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互联网医疗独角兽行列 成都医联用科技让慢病患者过上品质生活

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实习生 邹阿江
今年2月底,在武汉的叶萧(化名)女士出现了轻微的咳嗽。她心里犯起了嘀咕:是不是患上新型冠状肺炎。不敢出门,她选择先在网上询问专家,在成都医联免费问诊平台上,她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一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陈医生。通过一对一的网上问诊,最后证实叶萧只是得了普通的感冒。
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的科技企业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体温检测、疾病防控、疫苗研发等方面助力防疫。其中,成都医联推出的在线义诊平台帮助40余万人提供在线问询解答。4月7日,医联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推荐并入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海外华人华侨互联网咨询服务平台”,为海外华人华侨提供免费的即时线上医疗问诊服务。
作为起步于成都高新区的独角兽企业,成都医联已经形成了成都-北京双总部的协同布局。未来,医联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在慢病管理领域深耕细作,携手更多医生,为慢病患者提供长期规范的慢病管理服务,用科技让慢病患者过上有品质的生活。
远程问诊全球“开花”
足不出门安心看病咨询
疫情暴发伊始,为减轻线下医院门诊压力,减少患者心理焦虑,成都医联迅速集结全国多方资源,开通7*24小时在线义诊平台,为全国广大群众提供免费线上咨询问诊服务。
疫情期间,成都医联向疫区捐出了价值上千万的“居家隔离服务包”,为疫区人民提供科学的居家隔离服务指导,对于“就医难 用药难”的慢病患者,医联上线“慢病患者救助通道”,让慢病患者足不出户即可“续方拿药”。
“通过服务包里的设备,市民在家里就可以进行自我早期筛查监测,如当血氧智能监测设备监测到,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5%,建议患者到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一步确诊。”成都医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帮助在家隔离观察的病人实时监控病情的变化,并提供线上医疗咨询、随诊服务,避免患者在医院内交叉感染及造成医疗资源紧张。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医联联合华大基因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青岛、成都、武汉、南京、重庆等多个城市,推出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服务。用户可在线上自行预约,最快24小时内可拿到电子报告。
4月7日,医联作为第三方医疗平台,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推荐并入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海外华人华侨互联网咨询服务平台”,通过驻外使领馆等渠道宣传推介,为海外华人华侨提供免费的即时线上医疗问诊服务。

互联网医保落地
医联开通成都医保个账支付通道
今年2月底,不少成都市民注意到,在医联互联网医院看病买药可通过医保卡支付,实现线上看病医保个人账户支付。
这得益于医联率先打通了成都高新海尔森互联网医院在线个账医保支付通道。这也意味着,医联是国内为数不多跑通从问诊到购药到医保支付整个闭环流程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之一,成都市民可以实现“看病不出门,问诊不排队,线上可购药,支付可医保”。
事实上,早在2018年,医联就开始专注慢病管理领域,为患者提供线上咨询问诊,电子处方开具等服务。医联成都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5万医生已跟医联完成了签约,患者在家的话就能完成整个基于复诊的就医流程”。
去年8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这意味国家在为显著改善就医成本效率,以及更好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新技术、新模式上,给予了互联网医疗行业更宽松的发展空间。
今年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完善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加快评估已出台的新业态准入和监管政策,坚决清理各类不合理管理措施。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加快创新型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并推进临床应用。
医联创始人兼CEO王仕锐表示,疫情以来,国家连续发布的顶层政策表明互联网医疗在国家整体医疗体系中的重要性正在迅速提升,患者网上看病、复诊开药的习惯正在逐渐养成。医保支付问题一旦得以解决,互联网医疗无接触、便利、可追溯等优势将提前释放。尤其在互联网慢病管理方面,从诊、药再到支付的服务闭环才能更好地实现。

立足成都辐射全国
跻身互联网独角兽行列
作为国内领先的慢病管理平台,医联成立于2014年,为国内首批获得正规互联网医院牌照的企业,区别于传统在线问诊,医联致力于为广大患者提供长期规范的专科慢病管理服务,结合AI和医疗大数据等技术优势,不断完善线上医疗服务流程及渠道优势,一方面为患者提供治疗建议、治疗效果评价、电子处方、用药指导、心理辅导、生活方式干预等一系列有效、低价、可及的院外慢病管理服务,让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医联也在坚持用互联网的方式赋能医生,不但会为每位平台医生配备专属人工医助,还会为他们提供多种AI与大数据相结合的慢病管理工具,为医生增效的同时,助力医学科研。
2018年8月,医联宣布获得10亿元D轮融资,成为成都在互联网领域第一家独角兽企业。经过几年发展,医联已经形成了成都-北京双总部的协同布局。
“成都作为国内新经济发展颇具活力的城市,对医联从政策到人才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成都医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在支持创新企业的发展方面一直不遗余力,如《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支持服务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都对成都的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成都医联所在的成都高新区也在大力支持新经济企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新经济加快发展,成都高新区支持蓉归派、海归派、学院派、创客派等“四派人才”创新创业,针对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给予梯度培育、金融支撑、人才赋能、专业服务等政策措施,设立每年2亿元应用场景专项资金,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在全国率先探索“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机制,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基金,为新经济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与此同时,医联的整个技术研发团队都在成都,包括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一批成都优秀的学府为医联人才选择提供了有力保障。”成都医联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医联互联网医院从肝病专科向其他专科延伸,已覆盖HIV、内分泌、肿瘤以及糖尿病等多个病种领域,逐渐成长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医院平台之一。下一步,医联将继续深耕慢病管理领域,进行慢病管理精细化运营,优化互联网医疗慢病管理就医体验,打造健康管理新生态,解放医生,帮助到 更多的患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医联联合创始人郑力维:新城比老城更容易完成区域医联体
过去几个月里,郑力维几次到成都东部新城考察交流。作为成都医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郑力维和合伙人刘仕锐创办的企业总部设在了成都高新区,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东部新城的关注。
在7月19日举行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上,郑力维也作为企业代表参与了东部新城的规划讨论。最吸引他的地方,是“未来之城”的说法。比起正值青壮年发展的中心城区,东部新城的优势正是相对空白的市场 。他表示,尤其对医联这样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新区意味着能够在早期就打通医院间数据的接口,并将数据形态规范为统一标准。

↑医联联合创始人郑力维
“从一开始就有统一规范,相信智慧区域医联体的打造会比老城改造要快得多。”郑力维说。事实上,近年来建设区域医联体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工作重点,目前广州就分别与中山、江门、西江等一级医院协作,使优质资源下沉。
不过,从行业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在底层数据的互联互通还没有做到极致。对居民而言,仍然要面对五大平台,看医生、医保报销、开药拿药等仍需要“多跑几趟”。相对于已有资源改造,郑力维的预期是,东部新城在早期进行医疗机构等整体规划设计,有望实现真正的区域医联体 。
这只是开始。郑力维眼中真正的医联体,不仅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能通过整个区域的调度,实现“小病不出小区、大病能及时在区内治疗”。这意味着,花一个月等病床位、挂号靠“黄牛”等基层医疗水平不足的现象都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对普通人而言,当你在问诊时,就能根据疾病匹配最合适的医院和医生,“包括公立医院等都能更好覆盖成都调度系统,一改过去医疗信息‘孤岛’的情况,实现区域医疗信息互联网一体。”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摄影记者 陶轲
编辑 周霖

相关问答
{医联}是做什么的?
医联好像是做移动医疗,医联(成都医联科技有限公司)是创立于2014年6月,创始人王仕锐。截止2016年6月份医联注册医生40万,其中23万三甲医生,是医生类APP三甲...
成都独角兽企业?
分别为医联、新潮传媒、准时达、1919、鲜生活冷链、威斯克生物、书亦烧仙草、FITURE、驹马物流。成都上榜独角兽榜单的9家企业中,医联、新潮传媒、...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