
2
汉武帝的名声真的已经要“臭”了吗?
击溃匈奴,是汉武帝一生中最显赫的政绩。
然而,也正是因为汉武帝执政中前期要平匈奴之祸,严重透支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力。
匈奴主要是祸害大汉边疆地带,他们是没有能力打倒汉朝腹地的。
这就造成了一种声音:边疆百姓被祸害,我们也很同情,但关我们内地人什么事呢?为什么要牺牲我们的利益去保护边疆人民。
他们是不理解的,我们可以为大汉贡献,但别让我们活不下去啊。
在汉武帝的铁血手腕下,大汉的臣民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这时候连年的干旱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汉武帝的臭名声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但现在,休养生息从汉武帝手中开启了,休养生息也已经成为下一任皇帝的执政思路了。
往小了说,打了天下人民一棒子,再给一颗枣子吃,这样人民就不会记恨汉武帝了。
往大了说,休养生息的国策是汉武帝开启的,后面盛世的源头,也在汉武帝这里。
第一,消除了大汉的匈奴之祸;
第二,给后世制定了大汉最正确的治国思路。
这才成就了“秦皇汉武”中的“汉武”。
如果从下一任皇帝手中开启休养生息,汉武帝的威名就要大打折扣了,就会变成毁誉参半。
而休养生息是太子的执政思路,太子刘据是创始人,这个创始人还在,专利就不能落在汉武帝头上。
所以汉武帝需要牺牲太子,从而让休养生息的专利落在自己头上,否则,汉武帝的威名依然要大打折扣。
这一切都是汉武帝的棋,他可并没有糊涂。
总结
所谓的汉武帝晚年变得糊涂,不过汉武帝迷惑世人的障眼法,他可并不糊涂。
汉武帝所做的一切相当的有章法,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名声的救赎。
为了救赎,他不惜牺牲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皇权是每个人一生追逐的最高目标,而“千古一帝”是每位皇帝追求的最高目标。
汉武帝也不能免俗,谁不希望后世史官赞美点缀呢?
综合来说,汉武帝晚年并没有糊涂,因此也谈不上晚年醒悟,汉武帝所谓的“糊涂”不过是汉武帝的自我救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