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津在海教园设立这个街道
日前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复
同意津南区设立海棠街道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
津南区设立海棠街道的批复
津南区人民政府:
你区关于设立海棠街道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设立海棠街道。海棠街道办事处为津南区人民政府派出机关,驻地设置在津南区同砚路50号。
二、海棠街道管辖范围自雅正路外返40米与津港高速绿化带交汇点起向东北,沿雅正路外返40米至宁静高速匝道与天津大道交汇点,沿天津大道南侧路缘石至月牙河河道蓝线,沿月牙河河道蓝线向西南,至津沽公路北侧路缘石向西北,沿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所砌围墙向西北至雅润路路缘石向西南,沿雅润路东侧路缘石至金华路与雅润路交汇点向西南,沿雅润路东侧路缘石外返5米至同德路路缘石向南,沿雅润路东侧路缘石至同砚路与雅润路交汇点向南,沿雅润路东侧路缘石外返5米至津晋高速,沿津晋高速向西至大沽排污河向西,沿津晋高速辅路绿化带向西北至大沽排污河与津港高速交汇点向西北,沿津港高速绿化带至津港高速绿化带与雅正路外返40米交汇点止。其中:静怡里、金旭里小区围墙内行政区划属于咸水沽镇。
三、津南区人民政府要按照《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通知》(津政办规〔2020〕25号)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告行政区划变更信息,在行政区划完成变更时限内完成勘界工作,按时上报行政区划完成变更情况报告。津南区民政局要及时更新行政区划图标准样图报市民政局审核,并按照地图管理有关规定送审后向社会公布。
天津市人民政府
2021年4月8日
新闻多看点
为紧紧抓住国家会展中心、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核心区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促进园区人才智力资源和津南区产业发展载体优势的有效融合,坚决疏通“梗阻”,扩充“瓶颈”,破除“壁垒”,提高政策协同,最大限度用足用好各类要素资源,实现政府、高校、企业联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市委、市政府于2020年9月作出决策,对海教园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让其与津南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创新发展聚集区。
根据该决策,津南区主导海教园进行法定机构改革。截至去年底,大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已经划归津南区新筹建的海棠街道,海教园管委会轻装上阵,把全部精力放在聚焦科技创新主责主业,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国家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区示范窗口、和天津创新发展聚集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核心区上来。
据网信津南微信公众号报道,今年1月5日,津南区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在海河教育园区设立海棠街道办事处的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待市政府批复后组织实施。
来源:天津政务网、津云、网信津南
来源: 天津日报
一城看山西 一街游古今
原标题:一城看山西,一街游古今
——太原古县城为游客打造沉浸式文化旅游新体验
朱 萌 中国文化报驻山西记者 郭志清
明清以来,在太原古县城(今属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及其周围的村庄,流传着一首《太原县城“内十怪”》的民谣,谣曰:“四条大街有意歪,十字街心鼓起来,宝阁建在城门外,两座钟楼同庙排,街上牌楼像比赛,五道将军处处在,四街不见一棵树,弯腰舀出井水来,商铺门前尽圪台,叫卖声声传城外。”这首民谣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古县城内从城市建筑到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民俗特点,既新奇,又耐人寻味。
如今,当地正在全力复现古县城商贸繁盛、休闲安逸的社会生活景象,同时采用“文化+演艺”“非遗+研学”“国潮+科技”等形式,打造沉浸式文化旅游新体验。
“文化+演艺”重现旧时风貌
太原古县城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2011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城内有国保文庙、省保秦家大院等79处历史文物,城墙、寺署衙庙、商铺等各类建筑300余处,是晋阳文化的重要遗存。
今年5月1日,太原古县城在历经8年修复后开城试营业,仅“五一”小长假便累计接待游客18.5万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流量担当”。
步入古县城,从早到晚都能看到精彩的演出:在南门小广场看古城达人秀,在隆恩寺古戏台看真功夫街头擂台赛《龙城飞将》,在魁星楼看龙城书生国潮音乐剧。从市楼沿着南街走,有十二生肖巡游;在十字街,随处可见街头情景演出;天黑了,还能登上北城门城墙看主题灯光秀……
游客毛晋锦说:“演出很精彩,根本看不够。我哪个也不想错过,到处跑着守着点看演出,只恨不能多生出几双眼睛。”
“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卖晋源桂花元宵嘞……”
古城中,最常见的要数“太原市声——吆喝游商”街景演出。穿着古代服饰的“游商小贩”散布于城内四条大街,或挑着扁担,或推着小车,操着一口地道的晋源方言争相吆喝叫卖,让人仿佛瞬间穿越回几百年前。
“这是为了重现民谣中的‘叫卖声声传城外’。表演队伍共35人,大都是文艺爱好者。”扮演挑夫的演员赵宝原本是太谷县秧歌剧团的演员,他在吆喝中融入太原秧歌、太原莲花落等元素,让游客更真切地沉浸于当地文化。
“古县城充分挖掘传统乡土民俗文化,融入时下流行的艺术元素,策划具有主题性、文化性、示范性与体验性的活动,给游客带来独特的传统文化体验。”祖祖辈辈居住在古城西街上的张宏庆是晋阳文化民间研究会的成员,如今他也参与古城演出,他表示,“能为家乡文化宣传助力,真是倍感自豪!”
“非遗+研学”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漫步在太原古县城中,几步就能看到一个研学场所。有“白兰地·扎染研学基地”“山西梆子·戏曲研学基地”“文字传承·印刷研学基地”三所独立研学院落,也有正时学堂、织布、古法造纸等研学点。
“我们为不同年龄段的体验者开发了对应研学课程。体验者亲手制作、用心感受非遗,化身‘传承人’,并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非遗文创作品带回家,这些活动很受欢迎。”印刷研学基地宋老师介绍。
“一百个人来了我们会接待,一个人来了我们也接待。”布艺体验馆工作人员小药说,“我们的初衷就是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所以也不会设置任何门槛和限制。”
目前,太原古县城的非遗项目有晋绣、山西药茶、山西三宝(珐华器、推光漆、澄泥砚)、剪纸、手工皮革、汾酒、老陈醋等。城内开展的研学活动根据不同主题赋能不同的传承形式,让传统文化在这方热土上茁壮成长。
来自山东济南的游客“踏遍青山”在网上留言:“这里销售、展示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网络爆款’或‘景区爆款’,而是山西本土的手工艺品、特色食物,‘晋’味十足。一路逛下来,感觉自己对山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众多研学基地,古城内还时常举办形式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今年“六一”期间,古县城内开展了“拾起非遗文化”专题研学游古城系列活动。端午节前后,桐封书院里举办了端午节特别活动,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学习用五彩丝线捻端午彩绳、用江米粽叶亲手包粽子,体验传统节日。
山西龙投科素研学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房瑞良介绍:“目前,我们又在古县城内全力打造皮影文化、汉服文化、传统织布、泥塑文化、柳编文化、能工巧匠、古灯文化、童帽文化等10个研学文化项目独立院落。相信随着古城系列研学活动的深入开展,这里的文化氛围会更加浓厚。”
“国潮+科技”构建沉浸式新体验
今年5月,太原古县城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国潮艺术节,民乐、摇滚、说唱等流行文化元素与古县城碰撞、融合,深受年轻人欢迎。艺术节闭幕式上,《梦回》《凤鸣诀》《龙城之下、御凤而上》3首原创歌曲突破层层选拔,获得太原古县城主题歌征歌比赛前三甲,在古城内不同的时间播放。
不少游客在古城内听到这些新创歌曲后,纷纷在一些音乐App中“云打卡”,网友“梨花寻”留言:“游览古县城,我听着歌就能想象当时的场景,特别有代入感。”
“我们以国粹、国风、国漫、国颜为主题,以国潮为主导概念,在利用大型主题活动打造国潮基地的同时,也对古县城部分区域进行创意性改造。”太原古县城工作人员表示,太原古县城用数字化手段体现传统文化,给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新体验、新表达、新价值。
沿着古县城的东城墙一路向南,矗立着一座“《清明上河图3.0》梦中上河”数字主题馆。在这里,游客可以重返画作《清明上河图》诞生的繁华盛世,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体验北宋都城汴京的众生百态,横渡船舶如织的汴河,在北宋人文雅韵中,展开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据了解,该馆建筑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共设有清明上河、时空回越、盛世长卷、雾里看花、花灯闹市、梦中上河、汴河上行、宋潮有礼、宋潮老店9个展区。
走入馆内,穿越时空回廊,仿佛置身千年之前的宋朝汴京市井之中。花灯闹市复原了宋代的夜市场景,打造沉浸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空间;10米直径的4K高清球幕内,时长8分钟的270度全景影片带领游客乘船游览汴河两岸,体会“两岸风烟天下无”的繁华盛世,可谓“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据资料记载,明清时期的太原古县城繁荣昌盛、热闹非凡,除了城内的150余家商铺作坊之外,南关与西关还有车马大店40余处,接待着南来北往的客商。在历史尘埃中沉寂已久,太原古县城重新开城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基地为定位,实现了文化繁荣与产业发展同步。
长期以来,因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太原古县城如同一只头北尾南、振翅高翔的凤凰,故太原古县城又称“凤凰城”。如今,但凡走进城中的游客,都会不禁叹一句:“凤凰城,真正成为一座涅槃重生的‘凤凰城’!”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相关问答
同砚是什么意思?
同砚[tóngyàn]解释为同学。《汉书·张安世传》:“彭祖又小与上同席研书。”研,通“砚”。后因称同学为同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好...
一个石加一个见念什么啊?
是砚字。读音是yan,声调是四声。其意思是我们常来研墨或蘸上墨汁来写字的砚台,古时候老同学或同学关系也称为同砚。谢谢大家!是砚字。读音是yan,声调是四声。...
同学的大写字母是什么?
同学的大写字母是TONGXUE同学同学[tóngxué]释义1.在同一所学校学习的人2.对在校学生的通称近义词:同砚,同窗例句:为了吸引同学们参加体育运动,学校...
【请以“人文关怀”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
[回答]初三的学生们整日生活在一股告急的氛围里,“甘草”、“菊花”、“太阳神”流行于六月的校园,伴随着我们邻近毕业的日子.邻近毕业就意味着即将面临...
一个十一个升念什么?
[yán]研究:钻~。~习。[yàn]同“砚”。含义为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砚台;引申含义为旧指同学关系(因同学共笔砚):同砚。文言文解释[...
为什么要把同窗称呼为同学_作业帮
[回答]旧时称同学为“砚席”,也称“同砚席”、“同砚”.共一方砚台,同一张坐席,同一位教师上课,当然是同学了.古代科举中同科考中的称为“同年”,颇有同学...
平缘石做法?
截面高度在30cm的,平则用20cm的。平缘石后侧采用C15混凝土后戗。平缘石外侧做2米的土路肩,以保证平缘石的稳定性及行人安全。土路肩横坡为3%,坡向向外。2、...
学生称呼怎么写?
学生的别称有:舍生、同砚席、同笔砚、同学、同窗、同门、同席、同门生、同门友、书友、学友、砚友等。学生雅称如下:莘莘学子、同窗、书生、桃李...学生的...
学生的雅称?
1、上足:对学生的美称。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杯寺碑》:"四上人者,并禅师之上足,而法门之领袖也。"2、门人:古代先生在家中教授的学生,故称。《论语•..."...
学生别称?
莘莘学子同窗书生桃李高足、上足同笔研门下门人门生门徒门下士门下生门下客门弟子晚学、晚学生、后学、后进等是学子们在前辈、老师面前表现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