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十擎、百柱、千优、万创!制造大区塑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版图的底气

在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浪潮下,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交通、能源、信息三大领域融合的产物,已经成为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

▲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在宝安举行。
近年来,宝安奋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剑指千亿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通过龙头牵引带动、精准补链延链、政策全力支持,构建了齐备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优质企业纷至沓来、成群涌现。目前,宝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拥有1家百亿级企业、10家10亿量级企业、约100家亿元级企业,约1000家规上、国高及技术国产替代企业,约10000 家创新型生态型小微企业,“一核、十擎、百柱、千优、万创”的优质企业雁阵,梯次展开、生机勃勃。
这些优质企业,是宝安制造“硬核实力”的直观体现,也是宝安这座制造大区,官宣打造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重要支撑极与汽车出口重要基地的底气。
法雷奥
当之无愧的“一核”
法雷奥,宝安智能网联汽车链条上唯一的百亿级企业,也是分量最重的一个,当之无愧的“一核”。

▲在法雷奥深圳内部控制(深圳)有限公司高级工厂的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中。
去年底,法雷奥在中国媒体开放日活动中官宣:中国已是法雷奥全球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法雷奥深圳工厂2023年的销售突破100亿元,深圳法雷奥已成为集团智能系统最大的生产基地和电子研发中心之一。
自2005年落成,深圳法雷奥从位于深圳宝安福永街道的半层楼工厂出发,陆续布局远程通信模块、5G通讯模块、超宽带模块、前视摄像系统及域控制器等产品产线,销售额实现跨越式增长。
数据显示,2013年,深圳法雷奥销售额突破10亿元;2021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2023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在销售额快速增长过程中,法雷奥不断“加码”宝安。
2007 年,法雷奥在中国的第一个舒适及驾驶辅助系统研发中心在宝安成立;2023年,法雷奥深圳智能制造中心在宝安落成,其驾驶员监控系统、激光雷达、车载环视摄像头等产品是目前智能驾驶领域的重要零部件。
企业的认可,源自深圳、宝安优质的营商环境。以法雷奥深圳智能制造中心建设为例,从进场、路面铺设、外立面改造等,不到两个月时间,一座崭新的厂房落成,创下外资项目落地又一“深圳速度”。
“深圳速度、宝安服务,让我们印象深刻。”法雷奥中国总裁周松曾在受访时介绍,法雷奥所在的宝安区,通过实行“三个一”企业服务,帮助深圳智能制造中心解决了用地问题,改善提升公司周边环境,日常运营中也总能获得政府的快速响应。
现在的法雷奥,既是行业先驱也是全球引领者,全球每三辆新车中就有一辆配备了具有法雷奥技术的驾驶辅助系统。
尽管已是全球行业“顶流”,但法雷奥从未停下技术探索的脚步。已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能力四级认证的法雷奥深圳智能制造中心,未来仍将强化投资。周松表示,他们要不断提升中心的智能制造水平和数字化水平,打造“新质生产力工厂”的标杆。
展望未来,他进一步表示,完善的产业配套、丰沃的营商土壤和政策支持,让深圳、宝安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沃土。“法雷奥将坚定在此长期发展,持续强化本地生产和研发,为市场带来更多创新技术和产品。”
“十擎”
细分板块的牵引人与攻坚者
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其他领域,宝安“多点开花”,当中航盛电子、创维汽车智能、富士电机、斯坦雷电气、壹连科技、松下泰康电子、贾维斯智能、翔耀电子、古河电工、拓邦锂电池等10家年营收超过或接近10亿元的企业,堪称细分板块“十大引擎”,有力牵引与带动相关板块发展。

▲2025布鲁塞尔车展上的小鹏汽车展区。
作为“十擎”中的带头大哥,航盛电子年逾而立、风华正茂,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产品全球畅销,已进入全球前十二大汽车制造公司的全球采购体系。

▲小鹏P7+展车。
今年初,公司董事长、总裁杨洪透露,他们重金投资的小鹏专用生产线顺利投产,自动化程度和柔性生产能力在业内属于领先水平;还与全球汽车安全领域的领军企业奥托立夫达成战略合作,完成了折叠方向盘产品的开发,并获得基于高通SA8295平台座舱联合开发项目定点,还有一揽子高端制造、商业计划有序推进,未来5年内有望培育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其余的“十擎”企业,各有所长、各自精彩。比如壹连科技,主要产品涵盖电芯连接组件、动力传输组件以及低压信号传输组件等各类电连接组件,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为发展主轴,储能系统、工业设备、医疗设备、消费电子等多个应用领域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去年11月22日,壹连科技登陆创业板,上市首日高开180%。

▲鸿蒙智行展台拍摄的尊界S800。
在汽车智能化产品、智能系统研发方面,贾维斯智能技术领先、新品不断。其今年3月申请了一项名为“多源异构行车数据的存储压缩与动态同步方法”的专利,可以通过自适应的时频变换更好地捕捉行车数据的特性,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存储所需空间,并通过采用时钟同步算法能够将数据同步的误差控制在更小的范围内。
十擎,宝安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上众多优质企业的剪影。目前,宝安该产业呈现出三大突出特点:企业数量多,国高企业757家、“小巨人”企业71家、单项冠军企业6家、上市企业18家;分布范围广,辖区十个街道都有相关企业,少的有58家,多的达168家;产业链条长,除了整车制造,其他细分板块基本都有布局。
“百柱”“千优”“万创”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核心供应链“基本盘”
“百柱”——区内约100家具备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支撑作用的亿元级企业;“千优”——区内约1000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规上、国高及技术国产替代企业;“万创”——区内约10000 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创新型生态型小微企业

▲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人气爆棚。
他们,是宝安作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基本盘”,集中布局在这条产业链的上游、下游以及中游的部分细分领域。上游企业,涉及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气系统、集成控制系统、感知系统-激光雷达、高精度定位与地图、芯片计算平台、车载操作系统、车身及附件系统、底盘系统、V2X通信等领域;中游企业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智能驾驶舱的生产。下游包括出行、物流服务,充换电基础设施,后市场服务等。
这些好企业,是维持与推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幕后英雄”,源自宝安完备的工业体系、庞大的企业规模和深厚的产业底蕴,离不开政策红利与创新密度的双重加持。

▲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在宝安举行。
近年来,宝安出台了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实施方案、促进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商业化试点管理办法等,明确发展规划;也从关键环节产线、核心技术研发、扩大生产等方面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助;还打破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壁垒,让宝安成为国内首个开展无人商业化试点的中心城区。
在统筹方面,宝安于2024年底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承担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研究、重大项目招引落地、重大平台组织建设、重点企业跟踪服务等工作职责。正着力推进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招引汽车链主、龙头、骨干项目入驻,重点攻坚汽车数智化转型创新“十链工程”,包括链主引育补链、核心零部件强链、自动驾驶应用促链、产业园聚链、产业技术平台升链、后市场服务延链等工程。同时,宝安还将在今年实现“十项突破”,包括政策赋能企业技术突破、重点企业招引落地突破、一流标杆园区突破、自动驾驶推广突破、区域数智绿波突破、技术平台创新突破等。
今天的宝安,正加快迈向“海陆空天全空间覆盖、人车路网全链条贯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高地——

空间方面,布局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鹏峰大厦、福永汽车城等汽车产业专业空间,让好企业都有好空间。其中,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是深圳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全省首个整街统筹项目——“湾区芯城”的先导项目。首批入驻的10家企业中,有1家上市公司、2家外资控股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
场景方面,宝安累计开放了约280公里道路供自动驾驶技术测试和示范应用,覆盖宝安中心、机场、国际会展中心、沿江高速和相关街道道路。目前,小马智行、如祺出行等企业在宝安投放了智能网联汽车开展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试点;京东、白犀牛等企业在11条线路上开展无人物流配送试点;酷哇科技、云创智行等企业的智能环卫设备在广场、公园、人行道等区域开展无人清扫试点。
一条智能网联汽车赛道,牵扯着动力电池、材料、芯片、人工智能等100多个硬科技产业。赛道越火热,竞争越激烈。凭借“一核、十擎、百柱、千优、万创”的企业矩阵,积极适应“赛道”的千变万化,在发展的前沿展现千姿万态,在产业、市场、技术的更迭中奔腾千军万马。宝安,心中有底气。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一航 (图片为资料图)
编辑 胡洁贞
万亿元产业链这样炼成——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调查
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大、技术更新快、产业链带动作用强,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之一。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比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高7个百分点,表现突出。在排位靠前的产业集聚地中,四川成都近20年厚积薄发的发展过程令人眼前一亮。成都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曾经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成都紧紧抓住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大转移机遇,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落户,打造了万亿元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面对未来产业制高点的争夺,成都又将如何布局?
继2020年规模突破万亿元之后,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稳健增长,2023年达到1.3万亿元;今年前8个月达到7926亿元,同比增长5.6%。成渝地区因此成为排名国内第四、全球前10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地。
目前,成都聚集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2000多家,汇聚华为、华虹、京东方等链主企业50余家,培育卫士通、极米科技、天邑康和、创意信息等本土上市企业30多家。一个产业在一座城市做到万亿元以上规模,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在全国并不多见。成都是如何做到的?
有聚集才能成链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曾经历一个高速增长期。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基本形成,在全球产业布局中影响力不断提高。
当时,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被远远甩在后面,即使是有一定基础的成都市,200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仅69.5亿元。虽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就在成都布局了一批电子工业项目和科研机构,但与东部集中地相比仍十分薄弱,200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仅有40多家。
成都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研究员舒兵说,新世纪,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布局迎来大转移浪潮,成都紧紧抓住这个重大机遇,着力优化投资与政务服务环境,强化园区载体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其独有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政府服务和城市魅力,吸引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知名企业的目光。从此,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开始腾飞。
2003年,国际知名企业英特尔公司签约落户成都,投资建设芯片封装测试工厂。至今,英特尔累计在成都投资40亿美元,带动戴尔、仁宝、联想、德州仪器、纬创等一大批全球电脑生产及研发知名企业布局成都,一大批集成电路、智能硬件、通信设备、软件等企业迅速集聚。
20年间,成都在“芯、屏、端、软、智、网、安”等电子信息产业的几个主要方面同时发力。
2023年,成都软件产业经营主体超过20万户,规上企业1450家,总收入7127亿元,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一半以上,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约35%。2020年评选的国家先进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集群有两个,其一是成都;工信部在全国布局了两个国家级工业软件和协同攻关平台,成都是其中之一;全国有8个国家综合性软件名城,成都也有一席之地。
2023年,成都智能终端产业实现营收4086亿元,聚集智能终端规上企业385家,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5家,初步形成从产品研发、核心组件、终端集成及应用,到整机组装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随着京东方、中电熊猫等项目建设投产,成都新型显示产业加速发展。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iPad和近一半的高端柔性屏在成都生产,主营收入占全国15%,跻身全国显示产业前三强,产业链完善度达到73%。今年1月,成都高新区与京东方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建设全国首条、全球第二条第8.6代AMOLED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建成后,成都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柔性面板生产基地。
集成电路产业虽受“卡脖子”影响严重,但近5年每年跨上一个百亿元台阶,培育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
相关人士指出,在电子信息产业每一个细分赛道,成都都有颇具实力的链主企业,其中既有京东方、英特尔、华为、华虹等知名企业,也包括极米科技、菲斯特等成长中的企业。
有资本才能强链
9月25日,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在成都高新西区全面封顶,从开工到封顶仅用183天。这个总投资630亿元的项目是四川工业发展史上单体投资额最大的项目,也是京东方在成都高新区投资的第三条面板生产线,3条生产线总投资已超千亿元。
对于京东方而言,成都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在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志看来,以产业基金为依托的资本招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像京东方这样的重资产项目,一般都需要当地政府参与投资配套。”据了解,京东方这条8.6代生产线,成都方面投入的资金在整个项目中占较大比例。
早在2007年,在成都高新区的推动下,成都高投集团联合成都产业投资集团等投资机构,合计出资18亿元,通过定增京东方上市公司股票的方式,促成总投资34亿元的京东方4.5代LCD面板项目落地成都,后续实现投资全部退出,并获得一定收益,创造了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招商的“成都模式”。2015年,成都高新区再次通过“成都模式”,推动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第6代LTPS/AMOLED生产线项目落地成都。
海光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是成都高投集团投资引入的另一个重点项目。2016年,成都高投集团投资4亿元,引入海光公司两家核心子公司落户成都,开展通用服务器CPU芯片及图形芯片的设计和销售业务。海光公司2018年量产销售首款服务器CPU“海光一号”,并于2022年在科创板上市,实现产业、投资双丰收。
“我们看中整个产业的收益。引进一个龙头链主企业,对整个产业的带动作用巨大。”周志说,京东方8.6代生产线项目建成后,“成都造”柔性面板全球市场占有率有望从当前的6%提升至20%,对引领区域产业发展、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企业在政府基金支持下快速成长。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型显示企业。“公司是全球为数不多掌握大尺寸菲涅尔透镜制造技术的企业之一,从研发到如今每年10多万张激光显示屏销往世界各地,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离不开成都高投集团等国有投资平台的支持。”公司副总裁吴庆富说。
成都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成都产业基金相关人士表示,传统招商引资模式通过财政补贴招引企业的效果正在减弱,围绕区域项目竞争激烈、优质项目筛选难、财政资金有限等现状,以产业基金为依托的资本招商正在发挥更大作用。相比传统招商引资模式,产业基金模式能够以少量财政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实现政府、社会资本、企业三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通过“以投带引”模式实现强链补链,“引进一个,带来一群”,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上下游联动效应,最终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圈。
以成都高新区为例,2021年底,成都高新区按照产业建圈强链发展要求,通过5年3000亿元产业基金组建计划,加速打造“资助—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的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服务体系,成为中西部资本密度和投资活跃度最高的地区。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受益匪浅,快速发展壮大。
北京大学教授路风表示,许多地方政府逐渐转变“招商引资模式”为“创造产业模式”。创造产业模式是地方政府有目标地引进特定的企业,填补当地产业空白,这种模式要求地方政府参与投资,地方政府因此掌握选择产业的权利。
有人才才有产业
今天,电子信息已成为成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主导产业。20多年前的远见和20多年来的坚守源于什么?相关研究人士表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一个扬长避短的选择。
“基础和人才是成都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两大优势。”成都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刘爽说,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国家在成都布局一批电子方面的科研院所和众多重要电子企业,时至今日这些大院大所和企业仍是国家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力军。近年来,这些机构每年向社会输送电子信息相关专业毕业生4万余人。
在分析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因素时,包括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等在内的采访对象,都提到了电子科技大学起到的重要作用。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初决定在成都投资,正是看中了电子科大。
电子科大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海光介绍,电子科大作为电子信息领域创新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建立了面向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快速反应、集中攻关的任务落实和推进机制,配套服务20余项国家重大工程。电子科大每年有40%以上的毕业生留在成都及周边就业,近5年留下来的毕业生有4.3万名左右。一批批毕业生像一粒粒种子,带着知识、技术乃至具体项目,不断推动一个个创意落地,孵化一个个新兴企业。
在成都电子信息行业不乏这样的案例:一些企业十几年前还是三五名师生或同学创办的小微企业,如今已成为本领域的骨干。毕业于电子科大的钟波及其创立的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极米均以6.5%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家用投影市场出货量第一名。另一家骨干企业纳能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创办时,年营业收入仅40万元,去年已过亿元。
接受采访的电子信息企业里,无论创始人、高管还是技术骨干,一半以上是电子科大教师或毕业生,有的企业创业团队全部来自电子科大。“在成都,仅软件行业就聚集了约60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成都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局软件处调研员王军说,如果没有稳定的人才来源,产业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许多电子信息企业是分两步走进成都的:先是把研发部门搬到成都;几年之后,整个企业跟着就搬进来了。”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联盟秘书长赵达说,成都丰富的人才来源,能留住人才的生活环境,都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如果说基础和人才是“扬长”,那么从交通视角看当时的选择就是“避短”了,对于地处内陆的成都来说,体量小、运输便利而附加值较高的电子信息产业无疑是“最优选”。有趣的是,当初因为交通不便,成都选择了运量小的电子信息产业,如今成都拥有天府、双流两座国际机场,便利的国际航空运输网络又成了吸引电子信息产业投资落地成都的“优选项”。
有联动才有成长
“拆开机器人,看看里边有什么?都是半导体。汽车也一样,传统部件越来越少,电子信息产品越来越多。”谈起成都聚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调研员李岗说,选对赛道很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发展空间巨大。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通用电子产品处处长李坦说,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跨行业属性,与新能源汽车、卫星互联网及卫星应用等行业均有紧密联系,可以衍生出大量的车载电子、卫星电子、航空电子、光伏、动力电池等行业应用产品,这些行业在成都乃至四川都具有一定优势,是电子信息产业快速成长的肥沃土壤。
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成都安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克非说,工业软件推动工业信息化,同时工业信息化需求又推动工业软件繁荣。他举例说,东方汽轮机公司制作一个轴部件,要先设计图纸,加工后如果不符合要求还要重新设计,验证过程很费时。利用工程仿真软件,研发设计后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做功能可靠性、安全性验证,开展优化设计,从而大大缩短产品研发、生产周期。“近几年来,四川正大力开展新型工业化和‘智转数改’,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该公司每年新增100多家客户。
王军说,未来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软件,这是国家实力的比拼。如果不去发展软件,在许多方面会遇到“卡脖子”问题。
站在新起点,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又盯上了啥?“目前,成都在人工智能方面虽然体量不大,但这是一个大方向,将引起全球产业链重构,如果不抢抓机遇,可能今后就没有位置了。”李坦说。(记者 钟华林)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问答
湖南隆平千优1号?
杂交水稻催生水稻种业连日来,在位于长沙浏阳的社港镇周洛村,当地农户正踊跃报名,要参加袁隆平院士领衔研发的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的示范种植。根据记者抽样...
千优(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请问有这家公司吗?
[回答]到工商局咨询办理。可以去工商局查询建议咨询工商部门可以咨询工商部门
千优电子秤怎么调小数点?
调整千优电子秤的小数点位置通常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确保电子秤处于待机状态,即没有任何物体放置在秤盘上。2.按下"MODE"或者"设置"按钮,进入设...
千优公斤秤怎么调成市斤秤?
千优公斤秤怎么调成市斤秤?首先我这样说吧,在中国的计量法上公斤与市斤这两个计量标准已经被废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国际通用的“克”。那么作为在中国生产使用的...
千优良品淘宝怎么没有店?
千优良品淘宝店可能因为一些原因暂时关闭或者被移除,导致在淘宝上没有店铺展示。可能是因为店主个人原因、经营策略调整或者违反淘宝规定等。建议可以通过其他...
180千优电子秤不准怎么调?
180千优电子秤不准调法1、确认电池是否有电查看电子秤的电池电量是否充足,电池没电应及时更换,电量不足也会导致电子秤显示不准确。实际使用中,60%的电子秤...
治疗Hpv大概需要多少钱_千问健康
五月份发现外阴长了两颗小豆豆
微创手术和激光碎石疗法各自的优_千问健康
您好,请问肾结石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微创手术和激光碎石疗法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我今年还没结婚,做手术或者激光碎石会对肾脏和性功能产生影响吗?
千玛优生活董事长是谁?
千玛优生活董事长邵总。千玛优生活董事长邵总。
千马惠淘是什么?
是国内首创社区新零售3.0商城各大版块战略布局,千马惠淘APP4月份正式上线以后,能够展现出最完美最强大的功能和用户体验,目前仅仅只是刚刚内测阶段对接全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