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业科技吧 中公医管易主,中公集团悄然崛起,东北首富李永新资产版图变阵

用户投稿 15 0

中公医管易主、中公集团悄然崛起,东北首富李永新资产版图变阵

工商资料显示,中公未来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公医管”)近日股权结构生变,中公未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公集团)退出。

中公创始人为李永新,近年来,伴随着中公教育股价持续上扬,李永新的个人财富不断上涨。另一方面,李永新个人控制的中公集团也悄然崛起,其9月21日、23日、25日分别入主南昌新梦想贸易有限公司、南昌阳光图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圣德宏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和旗下主要由母亲鲁忠芳持股的上市公司中公教育不同,中公集团主要由李永新持股,其注册资本一亿人民币,李永新认缴出资额为9000万元人民币。

1、张勇掌舵中公医管,李永新退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自工商资料获悉,中公医管近期发生工商变更,法定代表人由郭慧君变更为赵勇,大股东北京中公未来集团有限公司退出股东序列,自然人陈小英入局成为股东之一。中公医管另一股东为成都宝祥益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工商信息显示,成都宝祥益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27日,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赵勇,经营范围包括“健康管理;企业管理咨询;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社会经济咨询”等。

目前,成都宝祥益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股东分别为自然人刘铭西、赵勇、陈小英,认缴出资额分别为5万元、55万元、40万元,以此推算,三人分别持有5%、55%、40%的股权。

中公医管则成立于2019年11月7日,注册资本在2020年9月11日由5000万人民币减至5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针灸科医疗服务;医院管理(不含诊疗活动);企业管理咨询”等。目前,成都宝祥益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陈小英分别持有中公医管90%、10%的股份。

官网显示,中公医管隶属于中公集团旗下公司,公司依托集团在全国31个省市建立的一千多家直营分部和学习中心,为中国医院、医疗企业量身打造标准化、定制化的管理职业化培训、管理咨询服务,以及医院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中公创始人为李永新。

2020年10月20日,鲁忠芳、李永新母子以140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0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19位,被称为东北首富。

李永新的主要资产集中地为上市公司中公教育。

据中公教育三季报,鲁忠芳、李永新母子分别持有中公教育41.36%、18.35%的股权,二者合计持有59.71%的股权。此外,自然人王振东持有15.61%的股权,北京航天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持有4.33%的股权,北京广银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有2.89%的股权,北京基锐科创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有1.44%的股权,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1.41%的股权,北京中公未来信息咨询中心(有限合伙)持有1.30%的股权,周夏耘持有1.28%的股权,周晖持有1.17%的股权,上述股东均为中公教育前十名股东。

中公教育年报显示,李永新与母亲鲁忠芳系一致行动人,为中公教育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周夏耘与周晖为父子关系。

中公教育近期发展势头正猛。据中公教育披露的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74.39亿元,同比增长20.78%;净利润13.21亿元,同比增长37.76%。

中公教育称,利润大幅增长主要系招录考试全面恢复,招生回归正常。随着积压在上半年的国考面试、省考笔试、事业单位、教师招录等考试全面恢复,中公教育在国考扩招66%、省考扩招近30%,以及报考人数及参培率提升背景下,线上线下齐发力,支撑了公司三季度利润的高增长。

根据中公教育重组时给出的业绩承诺,2018年-2020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3亿元、13亿元和16.5亿元。此后的2018年、2019年,中公教育均超额完成业绩承诺,累计完成28.4亿元。这意味着,中公教育已顺利完成三年累计业绩承诺。

2、中公集团崛起

除了主要由母亲持股的中公教育之外,由李永新主要持股的中公集团近年来也悄然崛起。

中公集团工商资料显示,成立于2019年6月,注册资本一亿人民币,股东分别为许华、李永新,认缴出资额分别为1000万元人民币、9000万元人民币,分别持股10%、90%。

中公集团近年来快速发展。

据工商资料显示,北京圣德宏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于9月25日发生股权变更,自然人徐德斌退出股东序列,北京未来智业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入局成为独资股东。

北京圣德宏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28日,目前法定代表人为高英英,经营范围为“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出版物零售;承办展览展示活动;企业策划;会议服务;图文制作”等。

北京未来智业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7月17日,为中公未来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孙公司。

除此之外,中公集团旗下的孙公司天津智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也在扩张版图。

天津智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还分别于9月23日、9月21日成为了南昌阳光图书有限责任公司、南昌新梦想贸易有限公司2家公司的独自股东。

其中,南昌阳光图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29日,注册资本506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国内版图书批发兼零售;国内贸易”;南昌新梦想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12日,注册资本1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书、报刊零售”。二者法定代表人均为高英英。

此外,10月28日,南昌诚章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自然人股东刘文文、庄东海退出股东序列,退出前分别持股1%、99%。天津智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入局成为独资股东。变更时间为2020年10月28日。

工商资料显示,南昌诚章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20日,目前法定代表人为高英英,注册资本10万元,经营范围为“国内版图书零售”。

企查查显示,中公集团对外投资了多家企业,包括山东中公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公未来置业有限公司、北京未来智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芜湖中公航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公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大伟 赵毅波 编辑 赵泽 校对 柳宝庆

记者邮箱:lidawei@xjbnews.com

医疗人工智能遭遇三大发展困境

来源:经济参考报

通过语音交流,机器人能够帮助患者进行导诊;阅读影像资料之后,机器能够出具诊断报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AI)医疗逐步从前沿技术转变为现实应用。

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我国医疗人工智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三大发展困境:技术难题有待突破,准入门槛有待监管层加以明确,商业模式也亟待建立。对此,专家建议,由国家主导数据库建设,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医疗数据共享,尽快制定标准,促进高端人才聚集,以实现全方位突破。

应用前景广阔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夏慧敏认为,当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医疗资源供需严重失衡以及地域分配不均等问题,催生了对医疗人工智能的巨大需求;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市场应用规模广等特点,又给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发展医疗人工智能的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是缓解医疗人力资源紧张状况。夏慧敏认为,在当前我国优质医疗人力资源欠缺的背景下,有了医疗人工智能的帮助,一方面,基层和偏远地区的患者可通过远程人工智能医疗获得发达地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服务,提高医疗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借助人工智能对病人就医大数据分析,可以优化医院的医疗服务结构和流程。

其次是重构医疗服务模式,变“治疗”为“预防”,将被动就诊改为随时随地的健康服务。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可以高效、精准整合医学检验数据,让患者拥有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形成健康大数据。通过智能的可移动终端和可穿戴设备等的监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就能主动发现健康状况异常的个体和人群,提前给予健康风险提示、健康改进或医疗措施建议。医疗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智能工具的分析、整理和归纳,从群体和个体双重角度总结出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规律。

再次是助力国家制定更加科学的医疗卫生政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李兰娟认为,人工智能通过海量的数据模拟出医疗流程、医疗诊断、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这将是医疗卫生方面一个大的变革。大数据智能诊疗技术日新月异,将推动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更为科学。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有望凭借这些优势实现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弯道超车”,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逐步从前沿技术转变为现实应用,或将为当前医疗格局带来重大变革。

技术有待突破

《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医疗仍面临技术难题。据了解,海量大数据和计算能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备要素,特别是在医疗数据共享方面,目前我国亟须补足短板。

“数据孤岛”现象与数据标准不统一,使得医疗数据难以实现共享。人工智能的准确性需要学习大量的数据,专家认为,我们国家在医院病例数方面有很大优势,但由于医疗数据没有共享,存在“孤岛”现象,不利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为全国两万多家医疗机构定制软件的智业互联(厦门)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侯浩天告诉记者,医院使用人工智能产品时,需要和互联网公司连接,然而这个对接过程中出现一些难题:医院的系统之前相对封闭,不同医院的电子系统由不同的企业承建,企业之间的系统又存在壁垒。

侯浩天说,人工智能企业很难对不同客户医院反馈的数据进行整合研究,这也就限制了人工智能机器的反馈训练,怎样把医院的信息合理、合法地向外网开放,仍然面临着挑战。

此外,数据录入欠缺标准。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于世辉介绍,以病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机构为例,企业训练模型的数据来源通常是公开数据集,或者企业与个别医院合作获得的扫描图片数据。于世辉举例说,人工智能做膜性肾病的研究学习需要阳性标本一万多例,广东一家著名医科大学专业团队积累多年才有两千多份标本,金域医学虽有两万多份标本,但想要合作就要把每一个标本重新标注,让机器在同样一个疾病分类标准下深度学习。我们国家有很多肾脏病分类体系,标准不统一导致大量优质数据无法为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服务。

专家表示,以肺结节CT筛查为例,目前业内对肺结节、糖网病检查等场景的医疗人工智能产品诊断准确率普遍很高,但企业在训练自己的模型时通常有自己的数据库,各自的算法都是按照自己的数据进行训练,然后以自己的数据来验证准确性。

第二,在人工智能输入的数据和其输出的答案之间,通常存在着无法洞悉的“隐层”,它被称为“黑箱”,“黑箱”存在的后果就是难以判断人工智能是否出错。“如果能让医生看到计算机是怎么想的、怎么得出结论的,就能让人类更相信计算机,让人类更加对它放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教授张康说。

路径尚待明确

从监管层面来看,人工智能刚刚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一些监管政策还有待明确,人才积累仍显不足,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亟待建立。

一是准入政策不明朗。“药品和器械在国家的监管层面有很详细的规定,但是医疗人工智能产品是新产品,详细的标准还在制定中。”上海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主任刘士远说,目前已经有九项医学人工智能产品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三类器械,但没有一个被批准,用什么样的标准和规范也仍在讨论当中。

2017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的分类规定,若诊断软件通过算法提供诊断建议,仅有辅助诊断功能不直接给出诊断结论,则按照二类医疗器械申报认证;如果对病变部位进行自动识别并提供明确诊断提示,则必须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临床验证管理。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有部分企业已经申请了二类证,但申报三类器械的产品都尚未得到认证。

二是人才缺口大。据业内统计,目前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的从业人员不足5万人,每年通过高校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也不足2000人,而在人工智能行业从业者中,美国拥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才占比接近50%,我国只有不到25%。

不仅如此,夏慧敏认为,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到临床、更好为临床服务,最重要的是能够找到医疗中的痛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很多医疗人工智能团队都是算法工程师在主导,既懂医学、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在中国相对紧缺。

三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亟待建立。金蝶医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治国表示,医疗人工智能产品期望能以销售软件的形式让医院付费,以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但是目前来说直接向消费者收费并不现实,如何构建商业模式形成商业闭环,业界仍在探索。

相关问答

北京航控智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不是国企。北京航控智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02月07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孙爱萍,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