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沼泽里挖掘出多具千年古尸,不腐不化,这能用科学解释吗?
早在20世纪的50年代,丹麦的一家人正在像往常一样挖泥煤,由于泥煤是沼泽地独有的一种煤,所以在挖掘时,大家都小心翼翼的。突然,其中一个人挖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众人合力拽出后,发现这是一具尸体。由于该尸体的脖子上有一根绳子,所以这家人觉得应该是谋杀,遂报警。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该尸体的死亡年代约为公元前3世纪,也就是说该尸体已经在沼泽地里躺了2200多年了。但奇怪的是,尸体保存完好,没有腐烂,甚至皮肤保存也比较的完好。由于尸体是在奥胡斯以西锡尔克堡附近托伦村的沼泽地里被发现的,因此科学家将其命名为“托伦人”。
那么,为什么尸体在沼泽地里会几千年不腐烂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尸体为什么会腐烂?
任何的动物只要不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例如琥珀),死亡后必然是会腐烂的,比如在盛夏,如果我们将一块猪肉仍在外面,只需要两天,那腐烂之后的气味就足以让人“崩溃”。那么,为什么会腐烂呢?简单的说动物尸体的腐烂是一个物质被分解的过程,而物质分解的快慢与温度、所处环境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首先是分解。动物尸体的分解分为两方面,第一就是尸体本身的腐烂,简单的说就是尸体本身的溶解酶将身体内的有机物分解的一个过程。第二个就是微生物的分解。作为自然界中的分解者,微生物一旦发现动物的尸体就会侵入其体内,将体内的营养物质据为己有。
由于在活着的时候,动物本身有很强的免疫力,所以无论是溶解酶还是微生物都只能与动物机体在一个相当稳定的状态下,而一旦机体死亡,免疫力完全消失,就给了溶解酶和微生物可乘之机了。
而且,无论是溶解酶还是微生物的分解,都是一个将有机物变为无机物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吃了东西要排泄,所以,此时被分解的有机体就会慢慢的腐烂。至于腐烂后会发臭,是因为在分解时,有机体会产生大量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如硫化氢、氨气等等,同时被分解时的液体中的尸氨、硫醇也会发出刺鼻的臭味。
总的来说,在正常环境下,死去的有机体是会随着微生物和溶解酶的活跃慢慢的腐烂的,而且在腐烂时还会产生大量的刺激性气体。
既然弄清楚了尸体腐烂的原因,那么我们再来看沼泽中的尸体为什么不腐?
首先,既然是不腐烂就证明满足了不了腐烂的条件。那么,沼泽有什么神奇之处能让尸体不腐呢?其实,从泥炭的形成就能找到答案。
泥炭的形成
既然尸体是在泥炭中被发现的,我们了解一下泥炭的形成或许能够找到原因。首先,泥炭是最初级的炭,它是有生物(主要以苔藓植物以及动物尸体为主)向煤炭转化的第一阶段。那么,泥炭是怎么形成的呢?
首先,一些生物在沼泽地上死后,慢慢的会沉入沼泽的底部,由于沼泽底部的环境有三个特点,第一就是潮湿,第二就是呈酸性,第三就是缺氧。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很少(大都是厌氧生物,而且数量较少),再加上在缺氧的环境下,活性酶也不活跃,最终造成沉入底部的生物不能完全分解,进而形成泥炭层。这就是泥炭的形成。
从其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个信息点,那就是生物尸体不能完全分解。这是原因之一。
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会问:不能完全分解也是能分解啊,为什么发现的尸体没有分解的迹象呢?
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了,那就是泥炭的形成时间。从目前已发现的泥炭看,大都是在9000多年前,甚至更久以前形成的,而在泥炭中发现的尸体仅有两千多年。这就透漏出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尸体是在泥炭已经形成后,沉入泥炭层的。
而泥炭层的环境是无菌、无毒、缺氧的,在这种环境下,尸体被泥炭慢慢的包裹,阻止了尸体的进一步分解,最终形成了类似于泥炭人一样的形态。如下图:
总结
沼泽地中干尸千年不腐是用科学就能解释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尸体被泥炭整个包裹住了,这样隔绝了氧气、细菌、微生物等等一切能够让有机体分解的物质,最终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真空的环境。这一点跟古埃及的木乃伊有些相似,因为木乃伊在制作时,为了防止尸体表面腐烂也是会在尸体表面涂上一层树胶用来与外界隔离的。
1950年丹麦日德兰半岛中部小镇西尔克堡外10公里处的一片沼泽。5月6日,维果和埃米尔·霍贾德两兄弟,以及维果的妻子格雷特,都来自附近的托隆德村,在用铁锹挖泥煤的时候,在一个成年人的尸体上打了一个木桩。死者系着一条皮带,戴着一顶奇怪的皮帽,除此之外别无他物。他的脖子上还缠着一条编好的皮带。这就是杀死他的东西。他的皮肤被晒成了深栗色,他的身体看起来像瘪了的橡胶。他被命名为“图伦德·曼”。
学者们倾向于认为图伦德·曼的死是对神的某种仪式性牺牲——也许是一种生育祭品。对把他放在那里的人来说,沼泽是一个特别的地方。虽然北欧的大部分地区都在浓密的森林覆盖下,但沼泽却没有。一半是土地,一半是水,向天空敞开,它们是遥远的边界。对这些人来说,微弱的闪光——当接近时会消失的闪烁的幽灵般的光——不是腐烂的植物造成的沼泽气体的影响。人们认为,托伦德·曼的坟墓可能是为了确保祭祀对象的某种潮湿不朽。
当他在1950年被发现时,科学家对他的身体和头部进行了x光检查,所以可以看到大脑保存得相当完好。他们解剖他,取出他的肠子,然后放回去。 2015年,他被送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让他的脚通过通常用于化石的微扫描。古代脱氧核糖核酸专家已经研究了托伦德·曼的股骨,试图获取遗传物质的样本。他们失败了,但他们没有放弃。下一次他们将使用头骨底部的岩骨,它比股骨密度大得多,因此是一个更有希望的DNA来源。
还有托伦德·曼的头发,托伦德·曼的帽子第一次被拿走,以获取头发样本。哥本哈根的一名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分析微小数量的锶是如何不同的,来拼成一张图,显示出托伦德·曼一生中去过的所有地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告诉我们,在大约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00年的铁器时代,大量的尸体进入了苔藓沼泽中。
因为环境独特的化学作用,保存最完好的尸体都是在隆起的沼泽中发现的,这些沼泽形成于排水不畅的盆地,导致地面被水淹没,减缓植物腐烂。几千年来,层层的泥炭藓堆积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完全由雨水浇灌的圆顶。凸起的沼泽含有很少的矿物质和很少的氧气,但是含有大量的酸。加上北欧的低温,就有了一个保存死人的极好“冰箱”。
放置在这里的物体分解非常缓慢。埋葬后不久,酸开始染黑身体的皮肤、头发和指甲。随着泥炭藓的死亡,它会释放一种叫做泥炭藓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它结合氮,阻止细菌的生长,进一步使尸体变成木乃伊。但是泥炭藓还提取钙,从人体骨骼中滤出。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经过大约一千年,一具尸体最终看起来像一个压扁的橡胶娃娃。
没人能确定把尸体埋在沼泽里的人是否知道泥炭藓会保持那些尸体完好无损。这似乎极不可能——他们会怎么做?尽管如此,这样想还是很有诱惑力的,因为它非常符合泥沼生物的仪式功能,可能被认为是通往来世的使者。 我们可能永远也得不到一个明确的答案,现在看来,一个单一的解释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受害者。但是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并让沼泽生物对想象力产生了难以抑制的控制。
很难说到底有多少个沼泽尸体,但数量可能有数百个。它们的第一个记录可以追溯到17世纪,从那以后它们就一直定期出现。(在此之前,在沼泽中发现的尸体通常会在当地的教堂墓地被迅速重新安葬。) 由于泥炭作为燃料的来源已经大大减少,人类现在发现它们的频率降低了。就泥炭仍然被砍伐的程度而言——环保主义者反对在这些脆弱的生态系统中开采泥炭,这项工作现在落到了大型机器的肩上,这些机器经常磨碎可能已经从人工缓慢工作中完整出现的东西。
“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沼泽环境中水汽充沛,埋葬于沼泽淤泥中的尸体千年不腐并不神奇。由于淤泥和尸体的物质交换,尸体的表面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古代人有很多比较原始的行为,比如拿活人祭祀,认为这样才能感动上天,当然一般用的都是战俘或者底层居民,上个世纪50年代,一名丹麦农民沼泽地挖炭,意外地挖出了一具保存完整通体黑乎乎的尸体,于是他就报了警,后来人们在当地又挖出了多具千年古尸,都保存的相当完整。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人体外多有外伤,脖子上有勒痕,可能是由于祭祀被杀死后投入那片沼泽地。
沼泽是自然界吃人不吐骨头发危险地带,主要在于沼泽的泥潭。沼泽凹凸不平有的地方有水有的地方没水,生长着植物,千百年来水一直浸泡着土地使得水底的泥土松软,加上植物残骸的沉降,沼泽下有一层较厚的泥浆,也因为植物的腐烂等,沼泽水呈一定的酸性。沼泽的淤泥、水体可以封闭尸体周围的空间,而酸性的水又可以降低微生物的活动,尸体物质和淤泥缓慢地交换,于是尸体得以保存。
世界各地挖出的所谓千年古尸很多,我国由于古代的丧葬文化,达官贵族死后用棺椁装殓,将尸骸封闭其中,埋葬在潮湿或者干燥的地方,潮湿也就是水分多,可以封闭墓穴,使墓穴和外界的气体交换及其缓慢,不利于微生物生存;干燥环境中,由于尸骸水分会快速蒸发,也不利于微生物分解尸骸。在狭小幽闭环境中,尸体存在的时间越长越利于保存。
我国出土的干尸、古尸很多,最出名的大概是辛追夫人,这位秦始皇时出生的人物在汉时生病死亡,棺椁的规格比较高,里外几层使遗骸密封在狭小幽闭的环境中,加上长沙马王堆降水较多,水涌入墓穴又再次填充空隙,使辛追尸骸历经2000年依然不腐,据说刚出土时肌肉仍极具弹性,X光照还发现死前刚吃了类似于瓜子的食物。
丹麦的环保公司?
1、以下是丹麦的一些环保公司:Orsted: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风能发电公司之一,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2、Vestas:这家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风能设备制造商,提供可靠的风能解决方案。
3、Grundfos:这是一家以水泵技术为核心的公司,致力于提供节能环保的水处理解决方案。
丹麦环保公司DESMI
DESMI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公司成立于1834年,是丹麦历史悠久的公司之一,我们为拥有悠久的历史,提供良好、可靠的解决方案,保持创新的方法,利用全球市场的机会而感到自豪。
在丹麦,儿童可以骑自行车上路吗?
当然可以。丹麦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是名副其实的,这个北欧最小的国家,国土面积相当于两个海南岛,但却拥有1.2万公里自行车专用道;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自行车的数量是汽车的5倍,45%以上的居民每天都骑自行车。
丹麦能够成为自行车王国,也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地势比较平坦,经济发达而城市规模比较小,而且城镇化程度高,最重要的是丹麦人深刻到骨子里的环保意识。
被称作自行车王国的丹麦,也拥有很多世界顶级品牌的自行车,比如著名的Velorbis,虽然在东方没有什么名气,但这是丹麦议会议员的标配,在英国、加拿大与美国相当受欢迎;
丹麦这个小美人鱼的故乡,90%以上的人都拥有自己的自行车,上至丹麦的王室,下至普通民众,都非常热爱自行车。丹麦的儿童一般在学龄之前就会学会骑车,在学校,自行车比赛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丹麦到处都是自行车道,法律也规定汽车等要礼让骑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