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到底算不算四代机?发动机问题是不是限制歼20的唯一因素?
武器装备必须要经过实战才可以体现出价值/虽然现在计算机发达/可以模仿实战化/但还是不会百分之百的体现出各方面的突然变化/所以,表格上填写的各类资料只是提供了多种仿真性数据/而难达到真实的战争环境…
现在。一种武器决定胜负已不现实/多优秀的装备都必须要溶入作战体系之中/才可以体现出威力…所以,没必要只注重一种武器装备/而应关注整体性/要看它在体系中怎样做到了自身价值最大化。。
千二十本来就是隐形化设计的!尽管不知新发到底如何/但最多两三年就可以更加完美…对攻防体系做用巨大。。
杨伟说是系列化设计/已经有单发隐形/双人型定了/不知道会不会扩大机身造千轰型?加长几米。可装两长剑即可以对离岸几千里内构成威胁/尤其是对海上舰队与南海形成震摄。。
J20是不是四代机或者五代机,这要看套用什么标准。运用美国的标准,就是四代机,运用俄罗斯的标准,就是五代机。
至于航空发动机,因为我国航空工业基础薄弱落后于欧美和俄罗斯,虽然现在在奋起直追,但是毕竟年限太短,差距不可能一下补齐,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当然,在我国航空界科学家及航空人的努力拼搏下,我国的航空工业会在较短时间赶上或者超过欧美俄等航空发达国家,补齐发展中的短板,让J20成为傲视世界的一款超一流战斗机。
好了,无论是国内外媒体,还是网络大军,似乎除了F-22是五代机(老标准四代)很少有争议以外,无论是F-35,还是J-20、苏-57都有较多争议,什么F-35太肥超巡不行,苏-57是拍扁的苏-27隐身不行,J-20发动机不行等等。
F-22作为世界上第一款服役的五代机,其科幻的外形、超音速巡航和强劲的机动性、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等都为五代机竖立了标杆。
然而先发有先发的好处,后发后发的优势,虽然其他几款五代机不得不说有各自的不足,但是相比较而言,这几款战机也都有比F-22强优秀的地方。
其实所谓五代机的4S标准并非官方标准,你也找不到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关于标准的正式表述,这些个只不过是从国内外媒体按照F-22自身的几个特征“杜撰”出来的标准而已。
比如说,对于现代空战战场来说所谓的4S标准中哪个最重要?在一段时间内人们的认知可能是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性更重要,这时F-22的性能毋庸置疑;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验证,各国空军发现“隐身性能”才是五代机的核心能力,这个时候F-22的地位已经有些动摇,最起码它的隐身性能不见得比F-35或者J-20好;后来随着米波雷达的逐渐成熟,隐身性能似乎不在那么靠谱以后,人们又开始觉得先进的航电、EODAS、全系头盔瞄准系统、战机态势感知能力、信息交互能力更重要,这方面的能力J-20和F-35又甩了F-22几条街。
如此看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只有不断进化的战机,即使F-35也已经更新了好几个版本,我们的J-20也在不断进化,现在这些战机都只是五代机进化路上的某个版本而已,未来都还有很大的提升和优化空间,所以说J-20当然是五代机了。
说了这么多,大家似乎发现很少说到苏-57,这款飞机也算是五代机,我们不能说他不优秀,只能说他已经是现阶段俄罗斯能拿出量产的最优秀方案了。为啥不多说,是因为真没啥可说的,就上面一张内置弹舱开舱图都能让苏-57汗颜很久。要不是叙利亚战争时期,苏-57好不容易露了一手开舱照片,大家还都以为这货没有内置弹舱呢,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其他几款战机的弹舱图都快贴烂了,你也找不到一张苏-57的高清开舱照片。
为什么战斗力更强的YF-23在竞选中输给了F-22?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其实前几天在头条号的文章里已经比较深入的讨论过了。
文章的名字叫做《美国的鸭翼世仇——说说“美国风格”战斗机设计》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自行搜索一下吧。
在细致说一下为什么YF-23落选。题主所说的YF-23性能更加完美,战斗力更强的依据是什么?应该看到了YF-23极其前卫的外观有感而发吧?
其实啊,在ATF(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中,并不是只有YF-23和YF-22参加了ATF计划。而是有一大票的飞机设计方案的。最终美国只选了两个设计集团的方案而已。
如果看ATF计划全图,那么题主应该感叹YF-22是最差的一款飞机了。看下全图吧:
诺斯罗普当时提了3个方案:类似于幻影2000的三角翼单垂尾方案、YF-23方案、菱形机翼方案;麦克唐纳则提出了一个鸭式布局棱形主翼的设计;罗克韦尔则提出了一个鸭式后掠翼和一个中央升力体布局的方案;波音提出了类似于我们歼-10的两款设计;格鲁门的方案更加激进甚至包括了前掠翼布局;而最终拿到单子的洛克希德则只提出了一个SR-71改进的战斗机。
是不是看哪个都比YF-22好啊?
还有一个更坑的事情不知道题主注意到没有?
罗克韦尔的中央升力体布局方案!
看图:
这个方案像什么???
没错!就是少了水平尾翼的苏-57。
W君就问意不意外?
人啊,总是觉得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YF-23,这是一架相当悲情的飞机。
诺斯罗普当时的理念很好,但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因此虽然YF-23和YF-22在测试的过程中各项指标都不相上下。但是其改进余地已经不大了。
有人做过YF-23如果改进为现役美军战斗机的测算,那么需要改进的项目达到11300多项。
得经过这么多的改进才可以成为一架美军可以服役的战机。
相对于YF-22改成F-22也就仅仅需要了5700多项改进项目,这样YF-22则更能稳妥的服役。对于相对于求“稳”的美国空军决策人员也就更青睐于YF-22了。
即便是没有YF-23这么大的改进量,其实YF-22和YF-23也不是同一个型号的飞机了。
再有一个说法也就是——这群ATF的决策者当初在美国的百式战机年代的确是被忽悠怕了。所谓百式战机包括 F-100、F-101、F-104、F-105……当年美国的企业忽悠高空高速导致美国空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有“人控导弹”可以选择使用。至于F-4鬼怪式,那其实是美国海军的战斗机,空军实在没辙了,才用的F-4。也正因为有F-4的例子,美国的F-15才没敢让可变后掠翼的方案露出,否则国会的老爷们也会再砍美国空军预算让美国空军装备F-14。
这群选飞机的“美国老兵”具备老年人一贯的固执守旧的风格,在F-X时代选择了更像苏联Mig-25的战机,同时也在ATF计划中选择了更像F-15的YF-22,以及在JSF计划中选择了更像F-22的X-35。
——保守的美式官僚主义作祟罢了。
M爱生活爱飞机M
F-22当选为第四代战斗机是由美国空军经过长时间评估后认真作出的决定,据有关资料表明,YF-22(Y代表原型机)在机动性上占优,而YF-23在隐身性和速度性能上更好,整体性能在伯仲之间,并不能证明YF-23更强。
YF-22(下)和YF-23(上)试飞合影
1981年,美国空军对先进战术战斗机方案(ATF)项目正式招标,随后波音、洛克希德、通用动力抱团参与竞标,另一边诺斯洛普、麦道也一起合作竞标。1984年末,美国空军明确了ATF指标,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四代机4S性能及有效载荷、最大起飞重量之类的。
1986年,洛克希德和诺斯罗普的方案中标,被分别赋予编号YF-22和YF-23,而普惠和通用分别配套研制YF-119和YF-120发动机作为两种原型机的动力。后来的结果现在也都知道了,YF-119随着YF-22一道被定型生产,F-119的改进型F-135还用在另一种四代机F-35身上。
YF-23独特的尾喷口处理是为了向下遮蔽红外特征
细长的YF-23实现了机翼、机身、尾翼的一体化
YF-23“黑寡妇”机尾特写
1990年,YF-23首先下线并完成试飞,YF-22紧跟其后。第一架YF-23使用普惠发动机不开加力时巡航速度达到了1.43马赫,另一架使用通用发动机的YF-23不开加力巡航速度达到了1.6马赫;首架使用通用发动机的YF-22不开加力巡航速度达到了1.58马赫。速度性能上基本差不多,细长的YF-23略微有一点点优势。
随后的一系列测试,两种原型机表现都很优异。但是经过90天的评估,美国空军最终选择了安装有普惠发动机的YF-22。YF-22进行了多处修改,优化了性能和外观,变得更好看了。(局座说了好看的飞机战斗力一般都很高...)
量产型F-22A和原型机YF-22
YF-23落选原因引起了外界的猜测,很可能与洛克希德和诺斯罗普两家公司的项目管理能力有关:
YF-23使用了太多新技术,这点比YF-22更先进,研制、使用风险肯定要大一点。在有限的时间、预算和性能指标的考虑下,美国空军希望取得完美平衡。同时,诺斯罗普当时还在几乎同一时间的B-2轰炸机项目上超支、拖进度,这不能不让美国空军慎重考虑这家公司的技术和资金能力。
最后,美国军方应该是有意为之,毕竟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军用发动机上军方就吃过垄断的亏),作为未来美国空军的两种拳头产品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和隐身战斗机怎么能都交到一家公司的手里呢?
作为四代机标杆的F-22A“猛禽”
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在歼-20和苏-57出现后,F-22A依旧是第四代战斗机(新版分法第五代)中执牛儿者,所以选择了YF-22并没有什么遗憾。就算有,也可以在下一代战斗机身上弥补回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M爱生活爱飞机M
不是战斗力更强的YF-23输给了YF22,诚然YF-23在包括隐身性能的大多数指标上优于YF-22,但技术指标优秀不代表战术性能一定优秀、战斗力更强,何况YF-23性能指标优秀还是在更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成本高昂、可靠性降低且以试飞进度大幅落后的前提下取得的,这恰恰是犯了武器研发的大忌,出于成本和安全因素,YF-22胜出也就顺理成章了。
同级别的,双座战机与单座机空战,能体现出双人的优势吗?
同级别的双座战机和单座机空战,双座战机的确是会占据一定上风的,毕竟它有两名飞行员,在操作复杂设备、目视发现目标时会拥有一定的优势,但这不是绝对的。
在当初航电设备还比较落后的年代,战机采用双座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当时的战机在执行超视距空战、对地攻击等高难度任务时,需要操纵数十个开关、按钮才能完成任务。此时战机还要做出相应的机动动作,假如是一个飞行员,肯定是完全忙不过来的,所以必须设置两名飞行员,前舱飞行员主要负责飞行,后舱通常负责操纵机载设备。
F-14“雄猫”舰载机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它的后舱是雷达拦截官。大家都知道,F-14“雄猫”舰载机是美国为拦截苏联轰炸机编队而研发的一款远程截击舰载机,而F-14能够成为拦截机的关键就是它装备有一套由AWG-9脉冲多普勒雷达、数字计算机等设备组成的远程截击系统。而雷达拦截官就是操纵这套系统的人员,只有雷达拦截官操作过硬,F-14“雄猫”舰载机才能变为一只具备真正远程拦截攻击能力的“大猫”。
不过,随着航电设备的快速发展,战斗机座舱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飞行员操作负担已经是大大减轻了,如今战斗机要执行超视距空战、低空对地攻击等高难度任务时,飞行员需要操作的步骤已经很少,不会再出现飞行员手忙脚乱的情况了。
目前双座战机仍比较多,但已经不是因为航电设备不够先进了。很多双座战机主要承担起“同型教练机”的任务,加快培训单座机飞行员的速度。有些双座战机则是因为它们是以对地攻击为主的战斗轰炸机/多用途战斗机,对地攻击任务复杂,危险系数较高,需要两名飞行员来分担压力。还有一些双座战机则是为了更好的执行编队指挥、电子战任务而设置了双座。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隐形战斗机世界中,并没有双座隐身战斗机的存在,目前服役的隐身战斗机无一例外都是单座的,显然是因为隐身战斗机的航电设备更为先进,先进玻璃座舱的智能化更高,在头盔显示器、语音提示、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帮助下,飞行员操纵战机,执行任务都变得非常简单。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隐身战斗机就一定不会出现双座型号,在未来对地突击、电子战任务中,隐身战斗机采用双座设计的需求是存在的,所以这是值得期待的。
同级别的战斗机,双座和单座没有可比性,只不过是任务不同。单座是空中优势战斗机,双座是战斗轰炸机,侧重于攻击,也是目的性战斗机。
在现实中,以色列和印度喜欢双座战斗机,当年印度向俄罗斯提出,印度版的苏57要双座,一是习惯,更重要的是环境,多数国家两种都看重。
以色列地处中东,周边无强国,攻击就是他们的目标,只是还要防备一些弱者找找麻烦,所以用双座战斗机,否则直接上轰炸机了。印度也是相似,在南亚次大陆印度是真正的第一,只有他攻击别人的份儿,别的国家谁敢攻击印度?所以他们都要双座。
多数国家,单座双座必须都有,顶多有侧重。在战斗机执行攻击任务时,单座战斗机必须先夺取制空权,进行保护战斗轰炸机和轰炸机进行攻击,而战斗轰炸机的战斗只是自卫,即使很厉害的F15E,也是F15C去战斗,双座肯定有影响,只不过有强弱罢了。所以两种战斗机只是功能不同,没有谁强谁弱之分。
在F14以后,就没有纯粹的双座型空优战斗机了,现在的空优型战斗机好像都是单座型的,对应的双座机型都是多用途的或是为了承担教学任务,为什么现在没有双座型的空优战斗机了?感觉在格斗时双座机应该更有优势吧,可以观测到更大的范围,而且操作起来应该更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