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企业服务 从国内激光雷达第一股到新材料小巨人,上海科技企业加速出海

用户投稿 12 0

从国内激光雷达第一股到新材料小巨人,上海科技企业加速出海

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不断增强,出海也经历了从技术、产能到品牌的转变,现阶段在高端制造、消费电子等领域表现突出。随着上海加速布局新赛道产业,一批新秀企业正在持续扩大出海规模。

“我们近期宣布了与一家欧洲顶级车企达成多年独家定点合作,为其多款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提供激光雷达,我们也会加速国际化市场布局,开拓新的市场机遇。”3月13日,在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禾赛科技麦克斯韦研发智造中心,禾赛科技(HSAI.US)战略发展副总裁乐晓磊对第一财经表示。

作为登陆纳斯达克的“国产激光雷达第一股”,3月11日禾赛科技刚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业绩。财报显示,禾赛科技2024年成为全球首家全年经营和净现金流为正的上市激光雷达企业。2024年全年营收达20.8亿元人民币(约2.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7%;特别是出货量,全年激光雷达总交付量为50.19万台,同比增长126.0%;其中四季度激光雷达总交付量为22.21万台,同比增长153.1%,超过2023年全年。

上海科技企业服务 从国内激光雷达第一股到新材料小巨人,上海科技企业加速出海

上海科技企业服务 从国内激光雷达第一股到新材料小巨人,上海科技企业加速出海

禾赛科技CEO李一帆2014年从美国回国创业,他曾告诉记者,当时回来其实就瞄准了国内自动驾驶的发展机会。禾赛科技的产品属于机器人技术和高端制造交叉的范畴,供应链尤其重要,虽然公司只是做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产品——激光雷达,但其实也很复杂,把产品拆开里面有好几百个零件。“能把这些东西买齐、快速迭代,并且能找到熟悉这些东西的人一起来做研发,其实就远远超越供应链本身了。在中国尤其是在长三角地区,与禾赛科技相关的光电、芯片领域人才储备都很齐全,这非常重要。”

在禾赛科技麦克斯韦智造中心外部,记者看到有不少装有激光雷达的测试车。这个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的中心,涵盖百余项激光雷达功能与性能测试以及50项以上车规级别测试,室内测远范围达200米。

刚刚获得与欧洲车企的独家合作,也归功于禾赛科技的自主研发。据乐晓磊介绍,禾赛科技突破了激光雷达传统的器件分立式设计,通过不断地垂直整合来提升收发模块的集成度,将激光雷达推上了“摩尔定律”的轨道。集成化技术不仅使得激光雷达尺寸减小、成本降低,还大幅提升了其量产一致性和可靠性,从而实现规模化量产。禾赛科技推出的体积小巧的ADAS激光雷达可以无缝集成至汽车车身。同时,禾赛科技激光雷达高质量的点云也为自动驾驶算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乐晓磊对记者解释,之所以率先提出自建工厂,是因为对于车载激光雷达这个历史上从未经历过大规模量产交付的产品而言,快速迭代和质量把控至关重要。因此,制造必须是研发的一部分,而自建工厂能更好地提升产品的迭代速度和规模,不仅能从源头上生产,还能及时优化和改善生产流程,确保大规模高质量的生产并交付满足主机厂严苛标准的激光雷达产品。

截至目前,禾赛科技已与22家国内外汽车厂商的120款车型达成量产定点合作关系。“禾赛科技今年的激光雷达产能将超过200万辆,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此外,禾赛科技还将在海外设立生产线,最早于明年投入使用。”乐晓磊说。

如果说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是一个垂直热门的赛道,另一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纳琳威则覆盖了汽车、新能源、光电等多行业。在全球产业链重构浪潮与“双碳”目标驱动下,中国新材料企业正加速融入国际竞争。

以无机纳米材料应用研发起家的纳琳威,以纳米塑料改性为基础,先后突破纳米金属氧化物粉体制备、纳米超分散、湿法造粒等多项关键技术。主导产品之一的PET功能性光学薄膜,通过纳米改性技术,将普通PET薄膜附加值提升数倍,产品实现光屏蔽、隔热等功能内添加需求,打破国外多年技术垄断。

纳琳威董事长肖琳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在出海策略上,纳琳威采取“先业务后制造”的策略,前期通过建立全球业务网络积累市场经验,后期聚焦制造本地化以提升竞争力。

上海科技企业服务 从国内激光雷达第一股到新材料小巨人,上海科技企业加速出海

“在海外开展一个业务,要有一个好的基本盘,只有通过业务去了解每个国家不同的需求,才可以考虑我们的技术和制造出海,所以去年我们启动了出海战略,目前正在持续推进整个工厂的建设,我们出海的第一站,是在美国正式建厂。”肖琳说,美国工厂项目会分两期建设,第一期的占地面积计划大概14万多英尺,建设资金大概是2000万美金。接下来则会根据出海的发展情况,在欧洲、印度,以及韩国、日本,去逐步复制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产业化能力。

在出海过程中,企业的核心技术,在肖琳看来是最核心的东西。“整个工厂设置既是技术出海,也是制造出海。你没有技术,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意义,因为没有竞争力。”肖琳说。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向西而行,上海科技企业为何组团押注“新丝路”

上海科技企业服务 从国内激光雷达第一股到新材料小巨人,上海科技企业加速出海上海科技企业服务 从国内激光雷达第一股到新材料小巨人,上海科技企业加速出海

5月21日上午,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丝博会”)在西安开幕。本届丝博会为期5天,以“丝路融通·开放合作”为主题,设置丝路优品展、省际合作展、科技创新展、低空经济展、交通物流展、文旅消费展等6个展区,总展示面积7.2万平方米。丝博会期间,还将举办中欧班列全球合作伙伴对接洽谈、中国—中亚丝路电商深化合作等专题活动,涵盖经贸、科技、金融、教育等领域。

本届丝博会,上海展团延续此前一贯风格,主打“科技牌”,组织了20家科技型企业联合参展,集中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和前沿产品。上海展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本届丝博会,上海结合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发展实际所需,围绕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组织了一批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市场潜力大、能代表上海科技创新水平的科技项目和产品参展,旨在进一步加强上海与西部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发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成果向西部地区的辐射作用。

走进上海展区,脑机接口的展位可能是最热闹的,很多人都对一款脑控康复轮椅颇感兴趣。这是上海韶脑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的最新产品,这款非侵入式脑控康复轮椅采用稳态视觉诱发电位技术,精准解码运动意图,实现大脑独立控制轮椅方位,帮助患者恢复自主移动能力,提升认知功能,重塑脑神经,准确率高达95%。

韶脑科技深耕脑机接口20多年,是该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去年年底,韶脑科技研发的“脑电采集康复训练设备”获得上海市首张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注册证,标志着国内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前不久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脑机接口创新发展与应用论坛上,该项目再次脱颖而出,荣膺2025脑机接口十大创新成果,或将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化进程迈入新阶段。

“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此次参展,不仅是品牌和实力展示,也希望能够寻求更多切实的合作机会。”韶脑科技相关负责人王西伟表示。丝博会首日上午,企业就接到了乌鲁木齐、咸阳等地卫健委的相关咨询,并正在和西京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等洽谈合作,“效果超出预期”。此前,相关设备已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岳阳医院等10余家三甲医院开展临床试用,累计服务患者超500例,医生认可度达92%,患者满意度85%。

上海科技企业服务 从国内激光雷达第一股到新材料小巨人,上海科技企业加速出海

上海展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关注。

同样担心“巷子深”的还有国焊(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展位看似平平无奇,却蕴藏着硬核的“国之重器”。

国焊科技的“拳头产品”是惯性摩擦焊装备。这是一种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制造所需的工业母机,相关技术在汽车、高铁、地铁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长期以来,由于未掌握核心技术,国内企业只能用其他焊接技术替代惯性摩擦焊,与国外产品有很大差距。去年10月,国焊(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发的“1000吨高精度惯性摩擦焊机”在上海临港调试成功,经过10余年技术攻关,终于打破了国外垄断。

除了惯性摩擦焊,国焊科技还与上海工程大学、华东理工合作,研制出摩擦塞补焊、混合摩擦焊等装备和技术,正在联合研发新一代线性摩擦焊装备。“这些装备和技术属于‘极限制造’,与其他焊接技术相比,它们在制造过程中可以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寿命,还能不使用任何耗材直接实现异种金属材料焊接。”龚铁军拿产品给记者演示,相关技术可在一瞬间完成一次锻造过程,焊接后异种金属材料的强度甚至会高于本体。演示期间,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询问。

谈及参展原因,国焊科技董事长龚铁军兴奋地说,“这是一种双向奔赴”。在他看来,西安有完善的飞机、航空发动机等产业链,对先进焊接技术有广阔的市场需求,通过合作能发现更多应用场景。此前,国焊科技布局更多偏向于长三角区域,而以丝博会为契机,企业意欲进一步打开西部地区市场。同时,西安雄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人才集聚,对企业来说也颇具吸引力。“我们这次过来,不仅是为了展览,另一方面也想借机做个招聘,为后续拓展业务做准备。”龚铁军拿起一沓厚厚的简历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丝博会的平台,越来越多企业和地方实现了“双向奔赴”。比如,记者注意到,在上海展区中,星环聚能是其中唯一一家没有挂着“上海”名头的企业。企业相关负责人张琰向记者解释“渊源”,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商业核聚变企业成立于西咸新区,但也不乏“上海血统”——去年3月,企业完成了数亿元由上海知识产权基金领头的Pre-A轮融资。在她看来,上海在资金、人才等多方面优势明显,此次参展也是希望对接更多资源,并为后续在上海落地布局做准备。

据悉,丝博会前身是创办于1997年的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2016年正式更名,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八届。自举办以来,丝博会已累计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544.21亿美元,签订国内联合项目合同总投资额91977.54亿元。目前,丝博会已经成为以深化互联互通为重点,以扩大经贸合作为目标,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与中亚西亚南亚国家和各省市区贸易投资合作交流的高级开放平台。

原标题:《向西而行,上海科技企业为何组团押注“新丝路”》

栏目主编:陈抒怡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朱凌君

相关问答

上海十大科技公司排名?

上海十大科技公司的排名前五名分别如下:1.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1上海华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3.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4.上海临港绝影智能科技...

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不是国企企业。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市普陀区注册成立,公司创建开始,就定位于数字化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我们公司有强大的软件和硬件研发能力,...

支付宝上海及未科技干什么的?

支付宝上海及未科技主要从事移动支付以及数字化生活服务业务。1,首先,支付宝是一家专业的移动支付公司,为用户提供安全快捷的网上支付、转账、充值等服务,方...

上海海豚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上海海豚科技有限公司很不错。公司成立于2020年3月30日。注册地址上海市崇明区长兴镇潘园公路1800号3号楼77064室(上海泰和经济发展区)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

上海国际科技招商服务公司介绍?

上海国际科技招商服务公司是1993-02-16在上海市徐汇区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634号118室。上海国际科技招商服务公司的统一...

上海科技宇航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吗?

不是上市公司,上海科技宇航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09月28日,注册地位于上海市浦东机场机场大道66号,法定代表人为成国伟。经营范围包括飞机的检查、维护、大修及...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控股企业

[最佳回答]有人经常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CETC)跟中国电子信息技术集团(CEC)搞错!!!楼上配图就是错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科研院所中国电科电子科学研究院电...

国营入住民营企业,就是那个上海电气入住天沃科技,它们交易...

天沃科技在能源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除了传统的火电项目外,还大力拓展新能源工程服务,目前天沃科技正在依托先进的熔盐塔式二次反射聚光发电技术...

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竞争优势在哪里?_天涯问答

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竞争优势在哪里?_天涯问答

上海飞人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做啥?

上海飞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4日。注册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新杨公路860号10幢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从事新材料科技领域内的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